小股东自导自演的高送转

2014-04-18 11:23:12 来源 中国证券网 | 作者
王炯业

  小股东“合法”的提案权正演变为一根撩拨上市公司股价的魔棒: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在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前夕,因小股东发出高送转提案而引发股价大幅上涨,发出这些“刺激性”提案的不是即将迎来解禁的限售股股东,就是持股不到5%的“过客型”私募资金。其自导自演的高送转背后,是掩护获利了结的明确意图。

  高送转“不期而至”催涨股价

  昨日,就在宇顺电子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前夕,两名机构股东联手抛出建议“10转12”的年度分配预案,而此前公司董事会的分配预案为不分配。由于具有一定的突然性,超出了市场预期,这份提案直接激发了市场热情,宇顺电子股价昨日开盘即受资金追捧,开盘一字涨停,至尾盘虽被砸开涨停,但仍报收于18.69元,大涨9.81%,成交额达6321万元,为近三个月来最高。

  而就在此前一天,日科化学也发生了相似一幕。16日午间,公司突发公告称,合计持有公司11.38%股份的五名自然人股东刘业军、屈勇、韩奎、李玉堃、魏华14日联名提出新的年度分配预案,拟“10转10”。此前,公司董事会预案为10派0.5元(含税)。受此突发“利好”影响,日科化学股价在午后开盘直奔涨停,次日(17日)股价最高涨幅一度超过4%。

  而据上证报记者统计,类似的小股东提议“高送转”案例近期还有不少,如本月初,宁波联合、黔源电力双双由知名私募泽熙投资提议高送转。其中,宁波联合董事会预案为“10派1.6(含税)”,而泽熙的提案为“罕见”的“10转15派1.6元(含税)”,受此刺激,宁波联合在公告当天一字涨停后,次日又大涨8.66%。与之相比,黔源电力的董事会方案为“10转5”,泽熙将之“加码”到“10转10”,或许是力度不够,黔源电力公告当天,股价高开后有所回落。有意思的是,黔源电力是4月3日公告,而宁波联合的公告日为9日。是否是泽熙方面吸取了黔源电力送转“力度不够”的教训,而在随后的提案中将“猛料”加足呢?

  高送转是否有必要

  上述四个案例中,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分配预案均未提出高送转。其中,宇顺电子董事会称,因每股未分配利润为负,且公司2014年整体经营规模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为兼顾长远利益,2013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以公司目前不到20元的股价来看,通过高送转除权的需求也不迫切。同样,日科化学、宁波联合的股价尚不到10元(董事会预案仅实施分红),黔源电力也仅在12元左右(董事会预案10转5),都无需通过高送转摊低股价。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从日均成交额的角度,除黔源电力、宇顺电子此前交易额在千万级,日科化学、宁波联合则成交不活跃,日均仅数百万元的交易额。对此,有私募人士表示,从操作层面来看,可通过高送转增强股票的流动性。

  而在宇顺电子,宁波联合等公司相关人士来看,“这是小股东的权利,新提出的分配预案能否获得股东大会通过,还存在不确定性,要注意投资风险。”

  综观过往案例,由于话语权的差距,小股东提议的新分配预案往往被大股东认为不符合公司长远发展要求而被否决。

  动机多为掩护“撤退”

  无论这些“惊艳”的高送转提案最终能否通过,发出上述提议的小股东的利益诉求还是十分清晰的。

  记者梳理发现,上述小股东可分两类,一是即将迎来解禁的限售股东。如宇顺电子,提议高送转的两名机构股东——南京瑞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西藏瑞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都是去年通过认购定增股份进驻的,其各持有1000万股,即将于5月3日解禁。上述机构股东认购时的成本为每股10.38元(定增发行价),如今获益丰厚,再提议高送转可谓锦上添花。

  再看日科化学,情况也与宇顺电子类似。公司于2011年5月11日上市,此次提议高送转的五名股东正是IPO前的原始股东,且当初承诺锁定三年,其持股将在今年5月11日解禁,无怪乎愿意借助高送转激活股价和成交。

  除此之外,另一类则是提前潜伏的私募资金,如此次泽熙投资对宁波联合、黔源电力的“运作”。

  据《公司法》规定,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在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董事会;董事会应在收到提案后两日内通知其他股东,并将该临时提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同时,又有规定明确,持股达5%及以上的股东,触及5%举牌线后,6个月内不能有卖出动作,否则将成为短线交易。高于3%、低于5%,成为此类“过客型”小股东的特征,泽熙投资对宁波联合、黔源电力的持股都是4.98%,精准止步于举牌线前。其在推出高送转议案推涨股价后,已处于进退皆自如的有利地位。

  虽说这两类小股东自导自演的高送转背后,掩护套现、获利了结的意图非常明确。但在规则的架构内,作出有利于自身的行动,其实也无可厚非。只是其他中小投资者需注意背后的风险。正如财经名博皮海洲所指出的,小股东自推高送转,其目的多数是为炒作,这只能进一步加剧股票的投资风险。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