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立实业虚假定增成清波身影隐现

2014-11-26 09:01:3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 作者

  在监管机构调查半年之后,一桩隐瞒长达一年半、涉及金额多达42亿元的虚假定增内幕,终于真相大白。

  2013年3月,恒立实业(000622.SZ)披露,该公司曾与鹤峰县国资局、溇水公司签署增资框架协议,通过定增向溇水公司增资38亿元。然而,监管机构调查发现,这份协议根本就不存在。近日,恒立实业披露了此事,湖南证监局已决定对该公司和原董事长苏文,都给予警告、罚款的处罚。

  恒立实业将责任推给了时任董事长苏文。但《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资料显示,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在这桩被隐瞒一年半的虚假定增背后,资本玩家成清波的身影几乎时隐时现。

  长期隐瞒的信披

  恒立实业公告显示,湖南证监局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因为存在信披违法违规,拟对该公司给予警告,并处30万元的罚款;并对时任董事长苏文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罚款。

  被罚的原因是2013年3月公布的一项子虚乌有的定增方案。2013年2月26日~28日,恒立实业股价连续三天大涨。随后,其股票在2013年3月1日停牌核查。3月15日,恒立实业在复牌的同时,也还披露了向十名投资者定增10.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42.735亿元资金等11项议案。

  据恒立实业当时的披露,上述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有38亿元用于向位于湖北省鹤峰县的溇水公司增资。公开信息显示,溇水公司由鹤峰县国资局独资控股,主要通过全资持有的湖北华清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华清电力)从事水力发电。华清电力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7.5亿元,拥有溇水流域的江坪河、淋溪河两座在建水电站。

  恒立实业上述行为早已被监管机构掌握。公告信息显示,今年6月10日,因涉嫌证券违法违规,湖南证监局就已对恒立实业立案调查。但在公告中,恒立实业并未披露被调查的具体原因。

  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报告显示,上述方案公布前一天,恒立实业已与鹤峰县国资局、溇水公司签署增资框架协议。问题正是出在增资框架协议上。此后发现,上述增资协议根本不存在。恒立实业称,调查发现,公司未与鹤峰县国资局、溇水公司签署《增资框架协议》。

  隐藏的信息可能并不止于此。根据当时披露,溇水公司并非华清电力原始股东。2012年9月,该公司通过股权受让的方式,成为华清电力唯一股东。此前,华清电力曾进行过多次股权变更,但不存在重大资产权属问题。

  但直到如今,溇水公司可能都未成为华清电力股东。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公司唯一股东为深圳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中技),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则为成清波,其间并未出现股权变更记录。时至今日,这一信息已被恒立实业刻意隐瞒超过一年半时间。

  在公告中,该公司仍称上述行为属于披露信息不真实,对具体情节只字未提,并将责任推给时任董事长苏文。

  恒立实业称,苏文作为当时第一大股傲盛霞公司推荐的董事和董事长,根据公司章程规定,负有召集、主持董事会会议,督促、检查董事会决议的执行等职责。其同意将未签订的协议披露为已签订,事后也未主动更正,且负责与傲盛霞商议和沟通非公开发行事项。因此,苏文是上述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信披造假背后

  2013年3月,恒立实业上述方案披露后,立即遭到市场质疑。而彼时的恒立实业,刚刚恢复上市不到一个月。方案一直处于搁置状态,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令人生疑的是,在相关方案中,恒立实业当时却连华清电力法定代表人姓名都未披露。在这背后,可能正是恒立实业虚假信披的真实原因所在。此外,在此后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溇水公司一直保持沉默。

  根据公开信息,华清电力实际上为资本玩家中技系控制人成清波名下企业,2006年,深圳中技第一次从湖北丰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受让华清电力45%股权,几经股权转让,其持股比例达到93%。此后到2012年4月,华清电力的实际控制人一直都是深圳中技实业。

  2012年4月,中技实业忽然将其所持股权,全部转让给国电恩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4个月后,深圳中技再次将上述股权转回,并受让其他两名小股东持有的5%股权,完成对华清电力100%持股,1个月后,又将全部股权转让给溇水公司。

  而华清电力上述股权腾挪的时间,也与恒立实业重组、恢复上市时间惊人一致。2012年11月,通过捐赠现金、债务豁免等方式,停牌六年多的恒立实业在次年2月恢复上市。而华清电力最后一次股权转让,仅比恒立实业恢复上市方案披露早一个月左右。

  江坪河电站工程动态总投资约36亿元。根据方案,上述38亿元募集资金中,18亿元用于江坪河水电站建设,另外18亿元、2亿元分别用于清偿华清电力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换言之,溇水公司增资,极有可能是变相为成清波输血。

  《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资料显示,早在今年1月8日,应建行鹤峰支行申请,经鹤峰法院裁定,华清电力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对公司部分员工进行裁员,裁员人数共计5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