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发酵 新三板挂牌降速

2017-01-20 08:15:53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盛景荃

  ⊙记者 盛景荃 ○编辑 全泽源

  迈入万家时代之后,新三板挂牌速度开始悄悄放慢了,慢得甚至让有些做挂牌业务的投行人士换岗乃至跳槽了。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7年开年第一、第二周,新三板新增企业挂牌数量为46家、35家,较此前三年平均每周挂牌63家明显减速。甚至2017年1月9日单日出现了零挂牌现象,这现象上次出现是在15个月前。

  由求量到求质

  低门槛、挂牌快,是新三板全国扩容以来的鲜明特点。2013年底,新三板才有343家挂牌企业,但此后挂牌速度逐步加快,至2015年12月25日,挂牌公司突破5000家,至2016年12月19日,突破10000家。简单平均计算可见,从2014年初至2016年底,近3年时间挂牌了9600多家,平均每周挂牌家数为63家。

  这种追求规模快速发展的态势,直至2016年底企业挂牌数量达到万家后才有所转变。彼时,新三板发展不再简单追求规模扩大、由量变转化为质变的观点流行了起来,本报当时曾以《一万家! 新三板市场迎来分水岭》为题做了深度报道,指出10000家将是新三板市场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市场将步入扶优汰劣、更注重差异化服务的重质时期。此后监管层陆续发声,强调2017年新三板将以市场分层为抓手,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挂牌企业提供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供给。

  速度放慢还体现在主办券商的微妙变化。

  A君原就职于某中型券商新三板挂牌部门,2016年四季度选择跳槽到另一家券商做收益更大的发债业务。为何跳槽?A君的解释是,股转系统对于新三板企业挂牌受理标准逐步提高,挂牌速度变慢,落实到券商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其所在券商新三板挂牌业务因此放缓,挂牌资源相对减少,“这样一来,本来收益不高的新三板挂牌业务变得愈发难做。”据悉,这类告别新三板挂牌业务的跳槽现象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多了起来。

  兴业证券新三板挂牌部总监滕晨君认为:“2016年下半年挂牌的公司数量尽管很多,但这主要是在消化原来的存量,增量已经不多了。”

  根据股转系统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13日,新三板已受理的挂牌在审企业为1063家,受理超过1年的有32家,超过半年的为202家。同时,越来越多申请挂牌公司的反馈意见次数增多,其中,宁夏神州好易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进入了第7轮反馈中,上海顺风餐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桂林世纪风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融信通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到了第6轮反馈。

  多重因素发酵

  开源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郑恒国近期表示,“2017年的挂牌增长速度肯定会放缓,低的预计在13000家,高的预计在15000家。之前新三板企业挂牌没有什么财务指标要求,挂牌相对容易,1万家以后挂牌的很难再享受到无门槛的福利。”

  2016年下半年,股转系统两次提高新三板企业挂牌门槛:8月份宣布传统企业规模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连续亏损则不得挂牌;10月份针对科技创新类的企业发布负面清单,规定除了营收超过1000万的门槛,各期主营业务收入中战略新兴产业不低于50%。

  受理门槛的提高、督导难度的加大,让很多券商提升了挂牌收费标准。据悉,多家券商挂牌费用从原来的100万/家涨至200万/家,对于挂牌企业的筛选也根据各家不同情况提出了高于股转系统挂牌标准的“隐形门槛”。

  “目前监管环境从严,券商持续督导的压力在不断加大,只有优中选优,挑选符合更高标准的企业挂牌,才能避免后续大风险。在实际挂牌操作过程中,部分券商已设定了自己的标准,该标准高于目前全国股转系统指定的标准,特别是财务方面的指标,营收和净利润的要求提高了,对挂牌企业所在的行业也有一定要求,过剩行业和重污染行业被绝大多数券商排除在外。”东吴证券场外市场总部副总经理顾利锋如此对记者说。

  券商的挑肥拣瘦,亦影响了一些本想挂牌的企业意愿。某拟挂牌公司董事长表示,“挂牌费用的攀升,让原先只需要政府补贴就可以挂牌的情况不复存在了。不仅如此,挂牌之后还需要支付每年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所的督导费用,以及其他刚性费用,这些费用加起来约30万/年,还有上涨的趋势。一般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年营收不过千万,净利润不过百万,这笔费用对我们来说是不小的开销。”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IPO常态化,亦导致券商投行更倾向于将人力布局到IPO业务上去。“做过新三板挂牌的,去做IPO业务具备一定优势,这个人才流动趋势会越来越明显。”顾利锋认为,新三板挂牌部门纯粹依靠传统挂牌业务通道收取费用的盈利模式必须改变,否则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