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布局“一带一路” 海螺集团国际化初显成效

2017-05-19 14:15:40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黄群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 黄群)3.13亿吨产能、产销2.76亿吨、营收超千亿元、利润达百亿元……这样一组数据,是海螺集团2016年交出的成绩单。如今的国际水泥巨匠,脱胎于皖南山区偏僻一隅的宁国水泥厂。三十多年间,海螺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革?

  趁着第十届中博会和2017国际徽商大会间隙,记者采访了海螺集团董事长高登榜。在他看来,海螺的成功,不单单是锲而不舍追求新技术、新管理、新产销模式的成功;企业海外战略布局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亮点,加速了海螺国际化进程。

  高登榜介绍说,“目前海螺集团除了继续保持着国内单一品牌产销第一位外,还在海外布局了印尼、老挝、柬埔寨、缅甸、俄罗斯,总投资逾70亿。仅在印尼就布局了8个项目,总投资达到57亿元。这都是海螺趁着‘一带一路’东风,将高端产能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断国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表面上看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辟水泥产业,但在这个过程中,海螺的企业管理层次、管理水平都在与国际化贴近,管理队伍、员工素质也不断提升。在‘一带一路’的整个建设和发展中,海螺作为企业得到了发展,这是海螺下一步走向全球一个最好的平台和机遇。”

  海螺提前“出海”源于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原来,早在国内水泥产业供销两旺时,海螺高管已经预测到未来可能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开始提前布局。

  1996年,海螺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泥熟料出口商,最高峰时占到中国水泥熟料对外出口总量的60%还多,遍及到五大洲40多个国家。2000年以后,海螺的技术装备开始走出国门。

  “以前是丹麦史密斯、德国洪堡,日本三菱,现在全球70%以上水泥厂用的都是中国装备。”海螺水泥副总经理丁峰说:“像印尼SCG项目、俄罗斯技改项目、东南亚暹罗水泥项目,缅甸军方项目,都是海螺建造的。通过参与全球竞标,海螺成为总承包方。现在则是资本走出去,海螺把装备、工艺、甚至投资都带出去,逐渐本地化。”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每到一个新的国家,海螺都会加快融入本地化发展,因为没有本地化就没有国际化。高登榜说:“海螺在印尼、缅甸投资的厂,一定要变成本国的厂,我们不是简单的把资源拿走,我们直接在当地投资,用的也是当地人,现在海螺海外有1800多名员工,本地员工超过1400人。”

  根据“十三五规划”,下一步海螺集团会再在十几个国家建厂。“一带一路”为海螺插上了翅膀,必将飞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