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今年净减持268亿元 同比骤降75%

2017-11-15 07:35:1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吴黎华

  2017年以来,随着A股各大指数的持续上行,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大股东、董监高以及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下同)减持频现,“清仓式减持”更是屡禁不止。在今年5月减持新规发布之后,市场整体的减持情况得到有效遏制,但减持规模长期高于增持的情况仍在延续。

  11月14日晚间,南洋股份公告,实际控制人郑钟南自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发布之日起2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在减持股份的预披露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69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6.06%)。

  从2017年全年的情况来看,受到减持新规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减持力度整体收敛了许多。Wind资讯统计显示,按照变动截止日起计算,今年以来截至11月14日,两市共有1750只个股被产业资本(重要股东们)增持或减持。其中净增持有788家,占比为45.0%;净减持为858家,占比为49.0%(另有少数增持和减持数量持平)。总体上,产业资本合计净增持74.36亿股,净增持参考市值896.58亿元;合计净减持100.59亿股,净减持参考市值1164.70亿元。总的来看,2017年以来,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为268.12亿元。

  从今年产业资本增减持细节来看,分众传媒今年累计遭到了34次减持,套现金额高达91.15亿元,远远超出其他上市公司。康得新、国投电力、华闻传媒、南京新百和康美药业今年的净增持规模均超过了20亿元,位居所有上市公司前列。

  从2016年同期来看,两市共有1812只个股被产业资本(重要股东们)增持或减持。其中净增持个股659只,净增持参考市值为1039.00亿元;净减持个股有1030只,净减持参考市值为2094.31亿元。2016年同期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为1055.31亿元。也就是说,同2016年相比,2017年以来,A股市场产业资本的减持力度大幅下降,全市场净减持规模较2016年同期减少了787.19亿元,同比大幅下滑了74.6%。

  不过,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可转债市场的迅速扩容,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可转债减持套现的问题正在受到市场关注。9月25日,国内首只实施信用申购的可转债——东方雨虹转债完成网上申购,在大股东配售制度下,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配售雨虹转债的比例占到此次发行总量的30.59%。10月30日午间,东方雨虹公告控股股东减持其持有的雨虹转债合计184万张,占发行总量的10%。由于可转债交易并未设置限售条件,大股东择机减持便成为套现另一法门。

  【相关报道】

  新规显威力 减持公司数量下降明显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8日,自“减持新规”5月27日发布以来,629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进行了减持,较去年同期的885家公司同比下降29%。

  上交所:做好减持新规信息填报工作 对42起交易采取自律监管

  交所要求,各上市公司应在2017年11月30日前,通过公司业务管理系统填报或更新大股东、董监高、一致行动人及境外上市股本等相关信息,并对前期已经填报的相关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在此之后出现新的适用情形,或已填报数据发生变更时,上市公司应在两个交易日内及时更新。

  减持新规催热协议转让 渐成大股东“花样套现”主渠道

  11月4日,国祯环保、旷达科技等5家公司发布有关协议转让的公告。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在严监管背景下,协议转让交易持续火热,成为大股东“花样套现”主渠道。一方面,自今年5月底减持新规发布后,协议转让成为上市公司股东快速减持的新工具;另一方面,通过协议转让股权的上市公司数量明显增多,今年“协议转让+委托表决权”的组合式易主方案成为新趋势。

  大股东减持转债套利,何以引发争议?

  “控股股东减持转债是因为资金周转的需求,并不意味着不看好转债和公司。”东方雨虹董秘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随着可转债一级市场的火爆,控股股东快速减持以及短期获利丰厚的问题逐渐引起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