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前11个月股价翻番 企业运营能力PK胜“猪周期”

2017-12-15 08:01:24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桂小笋

  “猪周期”及其猪肉价格的变动,不时让沪深两市拥有生猪养殖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备受关注,业绩的波动也随之影响到二级市场投资者信心。不过,也有例外发生。数据显示,以今年前11个月计算,牧原股份在此期间股价累计上涨约为100%。

  牧原股份有关人士日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行业处在“猪周期”低谷时,更考验企业的运营能力,“成本控制得好,运营效率高的企业,仍然可以保证在低价时有利润”。此外,生猪养殖行业的集中度仍有极大的提升空间,“行业前十大养殖企业,出栏量占行业的比重不足5%”。而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之下,规模养殖在最近两年已然有了很好的提升,对于龙头企业而言有很大机会。

  规模养殖让成本可控

  在当下的养殖企业中,主要生产经营模式包括“公司+农户”,以及自建养殖两种方式。牧原股份属于后者,公司拥有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自建饲料厂和研究营养配方,生产饲料,供应各环节生猪饲养;自行设计猪舍和自动化设备;建立育种体系,自行选育优良品种;建立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的扩繁体系,自行繁殖种猪及商品猪。

  “牧原股份采取全程自养方式,产业工人与公司建立劳动合同,除了使各养殖环节置于公司的严格控制之中,从而使公司在食品安全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疫病防治、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有优势之外,使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大大提升,能够更好地节约人力成本。”牧原股份上述人士解释称。

  此外,在“猪周期”波谷时,企业如何控制成本保证利润是重中之重,“最重要的就是管理、运营能力,牧原股份在标准化、智能化养殖上加注了较多心血,通过对劳动效率的提升,大大节约了成本,这些措施最终都体现在了成本优势中。而且,现在的生猪价格与2016年相比有所下降,但高于2014年的价格”。

  有券商研报曾提及,猪周期下行阶段,企业的成本优势开始显现。以牧原股份为例,自去年年中本轮猪周期达到高点以来,猪价开始进入下行区间,养殖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压缩。公司作为大规模一体化养殖的龙头企业,相比其它养殖企业,在成本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平抑猪价下跌带来的风险。同时,公司目前以量补价,在猪价同比下降较大的情况下,维持了净利润水平。

  相比以往的猪周期,此轮猪周期中,环保政策限制了很多散户的补栏,养殖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查阅公开资料可知,2014年时,由于行业亏损严重,中小养殖户退出明显,再加上此后三年发展过程中,国家环保督察力度大,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规模养殖企业比较优势大幅增加,龙头企业也因此受益。

  而政策上,对于规模养殖的重视也被屡屡提及。在今年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曾提及,“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稳定生猪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

  在这些综合因素影响之下,近年来多家拥有养殖类业务的上市公司加快了拓展步伐。

  全年业绩将平稳增长

  从业绩方面看,牧原股份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3.51%,约为71.5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85%,约为18.12亿元。公司预测,今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亿元至26亿元,同比增长1.21%至11.98%。

  上述业绩区间的预计,是基于公司对2017年10月份-12月份平均每头生猪可能的盈利水平区间的预计,以及依据生产、销售计划对2017年10月份-12月份生猪出栏量区间的预计。

  公司同时也坦言,生猪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或上升,将会导致公司盈利水平的大幅下降或上升,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未来生猪市场价格的大幅下滑以及疫病的发生、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等,仍然可能造成公司的业绩下滑。而且,生猪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是整个生猪行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对任何一家生猪生产者来讲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风险。

  公司三季报发布之后,有多家券商针对公司发布研报,综合来看,调高目标价、给予“买入”评级是其中的共性。这些研报认为,公司三季度产能加速释放,各类数据表明公司产能仍在持续扩张。考虑到公司“自繁自养”模式下因种猪销售、淘汰更替、新场投建等因素,自持小母猪比例较高,按照经产3500元/头、后备1000元/头(成本计量模式)粗略推算,公司经产母猪存栏量超40万头,理论年出栏能力已超800万头。

  在出栏能力有保障的情况下,研报预测,下半年猪价不会有较大的跌幅,因此,牧原股份的业绩仍有保障。

  而据卓创资讯监测,从11月底开始,国内生猪价格经历了势头较猛的上涨过程。全国外三元出栏均价在11月21日时为14.16元/公斤,12月4日已涨至15.04元/公斤,涨幅6.21%。

  目前猪肉价格跟进的速度不及猪价涨幅,部分屠宰业者面临生猪收购困难与猪肉走货平淡的双重压力。部分屠宰企业因原料成本较高而微幅压缩屠宰量,对生猪需求量的增长是一个利空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生猪价格一路上涨的势头暂时止步,部分屠宰企业试探性压价调整。

  卓创资讯认为,当前生猪市场正进入短暂的调整阶段,虽幅度有限,但有利于使猪价回归到相对合理的价位,促进生猪市场的平稳运行。此外,从市场来看,受各地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猪价目前形成了北降南涨格局。

  年内设立子公司超40家

  不过,牧原股份的快速扩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抑猪周期等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

  有券商研报也认为,环保大限之下,牧原股份的“以量补价”逻辑成立。“公司9月份商品猪出栏均价为14.17元/千克,环比微涨0.71%,同比下跌19.25%,较8月份跌幅收窄。对于生猪养殖业来说,2017年年底是各地环保的大限,尤其进入三季度以来,河南、山东等地环保整治力度加强。根据调研了解,各地处于禁养区的养殖户对生猪普遍提早出栏,对母猪直接淘汰;处于限养区的养殖户相比去年也逐步减少了后备母猪的比例。三季度来看,季节性需求转旺叠加环保情绪释放推动猪价上行较快,但环保重压下供给仍偏紧对猪价形成支撑,长期来看价格回落空间不会很大,所以公司以量补价的逻辑依旧成立。”而且,公司作为生猪养殖“自繁自养”模式的龙头,并且是国内生猪养殖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最快的企业,鉴于国内养殖集中度仍低的现状,公司成长空间大、成本优势显著、长期净资产回报率高。

  除了规模效应平衡全国市场价格波动之外,信息化的建设也使得各界对牧原股份多有关注。

  在2016年时,国内生猪价格处在新一轮“猪周期”的高点,龙头企业纷纷加码产能,推出定增或其它方式来拓展养殖规模。

  牧原股份的产能拓展步伐在今年得到延续,根据公告统计可知,年内公司在全国各地新设立的子公司超过40家,并对多家子公司进行增资。“随着公司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结合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将进一步打造集饲料加工、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为一体的生猪产业链。”在设立子公司的公告中,公司如是解释设立子公司的目的。

  此外,从新近设立的子公司所在地上也不难看出,子公司的选址很有讲究,有些子公司所在地是因为拥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粮食资源优势,而在深圳市成立牧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有利于公司收集和利用全方位的信息,对公司现有信息进行严格管控,提高公司管理效率,降低公司生产成本,实现公司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