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行业估值持续上升 又一巨头睿智化学即将登陆资本市场

2018-05-14 08:00:43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赵琳 见习记者 王晓悦

  5月11日,药明康德上市第四个交易日继续封板涨停,是市值达到431亿元。目前,券商研报普遍给予药明康德较高估值,认为药明康德上市后总市值有望突破千亿元。资料显示,药明康德为客户提供创新医药研发服务,主要涵盖CRO(新药研发外包)和CMO(合同加工外包)。

  新药研发是一个风险巨大的行业,但这也催生了CRO行业的发展机遇。

  《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国内CRO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其中泰格医药、凯莱英、昭衍新药等上市公司的股价均已创历史新高。

  CRO行业逐步增长 国内企业竞争力上升

  随着国内医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受一致性评价标准落地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CRO企业大量涌现,CRO服务逐渐成为新药研发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CRO市场规模为220亿美元,2015年已增长至358亿美元,预计2017年将达到430.9亿美元,增长率维持在10%-12%。基于CRO企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制药企业对其认可度的提高,全球CRO行业的渗透率也在稳步提高。据统计,全球CRO行业渗透率已由2006年的18%提高到2015年的44%,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4%。

  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2012年至2016年,我国CRO行业的销售额由188亿元迅速上升至4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41%。未来几年内,我国CRO行业仍将在现有基础上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南方所预测,2017年中国CRO市场销售额达559亿元,2021年市场销售额将达1165亿元,2017年至2021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32%。

  据了解,国内CRO市场以大型跨国CRO公司和本土CRO公司为主。其中大型跨国CRO企业或其在国内的分支机构,研发实力较强、资金实力雄厚,服务覆盖范围包括临床前和临床试验研究服务,本土CRO企业,以服务范围主要覆盖临床前CRO企业的睿智化学、康龙化成、昭衍新药等,及服务范围主要覆盖临床CRO企业的泰格医药、博济医药等为代表。相较于跨国CRO企业,本土CRO企业熟悉国内市场,可提供大部分临床前或临床试验研究服务,大型本土CRO也纷纷吸引高端人才,展开跨国并购,拓展国际业务规模,逐渐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Business Insights的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球只有5家CMO/CDMO企业的业务收入超过5亿美元,均集中在欧美和亚洲区域,主要服务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地区的药企及科研单位。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的CMO/CDMO企业历史悠久,生产工艺、设备先进性及管理能力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中国和印度的CMO/CDMO企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可以直接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从事业务,在研发创新方面具备灵活、高效等竞争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量子高科并购睿智化学 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8年4月26日,量子高科收购睿智化学获证监会无条件通过。

  睿智化学是国内较早进入CRO行业的公司之一,主营CRO和CMO业务,致力于帮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发新药,降低新药研发成本,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客户覆盖大型制药企业、医药初创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等不同类型,2015年至今已与全球前20名制药企业中的18家开展业务。通过多年积累,睿智化学已经建立起一支拥有近200名博士,约50%员工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高水平研发队伍。

  资料显示,在临床前CRO业务,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睿智化学、构成国内第一梯队。睿智化学是国内领先的CRO企业,其业务体量、技术实力在国内临床前CRO行业排名前三。而药明康德和睿智化学是国内目前仅有的同时具有CRO和CMO的能力的企业。人均创收是衡量医药研发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水平,与同行业主要企业相比,睿智化学的人均创收水平仅次于药明康德。

  睿智化学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实现净利润5566.66万元、8889.15万元和1.2亿元。

  从2017年经营成果来看,睿智化学2017年的营业收入为9.61亿元,较2016年营业收入8.64亿元增长超过10%。2017年,药明康德CRO业务营业收入为56.12亿元,CMO/CDMO业务营业收入为21.09亿元,净利润12.3亿元。

  重组完成后,量子高科将与睿智化学开展业务、管理、财务等多方位的整合,进一步完善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重要布局,发展微生态营养制品业务、微生态医疗服务业务、CRO和CMO业务。睿智化学承诺2018年至2020年实现的净利润数额分别不低于1.65亿元、2亿元、2.39亿元,与上市公司并表后,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