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德并购有望成中资企业国际化捷径

2018-07-30 12:48:45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李兴彩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李兴彩)7月28日,“2018中国上市公司在德国融资与并购论坛”在昆山举行。针对众多中资企业的国际化需求,中民金服旗下中民并购董事长赵政伟认为,当前中资企业的国际化方兴未艾,结合国内产业发展需求,对德并购将成为中资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快捷、有效路径。

  中企国际化方兴未艾

  “我们公司现在也感觉到有国际化的需要,不管是市场还是技术,感觉在国内走到了瓶颈期,开始有点迷茫。”在“2018中国上市公司在德国融资与并购论坛”上,提到国际化,某上市公司高管坦言自己的需求与困惑。

  当前,中资企业的资源全球化配置浪潮正在掀起,在新型全球化,特别是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国政府与企业都在尝试国际化发展和全球资源配置。

  “如果中资企业要转型升级,国际化是唯一的选择。”对于中资企业“成长的烦恼”,中民金服旗下中民并购董事长赵政伟给出这样的答案。

  赵政伟解释,中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数已经成为所在细分行业的龙头,不管是转型还是转行,在国内已经很难找到比自身更优秀的标的;但是,如果跟国际同类公司相比较,不管是产品、技术还是市场,这些上市公司都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化就成为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早期买油气矿产,到近期纷纷并购技术、团队,中资企业的国际化已经走了一段时间,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尤其是,2015年至2016年,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呈现出井喷的发展态势。

  但在赵政伟看来,中资企业的国际化尚处于“初级阶段”、方兴未艾。赵政伟把国际化分为拥有海外资源配置、在海外有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主体、完成了国际化的整合三个阶段。“中企在国际上的资源究竟利用了多少?是否有自己的海外资源?是否有建立自己的海外团队?是否可以调动海外的优势资源做到利益最大化?”赵政伟认为,在上述一系列问题的考量下,中资企业的国际化还刚刚开始,依然处于“海外资源配置”的阶段。

  为什么对德并购正当时

  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的井喷后,中企海外并购在内外因素合力下,开始渐趋理性和平淡。在这样的态势下,中资国际化的路在何方?赵政伟认为,参与到欧洲并购市场中来,将成为中企国际化的新路径。

  在赵政伟看来,中国与德国、中企与德企具有很高的适配度。就宏观产业看,德国的工业门类与中国的工业门类具有高度的匹配,德国的高端制造等技术恰好是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方向;就企业个体而言,德国有一大批的隐形冠军企业,具有规模不大、技术独特、附加值和利润很高的特点,是中资企业并购的优质标的。而从德国方面看,中资企业的资金和中国市场又恰好满足德国这些隐形冠军发展的需要,双方具有合作的需求和基础。

  资料显示,2016年中资企业对德并购将近170起,达到历史新高;2017年虽然数量上有所回落,但更多的企业开始表现出到德国、乃至欧洲并购、投资的兴趣。中欧国际交易所执行董事陈志勇介绍,青岛海尔拟在德国发行D股是标志性的事件,后续随着更多中资企业登录德国证券市场(D股),将有利促进中资企业对德并购。

  具体到并购领域,赵政伟认为,德国企业在生物医药、自动化(尤其是高端装备)、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等多个热门领域都具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大量关键专业知识积累,是渴望提升产业价值链的中国企业迫切需要的资产。但赵政伟同时提醒,鉴于双方的政策、文化差异、并购后续整合等诸多因素,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还是应该更加谨慎,更多借用专业中介机构的力量进行。

  资料显示,中民并购作为中民金服旗下的并购平台,深耕中德并购市场多年,可以为中资企业对德(欧洲)并购、投资提供标的筛选、尽职调查、交易和整合顾问等专业的买方中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