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翎股份张洪起:三十年“韧性”人生 用小管路构建起大世界

2018-10-09 07:55: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莉雯

  财务出身,却在胶管行业干了30年;志在远方,却在家乡奋斗了一辈子——鹏翎股份董事长张洪起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将四分之三的时间交给了工作。

  走进张洪起的办公室,最醒目的是一面墙的大书橱,里面摆放着汽车工业、企业法、企业管理等上百本书籍。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张洪起表示,自己做过会计、采购、销售、人事等各类岗位,所以各方面知识都要学。“像我们这代人做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是万能油,报表拿来得会看,生产出现问题了得会管,什么都要懂,但又什么都不精,所以注定只能做一个统筹者。”

  尽管不是职业经理人,也非科班出身,但在张洪起的带领下,鹏翎股份成为国内汽车胶管领域的龙头企业。

  张洪起告诉记者,10月8日是鹏翎股份成立30年的日子。30年来,他一直坚守着“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信念,尽自己所能,希望像张瑞敏那样,培育出胶管行业里的“海尔”,让鹏翎股份成为民族品牌的骄傲。

  全能型统领者

  因为是学财务出身,张洪起毕业以后就做了会计,但之后工作调动,又在运输队呆了3年,最后才进入胶管厂。

  张洪起既不懂技术,又不懂管理,连设备怎么使用也搞不清楚,于是从最基层业务做起。张洪起先是做了两年采购,逐步对设备有了更多了解。之后,他从采购部门又转到业务部门,做起了销售,同时还兼顾当时厂里生产、人事、财务上的管理。张洪起边做边学,他自嘲:“像我们这样的人,用处不大,不专业,但懂得又多,只适合做一个统筹的人。”

  或许正是这样的“杂”,成就了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虽然最初想过去当兵,想过当桥梁工程师,还想离开家乡外出闯荡,但骨子里带着一股拼劲的张洪起最终成为一名企业家。1989年至今,他先后获得天津市明星企业家、十佳青年企业家、全国乡镇功勋企业家、天津市劳动模范等很多荣誉称号。

  “说实话,做企业真是又累、又难,还得有牺牲。”张洪起感慨,“要奋斗就要有所舍弃,包括亲情、爱情、友情。在结婚20周年的时候,我妻子给我作过一个统计,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足5年,说我四分之三的时间献给了事业。”

  问及人生如果能够再来一次会如何选择,张洪起说自己可能还是会选择这个行业,因为进入这个行业最初的梦想就是想让奔驰、宝马、奥迪这样的大品牌都使用上鹏翎的产品,而现在这些公司都成为公司的客户。

  没有过硬的技术,便无法吸引到国际一线大客户。1990年至2000年期间,张洪起埋头搞研发。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研制出EPDM 胶管、锁针增强层胶管、分叉胶管产品,并获得大港区科技进步奖励证书、2007 年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通过近30年的发展,鹏翎股份成功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捷豹路虎、一汽丰田、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广州本田及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一汽轿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广汽乘用车等五十多家国内汽车整车厂配套供应产品。

  四次技术攻坚战

  国内外大客户纷至沓来,从一个几十人规模的小厂发展成行业的领军者,除了拥有过硬的研发技术实力,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是鹏翎股份“啃”下一笔笔大单的重要因素。

  在鹏翎30年的发展史上,公司经历过几次重要转折。其中,第一个转折点是成功为北京吉普切诺基做出国产化产品,但前期在产品上的研发就投入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终达到了美国的标准。

  如果说用3年的时间敲开了市场的大门,鹏翎股份的第二次转折则是历时4年拿下了上海大众的国产化订单。

  据张洪起介绍,公司在1990年就拿到了大众产品的图纸,因为有了北京吉普的第一次经验和技术的积累,做出来的产品在耐高温和脉冲试验上很快就满足了大众的要求,但因为产品的编织结构与国外不同,产品被退了回来。

  而产品的编织结构涉及设备问题,当时国产设备都是螺旋编织,并不能满足欧洲产品所需的针织结构,这就需要公司重新购买进口设备。但当时购买一条生产线需要花费56万美元,而1991年鹏翎的销售额才200万元,利润仅仅16万元。面对资金上的巨大缺口,张洪起四处奔走,最终耗时一年多把所有手续办完买来了设备。

  但新问题随之而来,此时大众对管路的耐高温要求为150度,脉冲试验要求是25万次,均较之前有了大幅提升。张洪起又带领团队按照新标准做出了符合对方要求的产品,并且脉冲试验超出了对方要求的一倍,达到50万次,而这样的产品在当时的德国已属于免检产品。

  为了让市场了解鹏翎的产品,张洪起当时将所有客户及认证机构都请到公司,对公司研发的新品进行验证,公司产品获得行业内的一致认可,由此也为鹏翎之后的客户开发奠定了扎实基础。最终,张洪起用实力说服大众,又一次拿下大单。

  “这是公司历史上一次重大的转折,因为公司购买了一条国际上的生产线,通过了一众专家、客户的认可。这标志着鹏翎使用现代化设备生产出了高标准的产品,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的大门。”张洪起表示。

  凭借一股永不言弃的韧劲,专挑“硬骨头”攻坚,张洪起很快率领鹏翎成为国内胶管龙头企业。同时,在新材料的研发上,公司也一直走在前列,曾成功改进当时胶管的“柔韧性”,并推广至全国,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张洪起回忆,早年市场使用的胶管普遍偏硬,客户的退货率很高,于是他根据橡胶的特性,要求工程师进行改进,并加入了低乙烯含量材质,经过一次次调试配比,成功研制出达到客户标准的软管产品,还降低了产品成本。鹏翎在全国进行推广,使市场所有使用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做的水管全部换成了三元乙丙橡胶管,在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同时,也为公司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工人的工作强度,张洪起还曾在1998年顶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压力,建立了一条全自动炼胶生产线,这也成为公司发展史上的第四次转折。正是在自动化设备上的先行投入,加速了鹏翎的发展步伐,在行业中占有优势地位,超越了许多同业竞争者。

  加速扩张业务版图

  “不了解鹏翎的人会以为我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企业,但实际上,我们更是一家高科技公司。”张洪起认为,公司所处的行业之所以被认定为传统行业,是因为它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伴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升级,市场对胶管行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胶管行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行业使用的新材料层出不穷,需要不断使用新的工艺、新的设备来满足汽车产品的新需求。

  今年上半年,鹏翎股份已经完成了20种新配方、新结构的特种橡胶管路的研发工作,4种高性能塑料新材料、新工艺的开发及应用。在新产品项目开发方面,公司的新项目共有493个,产品总数量达2346种;已完成批量转产项目113个,批量转产产品数量600种,预计产品生命周期内产值可达约26.4亿元。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目前,鹏翎产品已经覆盖了汽车冷却管路总成、汽车燃油管路总成、汽车空调管路总成、汽车油气管路总成、汽车天窗排水管路等九大类。其中,起步最早、具备领先优势的冷却管路市场份额已超过30%,燃油管路市场份额近20%。

  但张洪起并不满足于现有业务领域,对公司内生业务增长及外延发展均有所打算。如在内生业务方面,除了传统车市场,近年来公司加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开拓。2017年,公司重点开发了小鹏汽车等客户,并取得了整车项目等产品定点。今年上半年,公司对北京现代LFC PHEV、比亚迪宋、北京宝沃S7N1等车型供应的近两百种产品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对一汽大众Bora BEV、一汽奥迪A6 PHEV、长城H6 PHEV等车型供应的三百多种产品进行了开发和小批量制作。

  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介绍,公司新能源项目到目前为止已有77个,总共开发了697种产品,生命周期内预测销售收入约为9亿元。

  张洪起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提高、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及消费者意识的转变,新能源车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各大主机厂将加大投入新能源车的研发进度,而随着项目的不断增多,公司新能源项目产品也将成为主力。

  在外延发展方面,公司刚刚斥资12亿元收购了汽车密封条生产企业新欧科技。张洪起表示,在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中,鹏翎将打造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中心的相关多元化业务组合,即以汽车流体管路系统为核心业务、以汽车密封为发展业务、以汽车安全和辅助驾驶系统等汽车电子为种子业务的三大业务板块。

  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张洪起表示,其目标是将鹏翎股份打造成民族品牌,在国际市场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为完成这样的目标,张洪起已在企业中培养了一支80后的精英管理团队,将自己治理企业的精髓以及企业的文化更好地交棒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