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等八行业入围 上交所第四批行业信披指引征求意见

2018-11-12 07:59: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赵一蕙

  11月9日,上交所对外发布第二十一号至第二十八号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新增集成电路、航空船舶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医疗器械、食品制造、黄金珠宝饰品、影视、家具制造、有色金属等8个细分行业。这是2015年上交所全面实施分行业监管以来制订的第四批行业指引,既呼应了沪市上市公司行业结构优化的新进展,也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沪市行业信息披露规范体系。此外,上交所对前期已颁布的电力、医药制造、光伏、服装等4个行业指引进行了修订,本次一并公开征求意见。

  入围考虑两大因素

  此次对细分行业的选取,一部分是考虑到了沪市公司结构的最新变化。近年来,一批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的细分行业龙头纷纷登陆沪市,这类企业与传统行业属性差异较大,现有信息披露规则已难以有效反映其核心价值。因此,上交所本次研究制订了集成电路、高端设备制造、医疗器械等细分行业指引,着重引导上市公司结合自身特点,披露更多能够体现企业竞争力和经营发展潜力的信息,鼓励支持这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成长。同时,考虑到这类企业具有技术新、风险高、迭代快、波动大、易被颠覆等特征,通过强化行业经营性信息披露要求,帮助投资者准确了解企业,引导理性投资。

  另一个考虑因素则是“消费升级”。近年来,居民消费逐渐向品牌消费、品质消费升级,沪市相当比例的消费类上市公司也加快了品牌建设、业态效率提升、供应链优化重塑的步伐,开始向产业链高端跃升。因此,本次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制订,覆盖了食品制造、黄金珠宝饰品、影视、家具制造等消费行业,督促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行业信息,解析自身价值链条,有助于投资者更为准确地理解、把握相关公司的价值与风险。

  除新制订8项指引外,上交所此次还集中评估了前期发布的20项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对电力、医药制造、光伏、服装行业等4项指引予以修订。从修订情况看,部分指引是在行业变革背景下对指引条款适应性的调整。另外,指引修订也综合考虑了公司信息披露成本,对个别条款进行优化。例如服装类公司加盟模式比重较大,相关店效数据获取成本较高,本次指引修订对相关条款进行了调整。

  深化研发信息披露

  从披露内容上看,本次指引制订着重强化了反映上市公司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的信息披露要求,明确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等高技术行业公司应当披露专利信息、主要研发投向、研发团队构成及技术储备情况,消费类公司也需要披露研发设计等相关信息。此外,上交所在本次行业指引制订中,特别注重通过信息披露引导上市公司更好承担社会责任,强化了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信息披露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上交所在本次指引制订中,还特别规范了行业风险因素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风险因素披露,一直是投资者十分关心的信息披露内容。上市公司结合自身经营模式特点,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具体、充分地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客观判断,理性投资,有益于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但实践中,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报喜不报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以年报中的风险提示为例,美股上市公司年报风险因素披露部分,占比高达15%至20%,A股公司不超过篇幅的3%,且对于自身潜在风险的分析,或浮于表面,或轻描淡写,或避重就轻。对此,上交所在本批行业指引中,特别明确了行业风险因素的披露标准和具体要求。

  探索分行业监管的“科技+”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上交所分行业监管转型以来,先后发布了四批28项沪市主要细分行业的信息披露指引,并以此为抓手,在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审核和日常信息披露监管中,深入贯彻分行业监管思路,有效提升了上市公司信披质量和部门一线监管效能。

  从实施效果看,信披质量方面,沪市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含金量明显提升,行业经营性信息披露更加全面,信披个性化特征也显著提高,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投资者进行企业价值判断。

  监管效能方面,分行业监管在年报审核、重组问询、抑制题材股炒作等多项监管工作中,通过与“刨根问底式”监管问询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方法,为提高监管专业性和精准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作为一个产业集群的公司合集,其在盈利模式、销售政策、财务季节性特征等方面具有很大共性。在信息披露审核中,通过分析行业信息、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一致性,从异常情形着手,有助于发现有关财务信息、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违规的线索。最近两年,行业公司监管报送的各类监管线索显著提升。

  目前,分行业监管正在深度融入沪市科技监管相关工程的建设。“上市公司行业发展周期变化、公司生产经营及同行业行为对比情况,是刻画上市公司特征、衡量上市公司个体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识别微观企业分化风险、宏观市场波动风险的关键预警指标。”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将分行业监管和科技监管深度融合,将监管人员的行业监管经验、各类市场主体不断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手段,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显著提升沪市科技监管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一线监管效能和风险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