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方案减少 终止情况突增 A股配股刚“火”又降温

2018-12-05 07:48:5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碧玉 记者 王雪青

  去年小“火”了一把的配股融资,今年又有重归平静的迹象。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证监会2018年共审核通过8家公司的配股申请。这一数据在2014年至2017年分别是10家、11家、9家和20家。除2017年的暴涨外,其余年份配股申请均保持较为相近的数量。新发布的配股预案数量同样有所回落。2018年以来,发布配股预案的公司有17家,而在2017年这一数据是29家。

  开源证券投行部资深人士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表示:“配股权实际上是一种短期看涨期权。去年配股市场火,是因为大家觉得股价处于阶段性低位,配股可以看涨。但是后续价格持续下跌,甚至跌破发行价,便无法实施配股了。”

  9家公司终止配股

  今年以来,新推出的配股方案数量大幅减少,终止的配股方案数量却在增加,其中,终止的方案基本是去年发布的存量配股方案。

  年初至今,共有9家公司“叫停”自家配股事宜,而这一数据在2015年至2017年分别只有1单、3单和5单。合众思壮、美康生物、久其软件等公司的配股计划从启动到终止均未超过半年,而宜华健康一年内甚至两次“叫停”配股。

  有的公司即使配股方案已获监管审核通过,仍毅然终止配股。例如,厦门港务配股申请于今年3月19日获审核通过。7月26日厦门港务发布公告称,结合公司目前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公司决定终止此次配股方案。

  今年获通过的配股方案企业中,目前仅陕国投A、南山铝业实施了配股计划。莱茵生物、浙江东日、华微电子、贵研铂业等公司的配股方案虽获通过,却仍未实施。

  在上述终止配股的公司中,国信证券的配股计划开始地最早。早在2015年5月,国信证券股东大会便已通过配股议案,此后该议案连续两年延期,最终于今年5月终止。

  有些公司终止前次配股方案后,随即发布新的配股方案。宜华健康5月3日终止2017年配股方案后,9月4日便发布2018年度配股预案。公司表示,此举主要由于前次审批时间相隔较远,分属不同年度,且募投项目发生了变化。然而,后一次配股方案最终也未能成行。

  或因大股东手头紧

  对于终止配股的具体原因,上市公司的解释大多比较笼统。可结合今年以来的“股东质押风波”来看,期间或存在一定关联。

  合众思壮5月11日披露2018年度配股预案,拟以每10股配售不超过3股的比例向全体股东配售。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11亿元将用于偿还有息债务,19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公司控股股东郭信平承诺以现金全额认购本次配股方案中的可配股份。

  仅过了一个多月,合众思壮便于6月30日宣布终止该方案。资料显示,彼时“恰逢”公司实控人郭信平质押率高企。配股终止后,郭信平先后进行了2次质押和4次补充质押。根据最新公告,郭信平个人的质押率已达到91%。

  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通常情况下,股权质押率高的股东资金都比较紧张,股东自己有债务压力,不可能再抽出资金参与配股认购。”

  上述开源证券投行部人士也表示:“配股需要大股东有钱才行。现在有钱的大股东不多,敢配股的上市公司也不多,谁也不知道股市是否见底,大多数人现在没有信心。”

  根据规定,配股成功的要求包括:A股股东认购股票的数量应达到该次A股配股拟配股数量的70%,因此大股东是否承诺参与配股、所配股比例显得尤为关键。

  在股价比较低的情况下,如果大股东自身资金不是特别宽裕,无法认购相应份额,配股便很难发行成功。“如果其他人配股参与较多,可能会稀释大股东持股比例,这是上市公司不愿看到的。”

  另寻门路“补血”

  配股不成,上市公司要想“补血”,只能另寻他路。

  10月22日、29日,宜华健康先后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达孜赛勒康、亲和源分别筹划引入战略投资者对其进行增资扩股,前者预计增资金额将超过8亿元且不超过20亿元,后者增资金额将超过10亿元且不超过25亿元,这两次增资均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两家子公司的控股权。

  厦门港务7月26日宣布终止配股方案。8月25日,公司便发布了发行超短期融资券的公告:为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降低资金成本,拟向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发行不超过1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

  尽管上市公司面对配股热情降低,但市场人士依然认可这种融资方式。

  上述北京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配股和定增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为双方的条件不一样。不是说不做定增,就可以做配股。其实很多时候,上市公司愿意配股,但自身条件达不到。目前证监会比较鼓励做公开发行,不鼓励做非公开发行,所以从审核上来讲,配股的审核比较快。”

  上述开源证券投行部人士也认为,相对来说,配股实施的风险比较小,失败的概率比较低,定增失败的概率却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