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特高新李飚:发展基础科研 培育创新沃土

2019-03-14 09:49:0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徐锐

  全国两会期间的李飚忙碌而充实。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前,李飚正在房间内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仔细修改、完善自己的建议内容,力求将民营企业、科技产业的真情实况、真实心声更加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政策表述,让民营企业代表备受鼓舞,我们对未来更加有信心,也更有动力去踏踏实实做好实体产业。”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高新董事长李飚兴奋地告诉记者。

  期待:以政策红利补民企科研短板

  在外界的印象中,李飚是“耐得住寂寞”的人。

  与一些人追逐市场热点、盲目跨界并购、脱实向虚来追逐短期利益不同,李飚始终坚信:科技研发、技术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由李飚掌舵的海特高新近年来紧紧围绕航空技术服务和微电子两大主业稳步发展,并逐步奠定了在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李飚看来,海特高新的成长历程可视作四川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不断谋求发展的一个缩影。

  经过长期的调研走访,李飚深切了解到,一些民营科技企业依托领先的技术、超前的研发如今已能独当一面,已能够凭借技术研发优势与国外同行竞争、角力。“基于此,若能在基础科研方面加大对民营科技企业的支持、投入,将会更大程度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李飚坦言,基础科研投入的周期长、资金多、风险大,民营科技企业长期面临获取项目资金难、资金贵等问题,在基础科研领域获得社会融资困难重重。“以芯片领域的科研投入周期为例,其往往需要持续数十年的科研积累和投入,而现有的一些商业贷款和产业基金,贷款周期短、利息偏高;有些产业扶持基金则要求担保、兜底等附加条件。在缺乏政策性产业金融支持的情况下,企业的科研投入单凭社会资本力量往往难以长期维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民营科技企业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李飚建议四川省针对民营基础科研领域设立政策性、低成本、大额度、长效性的政府型民营科技装备发展基金,依托四川科技装备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科技装备研发与配套能力,促进科技装备业发展。同时对民营企业重大装备设施建设给予相关资金支持,设立科技型民营企业纾困基金,提高民营科技企业投入基础科研的积极性。

  “众所周知,技术研发创新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且都有一定的风险性,一项技术的创新突破往往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如果在政策、规划上对某领域内的科技创新进行长期的、有计划的、有目标的支持,企业便能放下包袱全身心投入基础科研工作,更好更快地实现既定研发、生产目标,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李飚告诉记者。

  展望:发挥集群优势助力产业发展

  生于四川,长于四川,李飚领导下的海特高新多年来一直坚持以基础科研、新技术开发应用为基础,致力于解决航空装备和高端芯片研制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公司近年来在科技研发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

  在航空新技术研发与制造板块,公司成功自主研发某型航空动力控制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彰显了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微电子业务板块,海特高新子公司海威华芯在2016年5月首次开发出砷化镓产品,成为国内首家掌握第二代、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生产核心工艺的企业。

  “这些都是大环境给予的发展机遇,更是国家、地方合力支持的结果。”李飚表示,四川省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基础,国家早年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重大核心装备企业和科研院所,此后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四川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核工业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也为四川在高科技装备领域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的确,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中西部地区顺势快速崛起,成都更是成为西南地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急先锋”。

  目前,成都已基本形成了涵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设备及材料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国内外一大批优秀集成电路企业在成都扎根、投资、发展。

  不过,在与产业同行的交流、合作过程中,李飚也发现了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存在的诸多不足,如产业链协同能力不足、设计企业规模体量小等。

  “成都市亟待建设一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组织引导产业资源优化配置,激发成都集成电路产业的巨大潜能。”李飚认为,建立国家级集成电路研究院,可以在聚集高端人才、激发研发人员创造积极性、快速跟进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等方面起到组织引导作用,同时可以统筹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加强“政、产、学、研、创、用”相结合,并促进企业竞争由产业链向研发链前移,促进企业在产业内良性竞争,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从优化民企营商环境(支持民企开展基础科研)到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李飚在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目标为民企、为产业“鼓与呼”的同时,对海特高新未来的发展同样信心满满。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用心耕种这块良田(指海特高新)。未来,在国家、地方的支持、呵护下,我也更有信心将这块田耕种好、浇灌好,等待收获季节的到来。”

【相关专题报道关注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