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医疗常兆华:自主创新从追随变领跑 民企需要实在的获得感

2019-03-14 10:02:3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雪

  坐在记者面前的常兆华是个“多面立体”—— “精微”是他所从事的行业,“宽广”是他所怀揣的情怀;“不满足”是他前进的动力,“获得感”是他追求的状态。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微创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常兆华接受了上证报记者专访。身为医疗器械行业的一线从业者,又任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常兆华一直坚持为行业发声,为民营企业呐喊,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受访中的常兆华始终表情严肃,只有在提到微创医疗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心脏支架“火鹰”时,才浮现出一丝笑意。

  2018年9月4日,常兆华收获了一份他最为满意的创业20周年礼物——一项由欧洲10个国家的21所医院联合参与的大型临床试验成果,被刊登在世界顶级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这是其创刊近200年来第一次出现中国医疗器械产品的身影,文章的主角正是“火鹰”。

  “国际行业专家评论说,微创医疗的技术开始引领世界支架行业的新标准。‘火鹰’担得起这样的评价。”说到这里,常兆华脸上洋溢着骄傲的容光。“欧美是全球医学最发达的区域,我们微创希望为国产医疗器械赢得国际医学界的尊重和认可。”

  小器械承载大情怀

  创业20余载如履薄冰,即便是微创医疗2010年9月在香港上市后,常兆华也未曾松过一口气。如今,他率领着精干的团队,把产品越做越细,事业也越做越大。

  回首来时路,常兆华有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史。

  1992年,常兆华获得了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生物科学博士学位。彼时的他,被“耻感”和“痛感”驱动着,放弃了丰厚的薪水,于1998年毅然决然回国创业。

  “当时,我国高端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还很落后,患者要么无缘高科技产品,要么承受高昂的价格。”常兆华动情地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生存权、医疗权、健康权。不能因为价格高昂而剥夺掉中国老百姓治好病的权利”。

  常兆华将创业地点选在了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始了高端医疗器械领域的本土化耕耘。怀着“生而平等的生存权”的信念,凭着“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的韧劲,如今的微创医疗,已成为一家拥有数十家实体子公司的跨国医疗器械集团,上市产品300余个。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8秒,就有一个微创医疗的产品用于救治患者。

  从最早的球囊导管起步,到随后的金属裸支架、药物支架,再到最新的靶向药物洗脱支架系统,在充分的市场洗礼中,微创医疗为国产心脏支架价格大幅下降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这个过程中,微创医疗也一步步从跟随者成为全球引领者。最令常兆华骄傲的“火鹰”支架,采用的是最先进的航天探测扫描技术并结合了智能软件算法,其研发团队的技术人员都笑称这是医疗器械领域的“宇航飞船船舱对接”。为了使药物以点灌方式精准地扩散至患者血管病变区,“火鹰”支架需要在细如发丝却极其坚硬的钴铬合金上均匀“挖”出近600个凹槽。为了将药物精准地注入这些微型凹槽,微创医疗又自主研发了10多台独一无二的药物涂层喷涂设备,可将误差控制在微米级别。

  在心脏支架领域实现超越后,微创医疗开始向人工关节、心脏起搏器等领域拓展。由微创旗下创领心律医疗研制的新型国产心脏起搏器,从外形看和手表大小相当,但可在患者的体内稳定工作10至12年之久,技术复杂性可想而知。

  近年来,本土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猛。不过,常兆华认为,形势看似喜人,但其实国产医疗器械和国际水平相差甚远。

  为此,常兆华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紧密配合国家战略在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布局学科类和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他呼吁,在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布局3至5家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一批(5至10家)企业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开展基础研究,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积极进行颠覆性技术攻关。他同时认为,要加强对企业科技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产业细分领域培养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的国际一流科技人才。

  民企真实盈利能力待提升

  身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的常兆华,对民企创业、发展之艰辛深有体会。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为民营企业说话,为中小制造业企业鼓与呼。

  常兆华告诉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他最关注的是那些能够实实在在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举措: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中小企业宽带平均资费再降低15%等。

  常兆华坦言:“这是一次实质性的减税降费,一定能够为企业带来切实的好处。但是希望政策的力度再大一点,让企业真实的获得感再强一些,这样才能真正把制造业留住。”

  他认为,对民营企业而言,减负只是手段,提升盈利水平才是最终目的。而几十年来经营企业的经验让他体会到,实现盈利水平提升,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复杂得多。

  基于自己的长期思考和实践经验,常兆华今年还带来了《关于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民营企业真实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建议》的提案。他建议,将目前简单的降低税率和费率手段调整为提升民营企业在所有经济主体中的利润占比;以民营企业利润占比提升为导向,进一步评估各种为民营企业开源减负措施的可行性;杜绝以行政手段强行干预市场公平竞争和将国家应该担负的责任变相向企业摊派或转移的行为,对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民营企业提供定向资助。

  “还是要从根本上提升民营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要增强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要保障企业可持续地高质量发展,以利于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常兆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