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了,美翻了,热闹了 千年古村重焕生机

2019-05-20 07:54:4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文彬

  一年前的5月20日,碧桂园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并成立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一年来,9省14县3747村,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碧桂园已经探索形成了一套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千年古村换新颜

  广州向北200公里,群山环抱间,一弯河水在此间回旋,初夏的小雨过后,山水氤氲,草木含翠,风景秀丽,沁人心脾。

  历史的洪流,让这个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英德鱼咀村,失去了往日的喧闹和繁荣。而数年前一场不期而遇的洪水,更让这个耕地贫瘠的古老村落雪上加霜。

  “2017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差不多只有两三千元。”鱼咀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陈路建告诉记者,全村共有4000多人,村里的土地却并不多,主要是种些玉米、花生、甜菜、桑蚕等农作物,勉强能维持基本生活,而常年的自然灾害,让村里的大多数年轻人扛上行囊,外出务工。

  几年前,村子边上的连江泛滥成灾,农作物被淹,房屋坍塌,让本就不富裕的村民,贫困加剧。此后,不少人先后搬离了村子,留下来更多的是年老的、生病的、身患残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人,数千人口的村子,没有搭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列车,每况愈下。

  贫困,让这里2000多年的历史和美丽的山水,黯然神伤。

  2018年,碧桂园和广物控股集团先后来此进行帮扶,结合当地的历史特色,启动了古城文旅项目建设。

  陈路建说,去年底碧桂园在村里启动了危房改建民宿工程,现已建成了37套。虽然远未完成整体规划建设,但村子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平整的圆石路面,富有特色的民宿、农家乐,现代气息的咖啡吧、书吧,整洁的党务活动室,改变了村里原来的破败形象。

  “刚刚过去的五一长假,车流人流爆满。”陈路建说,去年,村里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八九千元,114户贫困户在政府兜底、企业对接项目、共建合作社等各方助力下全部实现了脱贫。

  这只是精准扶贫模式的一个简单写照。

  “自启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行动起,扶贫已经上升为碧桂园主业的高度。”碧桂园助理总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碧桂园成立了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碧桂园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莫斌担任组长,集团党委统一指挥,并按照企业管理的理念,来进行精准扶贫项目的管理;另一方面,在考核方面也同经营主业一样,设置清晰的激励措施和严明的奖惩制度,根据业绩和人均效能进行考核。

  从2018年起,碧桂园将广东英德县帮扶模式推广到甘肃东乡县、江西兴国县、河北平山县等其他8省13县,惠及3747个村3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特色产业因地起

  “这个叫中华黒豚。”60多岁的陈大爷一边说着,一边弯身抓起来一只,双手托着展示到记者面前。

  他说,这是村集体合作社引进的特色养殖项目,现在已经有五六千只的养殖规模。在这个由废弃小学改建的养殖基地中,陈大爷和村里的另一个相对贫困户结成了伴,一起喂养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每个月,我们每人能从合作社领到3000元的工资。”

  在距离黒豚养殖基地两公里处,40来岁的廖茂航正在给养殖场的6000多只土鸡喂食。

  “之前有9000多只,前几天刚卖了3000来只。”廖茂航介绍说,整个养鸡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同样,廖茂航也是和另一相对贫困户结伴,每个月也能领取一份稳定的收入。而且,到年底时,村里的合作社还会根据经营情况给村里的村民分红。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要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碧桂园集团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依托集团优势产业力量,为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资源,把乡村自然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农产品资源等稀缺宝贵资源转化为商品、推向市场,从而把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江西兴国,碧桂园在北胜村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让竹鼠养殖成为造富“引擎”;在甘肃东乡,碧桂园提供扶贫自有品牌“碧乡”平台,让千年手艺传承的东乡刺绣重生;在陕西耀州,碧桂园推广的“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方式,让贝贝南瓜在当地落地生根……

  产业扶贫,是碧桂园探索推进“4+X”扶贫模式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李静介绍说,“4”是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是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碧桂园精准扶贫的定位是“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发挥集团自身优势,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坚持精准方略,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乡村振兴唤人归

  “我是自愿要回来的。”去年,廖志其将在外地苦苦经营20多年的冬瓜批发生意交给了其他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作为鱼咀村鱼咀街理事会会长,“老村长”廖志其是碧桂园编外的公益人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奔波在协调协商的一线,帮助对接村委、村民以及扶持企业之间的精准扶贫工作。

  廖志其说,只有家乡富起来了,美起来了,才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来。年轻人回来建设家乡了,脱贫之后就难以再返贫了。

  据悉,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输血”扶贫,而不触及贫困根源,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因此,碧桂园把扶贫着力点放在“造血”上,紧紧围绕“人”这个关键因素,开展了“3个3”工作,即三个寻找计划(一批返乡扎根创业青年、老村长、深度贫困户),聚焦三类人群(村支书、返乡扎根创业青年、乡贤),实现三个1万目标(帮助1万名贫困大中专学生找工作、扶持1万名返乡青年扎根农村创业、资助1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通过扶志扶智扶技扶富,激发造血活力,孕育涵养新时代乡村人才大军,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在助力全部脱贫之后,还要谋划乡村振兴,也要因地制宜推进美丽宜居新农村建设。当前,碧桂园在广东英德连樟村、鱼咀村、河头村等地,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项目、“厕所革命”项目、污水处理项目及其他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项目等,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给村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同时,引入人文景观项目及旅游相关业态,建设旅游接待室、农家乐及配套设施,促进农村经济长效发展。

  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远景目标是“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碧桂园不但要做好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更要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中探索可持续的扶贫机制,科学谋划、整合资源、精细管理,努力实现贫困户、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多方共赢,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持续进行下去。

  数十个贫困村脱贫,数百个扶贫专柜门店设立,数千名贫困学生学有所成,数万名贫困人口培训就业……碧桂园正用持续不断的生动实践,为创新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机制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