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定增项目近六成被套 7家公司浮亏超过50%

2019-08-02 08:02:3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雪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机构、大股东、各类资本一致看好,真金白银积极参与的定增,因发行时机和发行价不同,出现了不少个股跌破定增价,参与各方陷于浮亏的情况。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8月1日收盘,2018年完成的通过现金方式认购的137份定增方案中,有77家公司的最新股价已低于发行价,占比高达56.2%。其中,*ST中孚、青岛金王、跨境通、ST东海洋、新纶科技、东旭蓝天、尼康机电等7家公司相关股东的定增浮亏超过50%。

  有接受采访的投行人士表示,由于审核节奏快,条件宽松,定增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渠道。但随着再融资新规的出台,定增套利的空间大幅缩小。而减持新规的发布,进一步压缩了定增投机的生存空间。

  “自家人”定增也被套

  观察发现,上市公司“自家人”认购定增的现象较为普遍。

  据统计,截至8月1日收盘,2018年完成的通过现金方式认购的137份定增方案中,有36家公司控股股东参与了自家增发股份的认购,其中出现倒挂的共有24家,倒挂超过20%的共有16家。

  位于浮亏榜前列的*ST中孚、东旭蓝天、易尚展示、*ST安凯、盛屯矿业、金花股份等公司,均有大股东或大股东关联方认购。

  其中,*ST中孚倒挂幅度最大。2018年2月公司实施定增,发行价格5.69元/股,如今股价跌至1.36元/股,截至目前已跌了76.1%。据此前公告显示,此次募资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对象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其中大股东认购比例68%。

  “大股东认购若遭亏损,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将形成更大的压力。”一位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一些大股东认购股份的钱来自于股权质押融资,如定增回款赶不上股权质押的融资还款期,或者股权质押遭遇平仓风险,严重的将威胁上市公司控制权稳定。

  破发股或暗藏机会

  破发对定增股东来说难免尴尬,不过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部分破发股也可能存在投资机会。尤其一些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增被套,或许会迎来资金的抢筹。

  “一般来说,定向增发给二级市场股价带来正面效应,但由于股市行情不断变化,在定向增发实施的不同阶段也会出现一些上市公司股价跌破定增发行价的情况,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以低于定增价买入这类股票。”券商投顾对记者表示。

  破发股都有被挖掘的价值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持股成本低不代表没有风险。定增项目并未对公司有盈利方面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即使是亏损的企业也可以申请发行,但是业绩的好坏会影响到二级市场的股价。

  那么,浮亏比例较高但是公司基本面却向好,不仅有股东增持力挺,还吸引了机构的光顾,似乎更有被挖掘的价值。

  例如,国光电器的定增价格为9.46元/股,公司最新股价仅为5.78元/股,较发行价下跌38.85%。但据半年报预告,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00%至1400%。

  蓝帆医疗的定增价格为18.58元/股,最新收盘价为13.13元/股,较发行价下跌29.33%。业绩方面,由于并购资产的注入,2019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增长117.16%,净利润增长64.47%。另据公开信息,5月31日,有机构调研了蓝帆医疗,关注问题涉及公司PVC手套和丁腈手套的主要竞争优势及产能情况、未来三年发展规划等。

  套利模式已没有市场

  定增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香饽饽”。破发之严峻,逐渐令机构投资者望而生畏。

  “没有了套利空间,再融资项目募集资金确实比较困难,个别公司在询价过程中甚至出现大股东兜底的情况。”有投行人士表示,不少公司大股东层面流动性也比较紧张,机构也不是很踊跃。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的定增市场持续低迷,定增数量与实际募资比2017年都出现了大幅下降。

  政策的支持让市场看到了新的机会。

  2018年10月12日,证监会放开了配套融资“补流”用途,放松了对并购重组的相关限制。2018年11月9日,证监会明确,三年期定增募集资金,可以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债务,而且所有定增不再受18个月融资间隔的限制,但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

  “政策的变化,其目的就是让参与定增的各方均趋于理性,令上市公司融资是基于真正的项目需求,逼套利性投资者退出市场,使以价值投资为理念的专业投资者成为主流。”有投行人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