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公司监管锐评第十三期 | 一年之初话信披, 合规性和有效性哪个更重要?

2020-02-11 07:33:5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邵好

  这段时间,除了为各地新冠肺炎疫情揪心,也多了些琢磨和反思。仔细想想,疫情披露越透明深入,抗击疫情就越及时有力。在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也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它与市场相伴而生,不少人习以为常,却似乎忘记了信息披露的意义到底何在、所为何来。新春伊始,对这个问题,或许值得好好探讨一番。

  什么是信息披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最直观的,可能是你看到的一则公告、一份年报。其实,无论怎样的形式,信息披露的意义都在于它呈现出的公司价值。有的信息勾勒了公司的坐标,譬如地域、行业、产品;有的信息描绘了公司的体格,包括规模、股东、财务;有的信息反映了公司的航向,比如战略、目标、资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有时候,市场会从信息里读到风险,从而有所警惕、及早应对;有时候,市场能从信息里读到机会,于是果断出手、静待佳音。这么来看,信息披露就是上市公司的“产品说明书”,投资者则要据此进行判断和决策。什么样的“说明书”才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真实、准确、完整,多数人都会提出这些基本要求。

  知易行难。信息披露能不能呈现公司价值,在于其质量的高低。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质量也就无从了解。实践中,大家对公司信披总有一些抱怨和不满,关键可能也在于此。有些觉得公告生涩难懂,就像“说明书”里全是深奥的专业用语,用产品的人没几个看得明白。有些指责一些公司披露避重就轻,乍一读好像啥都说了,仔细琢磨却找不到太多有价值的参考。当然,最让人深恶痛绝的,还是那些把信披当成敛财工具的公司,甚至操纵信披来玩自弹自唱的大戏,有的干脆胡编乱造,披上“皇帝的新衣”换来市场短暂的热捧。比如前几年的徐翔案、去年的“两康”,当年的信披把股价炒得多“漂亮”,水落石出后的“耳光”就有多响亮。

  那么,信息披露要怎样做才能真正反映出公司的价值?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还是以“说明书”的道理来看,大致有三个层次:首先,“说明书”要能呈现产品价值,完整展示公司价值的各方面信息;其次,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把价值信息传递给“客户”;最后,“客户”要能认识到信息呈现的价值,将其作为投资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这三个层次一脉相承、缺一不可。

  先来说说信披的价值呈现。大家对很多公司的信披不满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公司把披露的目的搞错了。往往是规则要求什么,就披露什么。至于为什么要披露、怎么披露、有没有更多信息,考虑得不多。这就是只关注了信息披露的合规性,却忽视了有效性,也就没有实现信息披露的价值呈现。

  上市公司满足了合规性要求还不够,要讲出“好故事”,传递真价值。正如不同用途、价格的商品,要摆在商场的不同区域供顾客选择,上市公司也可以通过信息披露找到自己的“专属货架”。比如,年报季已至,上市公司能不能在这份报告里向投资者讲清楚一年成败得失、来年计划安排,就很重要。往年来看,有的公司下足了功夫,在年报里讲真话、讲实话,让投资者对公司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添了信心。可惜,大多数公司在这方面的披露只能算中规中矩,套话连篇,让人读之无味,弃之可惜。当然,讲“好故事”,不等同于讲“歪故事”,更不是讲“假故事”。上市公司不找准方法、摆正心态,这故事也是讲不好的。

  有了好内容,还要有丰富的渠道和载体去传播。这就到了第二个层次:信息的有效传递。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实际上,一些沪市公司已经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形成了一套“秘籍”,业绩说明会、投资者交流会,邀请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等活动稳步推进。像海尔智家、广汽集团等不少公司,已建立各层次与投资者沟通的渠道,用充分的沟通取得市场的认可。这方面,监管也可以提供更多便利。上交所最近发布支持上市公司防控疫情的通知,就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召开线上业绩说明会。这种方式既便捷、经济,又安全、有效,上市公司不妨多多尝试。

  一个巴掌拍不响,好故事当然也需要好听众。信息披露要发挥作用,少不了第三个层次,就是投资者能认识到信息的价值。做到这点有个重要前提,投资者的赚钱逻辑须是价值投资的逻辑。现实中,要让投资者在概念的浮躁与炒作的喧嚣中,沉下心来阅读公司信息,进行价值挖掘并一以贯之,并不那么容易。如果一家公司没啥业务,沾了个区块链概念就能市值近百亿元甚至数百亿元,反观一家净资产逾百亿元的银行市值才不过80亿元,那么投资者在挖掘投资价值的时候难免心灰意冷。这么来看,完善价格形成和发现机制是根本。有了价格这个“指挥棒”,投资者自然会有更大的动力去听“好故事”,了解信息披露所传递的公司价值。可喜的是,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市场结构化估值的趋势已经有所显现,白马公司的估值和流动性相对于绩差公司有了更明显的改善。关键在于,这样的趋势要能够持续,最终形成好公司有好价格的估值结构。

  归根到底,信息披露在价值的呈现、传递和认识上有没有发挥作用,是判断公司信披质量的一把尺子。信息披露的质量提高了,上市公司价值得到认同了,提升经营质量的动力也就会更强,市场发展的基础就会得到进一步夯实。在这方面,恐怕更多功夫要放在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上来。一言以蔽之,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信披的合规意识已经比较强,怎样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使上市公司的价值得到认同,可能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持之以恒地深化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价格发现和形成机制是根本。同时,也不能坐而论道,大家都要行动起来,朝着这个方向齐头努力。这其中,上市公司,多些价值披露、少些语焉不详;投资者,多些专业眼光、少些浮光掠影;市场机构,多些专业判断、少些随波逐流。大家各司其职,形成良性循环,信息披露的本源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更多内容详见沪市监管锐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