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光伏+”样本: 67万块光伏面板“支起”富农沃土

2020-06-11 07:33: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正懿

  在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的山脚下,一大片延绵错落的光伏面板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致。这里,是已运营4年多的正泰江山200MW林农光互补发电项目,也是正泰锦绣光伏理念落地成景的典型案例。

  初夏时节,在一排排光伏组件板的掩映下,正泰江山光伏电站里的铁皮石斛藤枝交错,猕猴桃探出一颗颗“小脑袋”。在5年前,谁能想到,这片位于浙江江山横跨凤林、石门及峡口三个镇的6300亩荒山,能改造成如今这片藏着高科技的富农沃土。

  6月9日,记者在现场调研时看到,正泰江山发电站的运维管理看板上,记录着年度目标发电量、本年度已发电量、本月目标发电量等指标。遍布在6300亩土地上的67万块光伏面板,就是一个个吸收阳光、转换电能的“终端”,在电站汇聚后,通过电网输送给千家万户。

  正泰新能源区域开发经理范绪刚介绍,自2015年11月正式并网以来,电站累计发电量超9亿度。“江山电站年均发电量2亿度电,可满足江山市10万户、40万居民的用电需求。如果按照运营25年计算,可减少碳排放453万吨,节约标准煤163万吨。”

  这就是“正泰速度”。从2014年破土动工开始,正泰总计投入近20亿元,将这片不毛之地逐步改造成了“光伏+”的全国样板工程。如今,偌大的江山电站内,日常只有10余名全职员工参与管理,通过光伏云数据接入,工作人员在主控室就可对电站进行监控管理,数据纳入到正泰新能源国内电站综合监控管理平台,是名副其实的“智慧电站”。

  67万块光伏电板支起的“小屋顶”下别有洞天。利用3米多的垂直距离合理布局,这些绿地上营造出两个“平行空间”,上层是林农光互补地面电站,下层种植着白芍、铁皮石斛等优质中药材,光伏板间还“见缝插针”种着各种经济作物,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农业”的林农光互补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富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拓荒者”正泰的“光伏+”远景图,是探索集光伏发电、高效农业、工业旅游和生态观光三位一体的新型模式。为此,正泰设立了专业公司深耕农业板块,已开辟出了蔬菜区、中药材区、茶园区、猕猴桃区、养殖区等五个方向。“目前电站内种植有1000亩中草药、1000亩蔬菜、1000亩猕猴桃、1000亩油茶,都是有机标准。”正泰农业公司负责人曹解洪对记者表示,林农光互补电站的特殊组件面板安装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土地自身的资源价值,为板下农业种植预留了充分的生长空间。他说:“我们还在定制专门的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工具,推进现代农业的标准建设。”

  “土地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环境增美、政府增税,这是一种多方共赢的发展模式。”范绪刚介绍,江山电站建成以来,每年向当地支付土地租金400多万元,吸纳120至150名当地人用工,每人每年收入3万元以上,帮助近千户农民增收致富,有力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正泰江山模式已成为一项典型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俱佳的新型能源示范基地。”正泰电器旗下新能源公司负责人表示,新能源需求是跨地域的、全球性的,目前正泰光伏产业链已延伸至海内外55个国家和地区,不仅要做实现长期盈利的光伏项目,更要为实现全球节能减排、经济转型等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

  输出能量的正泰电站,也为当地产业生态输入活力。项目所在地江山市凤林镇镇政府因势利导,以正泰电站为核心打造“光谷小镇”,不断丰富小镇业态。“正泰电站建成后,引来了不少‘凤凰’。”凤林镇党委宣传委员刘慧军指着远处的绿地告诉记者,“目前凤林镇正在建设新的产业旅游项目,包括果园、鸟类景观园及酒店等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带动当地就业增收。”

  锦绣江山,凤栖梧林。江郎山如画的风景中,画风硬朗的工业电站,也可以勾画得如此和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