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企业进入资产证券化的新时代

2013-09-24 07:58:18 来源 中国证券网 | 作者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世瑾)中国重工今日公告,公司23日接到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转来的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文件,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收购大连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及资产的方案,已获得国家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同意。
  近期,以中国重工为首的军工概念得到市场追捧,大规模资产证券化的预期点燃了市场对军工股的热情。经过研究,笔者发现,中国重工及此前航空动力的资产注入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大量此前市场未曾预料的重要资产将会相继注入。军工股重组,不再是从前那般隔靴搔痒了。
  军工行业的资产注入预期自最初的军工股上市起,就一直得到市场的关注。不过,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梦想。此前市场对于军工行业的资产注入的关注,炒作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分。这要从相关领域严格的保密制度说起。
  中国军工企业对外开展业务,需要遵守基本的两个原则:军品与民品的严格分离;民品服从军品。上市公司需要公开的信息披露,对于保密而言如同洪水猛兽。以航空动力为例,任何人只要通过其存货周转率、前五大客户就可以推断出中国空军主力战机的装备情况、后勤保障来源等重要信息。对于面临多重防务挑战的国家而言,保密无疑要重过单一军工行业的资本运作。
  因此,此前各大军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业务多以辅业,或者与高精尖军品无关的多元化民品生产业务为主。考察其来源,多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裁军背景下军工企业“自找出路”的产物。其起点与国有企业的体制决定了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走向没落。另外,未明晰的产权关系、持续的关联交易也存在从上市公司抽血的嫌疑。在此背景下,许多军工行业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断下滑。
  可见,保密制度的重构是军工资产证券化的重要一环。在新时代军队建设的背景下,军队面貌焕然一新,有了更强的信心来面对任何人。包括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公布集团军番号在内,中国国防透明化的趋势十分明显。既然相关信息不再被视为“雷区”,通过保密与开放相结合的方式,许多从前极为敏感的资产便有了证券化的可能。既盘活了国有资产,又挽救了困难公司,还解决了同业竞争。
  这一趋势反映到资本市场上,就是今年航空动力及中国重工的资产注入。航空动力获注的资产涵盖了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甚至可以认为是中国航空发动机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其中包括了为中国空军主力三代机提供涡扇发动机的沈阳黎明。中国重工干脆直接明示本次资本运作乃“境内资本市场重大无先例事项”,震惊市场。
  有航空动力和中国重工的珠玉在前,不难想象其他几大军工集团的资产证券化也将陆续上马。如中航工业集团曾公开表示,2009到2014年用5年时间实现集团公司80%以上主营业务和相关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实现中航工业的整体上市。
  目前,十大军工集团中,资产证券化率最高的是兵器工业集团,但也仅为40%,平均来看则在20%上下。低于15%的有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船工业集团、电子工业集团、中核工业集团及中国核建集团。这六大集团业务涵盖了雷达、测绘、遥感、船舶制造、核能等众多新兴领域,后续运作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