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大幕即将拉开 高颜值公司抢鲜看

2016-01-04 11:01:02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中国证券网综合

  中国证券网讯 2015年年报披露的大幕即将拉开,沪深交易所日前公布了2015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表,共有22家上市公司在本月披露年报。2015年上市公司将会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匹凸匹抢头阵 22公司本月秀年报

  沪深交易所日前公布了2015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表,共有22家上市公司在本月披露年报。出人意料的是,在更换了预约时间后,本次年报大幕居然由沪市奇葩公司匹凸匹于1月15日开启。随后,美好集团、财信发展将于1月16日披露年报,成为深市主板最早披露的两家公司。

  中小板第一家披露年报的公司有两家,分别是*ST融捷和海翔药业,时间为1月22日。其次是鑫茂科技,预约时间1月23。创业板首先披露年报的是长方照明,时间同为1月27日。此外,在本月发布年报的还有鲁丰环保、永贵电器、皖维高新等。

  撇除类似匹凸匹这样的公司,按照历史经验,第一批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往往业绩较好且备有高送转等利好,所谓“靓女先嫁”,率先披露年报的公司常常会受到资金的重点追捧。分析人士认为,预披露时间表公布等于吹响了年报行情“集结号”,投资者可对绩优股进行布局。

  六成预增 超百家公司业绩翻番

  2015年年报哪些公司有望带来惊喜?通过已经出台的年报预告可略见端倪。

  截至目前,两市已有1104家披露了2015年的年报预告。除45家尚不确定去年的盈利状况外,有678家公司预喜,占比达到61.41%。其中,253家略增,206家预增,144家续盈,75家扭亏。
  在这六百余家公司中,冠福股份以超30倍的净利增幅拔得头筹。公告显示,冠福股份预计2015年全年净利润为1.8亿元至1.95亿元,增长幅度为3062.78%至3326.34%。对于业绩的暴增,冠福股份表示,主要是因为合并了能特科技经营业绩,该公司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85亿元。此外,子公司上海五天投资性房地产自用转出租增加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巨龙管业则以超20倍的增幅紧随其后。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16999.79万元至17348.08万元,增长幅度为2340.50%至2390.50%。巨龙管业在去年10月末发布的三季报中透露,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成,从2月13日起艾格拉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正式纳入合并报表。因艾格拉斯实现利润较多,因此报告期内公司的净利润增幅较大。

  据统计,两市目前有502家上市公司预计2015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及以上,其中160家上市公司业绩有望翻番。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忧。在超六成公司预喜的同时,两市还有382家公司在2015年将出现下滑,其中102家预减,125家略减,另有155家上市公司预计亏损。受宏观经济下滑和缝制机械行业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中捷资源预计2015年净利润亏损4亿元左右,同比下滑超13394%。

  四大行业全年业绩可期

  从行业来看,传媒、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通讯、医药生物这四大行业的全年业绩增长值得期待。

  在今年三季度中业绩表现突出的传媒行业,净利润增速问鼎新兴行业。其全年业绩依旧表现亮丽,八成公司业绩预喜。统计数据显示,已公布业绩预告的传媒业上市公司中,19家处于预增、扭亏或者略增的状态,其中30%以上公司业绩增长超过60%。如通过收购涉足泛娱乐行业的顺荣三七,预计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82.27%-1213.67%;东方明珠和拓维信息也分别依靠外延并购和内生增长,预计全年业绩同比增逾2倍以上。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寻求网络化转型,大数据和云计算需求爆发,促进了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市场繁荣以及企业业绩高增长。目前披露年报预告的计算机行业公司中,近七成预计全年盈利增幅将在20%以上。例如,二三四五全年盈利最大预增幅度为260%、拓维信息最大预增230%、中科金财最大预增140%。

  医药生物行业年报预告中超七成净利润向好。近三成上市公司业绩增幅在60%以上,其中有6家净利润最大增幅在100%以上。如海王生物因转让旗下亏损子公司带来较大的投资收益,预计全年净利润约3.8亿元-4.5亿元,同比增长1497.21%-1791.43%;海翔药业则是依靠重大资产重组以及产品销售结构优化而大幅增厚业绩,预计净利润增长幅度在834.24%-927.67%。

  通信行业同样处于较高景气度。统计数据显示,通信行业5家公司预计年报净利润翻番,占比超两成,这5家公司分别为:海能达(500.94%)、盛路通信(169.63%)、世纪鼎利(160.00%)、键桥通讯(115.73%)和*ST元达(106.13%)。

  警惕上市公司“临阵换将”

  今年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是,年报披露当前,承担年报及内控审计之责的会计师事务所却被一些上市公司“临阵换将”,且其个案数量呈激增态势。

  据统计,去年12月1日以来,共有19家上市公司发布更换审计机构的公告(不包括因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或更名造成的变更),案例数量同比倍增。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去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跃,因公司资产及业务结构变化而变更审计机构的就占到10家,占上述19家公司的一半以上。

  如九芝堂去年12月31日公告称,鉴于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已实施完毕,友搏药业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过程中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为保持公司审计事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拟将2015年度审计机构变更为华普天健(含内控审计)。

  此外,国资系统规定、服务年限以及语焉不详的“业务需要”也均成为一些上市公司“换将”的理由。如南山控股、东方锆业、长城电工等。

  除上述原因外,“临阵”变更审计机构还存在一些上市公司以外的因素。禾盛新材因2015年年报披露日期与原审计机构浙江天健审计安排有所冲突,董事会决定更换为华普天健会计师事务所;五洲交通则更直接地披露称,近日公司收到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来函称,因该所内部整合导致人力资源紧张,不能保证按期完成公司2015年年报审计工作,因而提出不再承接审计委托,公司不得不临阵“换将”。

  据业内人士介绍,会计师事务所长年为上市公司服务,可能导致人员之间的串通和懈怠,有降低审计质量的风险。因此,部分上市公司间隔数年就会更换一家“新面孔”审计机构。不过同时,上市公司频繁更换审计机构也不是好事,往往预示其财务数据或内控方面可能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