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家公司承诺不减持 哪些公司在被逆市增持
【编者按】新年以来A股出现剧烈波动,一大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投资者担心股东减持潮再次出现,针对这种担忧,上市公司纷纷行动,7个交易日内共有75家公司股东紧急发布不减持承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承诺不减持的以中小创公司为主。
【集中护盘】
从承诺不减持公司所属板块看,75家公司中,主板有22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分别有27家、26家,主动“加锁”的主要是中小创公司。而从去年上市公司增减持动向统计,中小创公司股东正是上半年的减持主力,在中小板、创业板与主板市值悬殊的情况下,去年上半年中小创公司共套现逾1600亿元,占全部减持市值的近四成,而下半年的增持金额仅占增持总额的一成。以这点看,中小创公司领衔不减持更有利于控制股东减持规模。
2016年A股创历年最差开局,6个交易日即跌近15%。2700多只个股中仅有600只跌幅小于20%,上涨个股(剔除新股和复牌股)不到60只。在市场担心大股东变着法减持之际,我们来看看哪些个股在被增持吧。
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1月12日晚有6家上市公司公告大股东或股东拟通过大宗转让等方式减持所持股份,并对减持数量、减持时间等安排进行了披露。此外,当晚又有5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表示近期不减持公司股份,还有几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发布了新的增持计划。
新年以来A股出现剧烈波动,一大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投资者担心股东减持潮再次出现,针对这种担忧,上市公司纷纷行动,6个交易日内共有65家公司股东紧急发布不减持承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承诺不减持的以中小创公司为主。
【新规之下】
一系列减持新规加紧出台,意在稳定市场预期、缓解对减持潮的恐慌情绪,A股上市公司更是再掀一波“承诺不减持”的热潮。然而,市场似乎并未由此定心。
1月12日,永贵电器、劲拓股份、慈星股份、明家科技、科隆精化、商业城相继发布大股东或持股5%以上股东的减持计划。而自1月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后,截至1月12日的5天时间里,包括上述公司在内仅有9家上市企业公布了重要股东的减持计划。
1月12日,A股在一度跌破3000点后收盘回到3022.86点。安妮股份 (002235.SZ)却在当天早盘45分钟后涨停,收报32.01元/股。涨停背后,是公司连日释放的多个信息:首先是去年12月27日公司公告称拟以现金和发行股份以11.38亿元收购北京畅元国讯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最新“不减持”】
中国证券网讯 1月12日从中化集团官方微博获悉,中化集团发布近期不减持相关控股上市公司股份的声明。声明称,针对近期股票市场异常波动表现,为维护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化集团承诺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不减持相关控股上市公司股票。
麦达数字(002137)1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乔昕、陈亚妹及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朱蕾、张维、陈晓燕)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了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及维护广大股东利益,承诺从2016年1月12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票。
长城动漫(000835)周二午间公告称,其控股股东长城集团、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赵锐勇承诺:自2016年1月12日)起未来六个月内不减持其所持公司股票。此外,长城集团、赵锐勇未来不排除增持公司股份的可能。
【最新增持】
进入新年后,大盘出现大规模踩踏式下跌,至昨天,沪指在3000点岌岌可危。而引发此次深度调整的诱因之一,就是“禁减令”到期,投资者因惧怕上市公司套现,出现恐慌性抛售。
苏宁云商(002024)周二晚间披露,公司第二大股东苏宁电器集团计划自2016年1月6日起未来三个月内,通过深交所系统竞价方式择机增持公司股票,增持总金额不低于10亿元。2016年1月6日至1月12日,其通过深交所二级市场增持公司2931.54万股,增持金额3.48亿元。
刚泰控股(600687 )1月12日发布晚间公告称,公司此前于 2015 年 7 月 20 日披露《甘肃刚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公司副董事长周锋、董事兼总经理赵瑞俊、常务副总经理林亢峰、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车海辚及董事会秘书张秦计划在未来 6 个月内以自身名义继续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不超过 80 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100万股,金额不超过 8000 万元。
全景网1月12日讯 云内动力(000903)周二晚间披露,公司控股股东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于1月8日-1月12日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以竞价方式增持公司1097.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739%,增持均价7.2398元/股,合计耗资7947.42万元。
75家公司承诺不减持 中小创领衔
新年以来A股出现剧烈波动,一大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投资者担心股东减持潮再次出现,针对这种担忧,上市公司纷纷行动,7个交易日内共有75家公司股东紧急发布不减持承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承诺不减持的以中小创公司为主。
去年7月8日证监会曾发文,禁止6个月内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减持,随着减持禁令的到期,减持“堰塞湖”成为加剧市场波动的因素,上市公司则积极用行动进行对冲。证券时报·数据宝不完全统计,1月5日至1月7日共有42家公司承诺不减持,1月7日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引导股东有序减持,但此后仍有33家公司陆续加入不减持大军。
从承诺不减持公司所属板块看,75家公司中,主板有22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分别有27家、26家,主动“加锁”的主要是中小创公司。而从去年上市公司增减持动向统计,中小创公司股东正是上半年的减持主力,在中小板、创业板与主板市值悬殊的情况下,去年上半年中小创公司共套现逾1600亿元,占全部减持市值的近四成,而下半年的增持金额仅占增持总额的一成。以这点看,中小创公司领衔不减持更有利于控制股东减持规模。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发布不减持承诺的股东主要是控股股东,也有部分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承诺不减持。比如,美盛文化1月7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全体董监高2016年9月11日前不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票;海源机械控股股东海诚投资、持股 5%以上股东海源实业集体承诺半年内不减持。以承诺期限看,股东主要以6个月或1年为新的禁售期。
新年以来A股快速下挫,沪指累计下跌14.59%,中小板指、创业板指跌幅分别达18.86%、20.87%,普跌中A股泥沙俱下,上市公司承诺不减持的利好暂未能拯救股价。数据宝统计,75家公司中剔除停牌股,今年以来平均下跌两成,跌幅在30%以上的有18家。
从业绩来看,发布不减持承诺的多数公司经营业绩较好,这或许是股东有信心不减持的重要依据。统计显示,75家公司中共有41家发布了2015年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增公司21家,预盈公司7家。业绩预增公司中,以净利润预计增幅中值计算,海能达、上海莱士等7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翻倍。在业绩良好预期下,基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不减持承诺,一旦市场走稳这些股未来走势值得关注。(证券时报)
哪些股在被增持:22家公司被连续增持超5次
2016年A股创历年最差开局,6个交易日即跌近15%。2700多只个股中仅有600只跌幅小于20%,上涨个股(剔除新股和复牌股)不到60只。在市场担心大股东变着法减持之际,我们来看看哪些个股在被增持吧。
股价持续下跌为增持和举牌提供了机会,在上两轮大跌中,产业资本出现了增持潮;2015年末,多家上市公司出现“野蛮人”,被险资疯狂举牌,令大股东措手不及。
增持潮延续至2016
2016年以来虽然险资举牌潮降温,不过重要股东增持规模仍大幅上升,且增持金额远大于减持。
同花顺数据显示,开年以来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增持66.52亿,减持仅有4.24亿,增持金额较大。增持次数为521次,减持为29次。
从增持类型来看,1月份以来有83只个股获得公司类型的增持,其中大部分属于大股东或二股东增持,增持规模平均约300万股。
近期市场大幅波动,证监会7日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主要为防范大股东等集中、大规模减持冲击市场。在此之际,重要股东的增持行为有利于打消市场对公司大股东减持的忧虑,提振市场信心。
小编梳理了最近大股东或二股东所增持股份占流通股比居前以及未来拟增持的个股,以飨读者。
重要股东高位增持 股价有了“安全垫”?
在有增持行为的公司中,股东、董监高、员工持股计划等重要股东高位大幅增持尤其值得关注。其中,国联水产于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1月5日期间,增持公司股票24.58万股,增持价较最新价大幅折价三成。另外,浔兴股份、宝通科技、群兴玩具、奥特佳等多只个股最新价也都跌破控股股东增持成本。北信源员工持股计划在12月以来买入了55万股,交易均价为55.84元,耗资约3000余万。美盛文化总经理两天花3000万元增持,交易均价分别为40.95元和45.28元。除带头增持之外,公司控股股东、全体董监高承诺今年9月11日前不减持。
分析人士表示,自开年以来,短短数个交易日里,沪指累计跌幅已达14.59%,受此系统性风险影响,多数上市公司最新收盘价低于今年以来的增持均价,普通投资者具备了一定的安全垫。
22个股被连续增持超5次
近期随着市场调整,产业资本等重要股东在底部持续增持自家股票。从连续增持角度来看,今年以来有22只个股被产业资本连续增持达到5次以上。以四方股份为例,今年以来,包括高书清、祝朝晖、王绪昭、张显忠、贾健、张伟峰等在内的高管集体增持自家股份18次,累计增持15.78万股,累计增持金额约为193万元。
与此同时,通威股份、天虹商场等多家上市公司高管也频频出手增持,期间累计增持次数分别达到39次、12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被连续增持的个股中,加加食品重要股东增持股份数量达4300万股,增持金额约为3.16亿元。
除了董监高,上海莱士、天宸股份、奥特佳等更获得大股东或二股东连续增持,其中,上海莱士今年以来控股股东及相关方连续5次出手增持,累计买入333万股。奥特佳和天宸股份增持次数也在4次和2次。
大股东趁下跌增持股份反击险资举牌
进入2016年,尽管险资举牌已有所降温,但在资产配置压力增大的背景下,险资扫货仍在继续。金风科技最新公告称,公司于2016年1月4日收到安邦集团提供的最新信息——安邦系已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因此,前期被举牌的公司也不敢懈怠,趁这轮大盘下跌,部分公司大股东也陆续增持自家公司股份。例如欧亚集团的大股东近日就斥资5千万元增持135万股,与安邦抢筹捍卫控股权。去年12月,欧亚集团控股股东商业总公司亦增持相同数量。根据计算,商业总公司两次增持自家股份共花费人民币约1.05亿元。
而在此前,欧亚集团曾遭到安邦保险两度举牌,有业内人士表示,欧亚集团公司控股股东选择在此时大举扫货,一方面是看好公司自身发展,另一方面或许是为了反击安邦的举牌。
面对同样情况的还有天宸股份,国华人寿此前已增持股份至15%,成第二大股东。大股东从去年12月以来,连续增持达到惊人的8次。(证券时报网)
减持新规存“后门” 大宗交易公告频发
一系列减持新规加紧出台,意在稳定市场预期、缓解对减持潮的恐慌情绪,A股上市公司更是再掀一波“承诺不减持”的热潮。然而,市场似乎并未由此定心。
由于对不同股权转让方式的减持采取区别对待,大宗交易成为减持新规的“后门”,免于适用集中竞价、协议转让形式的减持所要遵循的约束要求。而重要股东的减持或早已迫不及待。在1月10日及11日晚间,先后已有安妮股份、兆日科技、雄韬股份、我武生物和信威集团发布了股东减持公告或减持计划。
多位市场人士对此称,此次减持新规的重点已转为“疏堵结合”,回避规范大宗交易减持或出于对重要股东权益的综合权衡和考虑;但留有大宗交易减持这一重要途径,使得减持压力仍存,且市场恐慌情绪的发酵亦不容小觑。
大宗交易“后门”
新近出台的减持新规对不同形式的股权转让采取了区别对待,并为大宗交易减持预留了“后门”。
1月7日,在暂停实施熔断机制的当天,证监会紧急发布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下称《减持规定》)。从《减持规定》的条款来看,该文件重点就重要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这一特定途径减持股份作出细化要求。核心条款则为,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时,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且三个月内减持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
然而,在《减持规定》发布之后就有市场观点指出,其覆盖和适用范围出现多处监管空白区。如,通过集合竞价减持股份所需要满足的监管要求,并不包括重要股东通过二级市场购入的股份。这意味着,重要股东在股灾期间及之后增持的股份,可以在增持六个月后卖出。此外,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多种途径的减持也缺乏有效约束。
随后的1月9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落实《减持规定》的相关指导意见;主要对以“协议转让交易”这一途径的减持做了细则要求,被市场认为及时打了“补丁”。
根据沪深交易所发布的通知,在遵循《减持规定》的相关条款基础上,上市公司重要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5%,转让价格范围下限比照大宗交易的规定执行。
但截至目前,上述一系列减持新规均未对重要股东通过大宗交易的减持行为做出说明。这意味着,大宗交易在此前发布的重要股东减持禁令到期后,不再适用减持新规;对于减持比例的要求、预先披露等规定,拥有了“豁免权”。
“在现行的减持新规里,大宗交易这块是没有任何明文规定的。可以说,如果大股东想要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可以不预先做信披,没有减持比例的要求。这等于给大股东减持留了一个很重要的通道。”某券商策略分析师称。
统计显示,2015年1月11日至今的一年间,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二级市场交易中,通过大宗交易平台产生的增减持交易就有2240起。
市场仍存抛售压力
对于新规之下畅通无阻的这条减持捷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们火速响应。
安妮股份在1月10日晚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杰拟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向深圳方略资本或其指定的基金、千合资本或其指定的基金,总计转让其持有的安妮股份600万股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3.08%。
11日晚间,更多上市公司加入减持大军阵营。其中,兆日科技宣布其控股股东晁骏投资,计划在今年1月13日至7月12日期间,以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减持不超过336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0%。雄韬股份表示,公司股东孙友元计划在今年1月15日至7月30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1032.75万股公司股份。我武生物则公告称,股东东方富海拟计划至2016年7月8日期间,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不超过993.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15%。
此外,信威集团还在11日晚披露了公司股东的减持交易情况。公告显示,公司股东吕大龙已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减持了公司股份4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6%。
“大宗交易是大股东减持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保留这一途径,应该是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这一群体利益和话语权的考虑。”谈及监管新规为何避而不谈大宗交易,上述券商策略分析师称,与当时发生“股灾”时的应急措施不同的是,监管层此次推行减持新规的目的和出发点,已非完全堵死大股东减持的所有途径。
这在证监会发布《减持规定》时的通知表述中已有体现。证监会在此前的通知中指出,《减持规定》的制度是为防范大股东和董监高集中、大规模减持冲击市场,同时也遵循“疏堵结合”的思路、依法保障其转让股份的权利,并通过完善配套机制引导其依法、透明、有序减持。针对细则条款的制定,证监会还强调,将既避免“18号文”(指此前发布的减持禁令)到期后出现减持高峰,稳定市场预期;又要兼顾中长期供求平衡,满足大股东持股适度合理流动的需求。
增持成本压力高企、大盘走势尚未回暖,面对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压力,“疏堵结合”成为减持新规的最大变化。但为大宗交易留有的这一扇“后门”,也有可能是为减持抛压开了泄洪之穴。
根据兴业证券上述测算,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减持抛压释放时间集中为今年前3月;且每月重要股东的平均减持压力约为1000亿至1500亿元。兴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与历史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是相对于目前50万亿的总市值比例较小。但其同时强调,重要股东通过大宗交易转让之后,大宗交易接盘者直接在二级市场的卖出,多次转手后实现减持,仍将对市场产生压力,“需要提防的是投资者的预期,或者他们对于‘化整为零减持’的担忧。”(第一财经日报)
证监会减持新规效果初显 5天仅9家公司公布重要股东减持计划
1月12日,永贵电器、劲拓股份、慈星股份、明家科技、科隆精化、商业城相继发布大股东或持股5%以上股东的减持计划。而自1月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后,截至1月12日的5天时间里,包括上述公司在内仅有9家上市企业公布了重要股东的减持计划。
根据《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并且大股东在3个月内竞价交易减持股份数,不得超过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同时,如果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而失去大股东地位,则需在减持后6个月内,同样遵守上述要求。
随后,沪深交易所也发布通知,再度细化关于协议转让方式减持的规定,要求大股东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减持股份的,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5%。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5%的限制主要针对以往市场上的“分仓术”而设定,相当于堵住了协议转让的路子。“短期看,虽然《规定》没有对大宗交易做出限制,但仍有利于稳定市场的信心。如果不是急需,控股股东这方面肯定不会轻易减持了,毕竟要考虑到监管层的态度”。
实际上,除了大股东外,其他绝大多数持股5%的股东,也是很给监管层“面子”。对于两市2800家左右的公司规模来说,《规定》发布后,5天时间里仅有8家公司公告了重要股东减持计划,占比微乎其微,并且部分股东减持原因也是由于司法强制执行或合伙企业到期清盘。
科隆精化的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于2016年1月11日收到持股 5%以上股东苏州松禾成长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和深圳市深港优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 苏州松禾成长和深港优势拟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两家公司为一致行动人,占科隆精化总股本5.88%,减持原因均为合伙企业到期清盘。同时,公司还收到持股 5%以上股东孟庆有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其减持原因为个人投资新项目和理财需要。
劲拓股份同样收到了2个重要股东的减持计划通知,劲通电子和孔旭的均拟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原因分别为资金需求和银行借款到期还款,补充流动资金。
原因较为特殊的是众和股份,根据其公告显示,许金和持有公司股份 82,403,09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97%。许建成持有公司股份 91,369,932 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14.38%。在未来三个月内,许金和、许建成所持公司股份可能被司法强制执行,预计强制执行股份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如果本次强制执行实施,许金和、许建成持有公司股份比例仍超过 26%,仍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而上述9家公司中,只有慈星股份和兆日股份是控股股东主动计划减持公司股份。(证券日报)
78家公司大股东自愿追加“锁定期”
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1月12日晚有6家上市公司公告大股东或股东拟通过大宗转让等方式减持所持股份,并对减持数量、减持时间等安排进行了披露。此外,当晚又有5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表示近期不减持公司股份,还有几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发布了新的增持计划。
多数拟大宗方式减持
永贵电器(300351)1月12日晚公告称,其股东新余永贵投资有限公司、娄爱芹、卢素珍、汪敏华等四位股东因公司自身以及个人发展需要资金,拟于2016年1月11日-2016年7月10日减持所持公司股份。拟减持的数量及比例分别为:永贵投资拟减持不超过11,797,5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5%;娄爱芹拟减持不超过5,662,8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8%;卢素珍拟减持不超过5,662,8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8%;汪敏华拟减持不超过5,662,8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8%。减持的方式为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公司显示,永贵投资目前持有公司股份占比为13.99%,娄爱芹、卢素珍、汪敏华目前分别持股占比为6.72%。
劲拓股份(300400)也公告其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劲通电子设备(深圳)有限公司和孔旭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该两股东均因资金需求而计划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
12日晚发布大股东减持计划的还有科隆精化(300405)、慈星股份(300307)、明家科技(300242)、商业城(600306)等。
另外,1月9日晚发布减持计划的安妮股份(002235)控股股东张杰于2016年1月12日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方式共计减持所持公司股票6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8%,减持均价为28.98元/股。
自愿追加“锁定期”
1月12日上午及下午收盘后又有5家上市公司公告,其大股东承诺追加半年或者一年的不减持期限。算上之前公告的上市公司,目前共有78家公司的大股东自愿追加了所持股份的“锁定期”。
长城动漫(000835)1月12日上午公告称,其控股股东长城影视(002071)文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赵锐勇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公司价值的认可,承诺自承诺函出具之日(2016年1月12日)起未来六个月内不减持其所持公司股票,而且未来不排除增持公司股份的可能。根据公告,长城集团持有公司股票30,077,51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85%;赵锐勇持有公司股票3,3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8%。
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时,12日公告大股东承诺近期不减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还有风神股份(600469)、天科股份(600378)、天华院(600579)等。(中国证券报)
巧设方案傍上王亚伟 安妮股份大股东减持“空变多”
1月12日,A股在一度跌破3000点后收盘回到3022.86点。安妮股份 (002235.SZ)却在当天早盘45分钟后涨停,收报32.01元/股。
涨停背后,是公司连日释放的多个信息:首先是去年12月27日公司公告称拟以现金和发行股份以11.38亿元收购北京畅元国讯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其次,1月10日晚间,又公告控股股东拟以大宗交易形式转让600万股份于两家私募基金公司深圳方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方略资本”)和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千合资本”),同时公告称与方略资本的合作。1月11日晚,公司还针对深交所对并购的多个问题进行了回复。
1月12日盘后,安妮股份发布股东减持公告,控股股东张杰以28.98 元/股的均价减持600万股。竞价买方包括方略资本和千合资本。结合深交所的数据 ,两家公司显然已成功入股安妮股份。
自此,安妮股份不仅切入数字出版领域,还引入“PE+上市公司”模式,变身王亚伟概念股。2016年1月12日,安妮股份在停牌约半年后复牌,首日即受到资金的追捧。
开启“PE+上市公司”模式
一时间,变身为王亚伟概念股的安妮股份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关注。
“王亚伟此次接盘对市场投资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深圳一位私募投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对二级市场大股东的减持套现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通过与私募协商,将股权转手不会对二级市场造成冲击。
实际上,控股股东在证监会的减持新规出台之际就马上公布通过大宗交易减持,被市场称为“减持新规后首次通过大宗交易的上市公司”,质疑大股东第一时间就套现。
对此,安妮股份叶泉青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解释,虽然形式上是大宗交易,但整个减持和一般意义上的不太一样,不能简单理解为利空。他表示,安妮股份这次收购后,大股东实际上为了上市公司的发展牺牲了个人利益,和市场上理解的套现不一样。
此时正值安妮股份发布了定增并购方案。从安妮股份的角度,公司称,因正实施战略转型,为加快转型进度、提高效率,拟引入熟悉资本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操作经验及资源积淀的专业机构作为战略伙伴为公司的业务执行提供资本顾问服务,协助公司实施战略转型及落地。
对于为何能引入王亚伟作为战略投资者,叶泉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亚伟是方略资本的实际控制人方向伟从中牵线搭桥引入,王总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希望未来在资本层面给公司提供一些帮助,而方向伟则是安妮股份公司多年的朋友。”
和王亚伟以战投身份入股不同,方略资本还多了一重身份。安妮股份与方略资本于2016年1月9日签署的《战略合作与资本顾问服务协议》(下称“协议”)显示,安妮股份每年向方略资本支付财务顾问费用人民币 100 万元,总金额为 300 万元,后者为前者提供资本顾问服务,包括并购项目策划与执行、融资项目策划与执行、资产盘活或证券化方案设计和资源导入。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协议明显是资本市场盛行的“PE+上市公司”模式。
协议还指出,方略资本或其指定第三方未来可能通过协议转让及大宗交易等受让安妮股份股票或者参与定增等各种方式成为甲方股东。
这意味着,未来,方略资本和千合资本均有可能定增入股安妮股份。对此,叶泉青表示,这次的重组方案中含有募集配套资金的方案,这部分股份发行会以询价的方式引入机构,目前具体方案还未定下来,也会向市场相关机构发出邀请。
卡位数字出版“我们一直希望在互联网业务上有所突破,这次收购畅元国讯,算是一个瓜熟蒂落的结果。” 安妮股份董秘叶泉青说。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想转型,大的方向就是互联网,收购畅元国讯基于以下几点:第一是标的本身的稀缺性,第二点团队很好,第三,畅元国讯做的事情未来市场空间很大,而且其占据先发优势。安妮股份希望提供给创元更好的平台。”安妮股份董秘叶泉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往版权保护都在线下,在向线上探索的过程中,畅元国讯掌握了核心的优势,即在国家数字版权公共服务技术(DCI,Digital Copyright Identifier,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领域有先发优势,目前,未来有望成为版权的大数据综合服务商中的龙头。
公告显示,畅元国讯2015年前11月份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5066.70万元,1023.04万元。
1月11日晚,公司在对深交所关于公司重组疑问的回复函中指出,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畅元国讯2015 年业绩大幅上涨的原因及利润承诺的合理性。公司称,2015年以前,畅元国讯主要进行技术、平台、内容和渠道的投入,随着各项服务平台的陆续上线运营,畅元国讯 2015年及未来收入及盈利大幅增加,2015年开始,畅元国讯进入业绩实现期。
在传统业务遭遇调整的情况下,安妮股份近几年一直在寻求互联网方面的转型。
“2012年开始谋转型,2012年之后逐步转让剥离盈利不佳的造纸类资产,2014年剥离、计提损失基本已经完成,2015年轻装上阵;”微梦想+彩票+纸类定制产品“保守估计净利润5000万左右,”数字营销+产品“战略定位清晰。”方正证券轻工制造行业分析师李蕤宏指出。
在此之前,公司的互联网彩票业务较为市场熟知,还与腾讯公司签订开放平台合作协议。但2015年3月,互联网彩票行业遭遇监管暂停。“暂时还没有收到恢复互联网彩票运营的相关通知。”叶泉青说。
“未来将花大量的资源,倾斜在互联网业务上,传统的业务会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寻求最有力的方式运行。” 叶泉青表示。
中化集团:近期不减持相关控股上市公司股份
中国证券网讯 1月12日从中化集团官方微博获悉,中化集团发布近期不减持相关控股上市公司股份的声明。声明称,针对近期股票市场异常波动表现,为维护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中化集团承诺在股市异常波动期间,不减持相关控股上市公司股票。
65家公司紧急承诺不减持
新年以来A股出现剧烈波动,一大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投资者担心股东减持潮再次出现,针对这种担忧,上市公司纷纷行动,6个交易日内共有65家公司股东紧急发布不减持承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承诺不减持的以中小创公司为主。
去年7月8日证监会曾发文,禁止6个月内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减持,随着减持禁令的到期,减持“堰塞湖”成为加剧市场波动的因素,上市公司则积极用行动进行对冲。据不完全统计,1月5日至1月7日共有42家公司承诺不减持,1月7日证监会发布减持新规,引导股东有序减持,但此后仍有23家公司陆续加入不减持大军。
从承诺不减持公司所属板块看,65家公司中,主板有17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均有24家,主动“加锁”的主要是中小创公司。而从去年上市公司增减持动向统计,中小创公司股东正是上半年的减持主力,在中小板、创业板与主板市值悬殊的情况下,去年上半年中小创公司共套现逾1600亿元,占全部减持市值的近四成。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发布不减持承诺的股东主要是控股股东,也有部分公司大股东及董监高承诺不减持。比如,美盛文化1月7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全体董监高2016年9月11日前不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票;海源机械控股股东海诚投资、持股 5%以上股东海源实业集体承诺半年内不减持。
从业绩来看,发布不减持承诺的多数公司经营业绩较好,这或许是股东有信心不减持的重要依据。统计显示,65家公司中共有34家发布了2015年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增公司16家,预盈公司7家。业绩预增公司中,以净利润预计增幅中值计算,海能达、上海莱士等6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翻倍。在业绩良好预期下,基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不减持承诺,一旦市场走稳这些股票未来走势值得关注。(证券时报)
麦达数字实控人及董监高承诺6个月内不减持
麦达数字(002137)1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乔昕、陈亚妹及持有公司股份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朱蕾、张维、陈晓燕)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了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及维护广大股东利益,承诺从2016年1月12日起6个月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票。(证券时报网)
长城动漫控股股东实控人承诺半年不减持
长城动漫(000835)周二午间公告称,其控股股东长城集团、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赵锐勇承诺:自2016年1月12日)起未来六个月内不减持其所持公司股票。此外,长城集团、赵锐勇未来不排除增持公司股份的可能。
截至目前,长城集团持有公司股票3007.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9.85%;赵锐勇持有公司股票33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8%。(全景网)
苏宁云商获第二大股东增持2932万股
苏宁云商(002024)周二晚间披露,公司第二大股东苏宁电器集团计划自2016年1月6日起未来三个月内,通过深交所系统竞价方式择机增持公司股票,增持总金额不低于10亿元。2016年1月6日至1月12日,其通过深交所二级市场增持公司2931.54万股,增持金额3.48亿元。
截至公告日,信息披露义务人苏宁电器集团持有苏宁云商11.07亿股,占苏宁云商总股本15.00%,均为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全景网)
部分股民挥泪斩仓逃离股市 9家鄂企逆市买入自家股票
进入新年后,大盘出现大规模踩踏式下跌,至昨天,沪指在3000点岌岌可危。而引发此次深度调整的诱因之一,就是“禁减令”到期,投资者因惧怕上市公司套现,出现恐慌性抛售。
然而,在指数大幅下挫之际,部分上市公司高管或大股东增持的热情被全面激发。面对证监会“禁减令”,部分公司高管或大股东不仅不减持,反而逆市启动新一轮增持。在市场看来,高管、大股东买入自家股票,彰显公司对发展前景的看好,并一定程度提振中小投资者信心。
武汉晚报记者粗略统计,去年12月23日以来,真金白银买入自家股票的鄂股公司有9家。这9只个股分别为:湖北能源、新洋丰、三峡新材、广济药业、东风汽车、襄阳轴承、三安光电、武汉中商和长江传媒。
新洋丰老总买入额
位居全市场前列
武汉股民对于这家公司应该不陌生,2014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新洋丰借壳中国服装成功上市。新洋丰为磷复合肥龙头企业。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该公司二轮增持,并且是高位持续大比例增持,超市场预期。
资料显示,去年12月间,新洋丰大股东洋丰集团增持公司股份531万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81%。累计增持公司股份已达到公司股份总额的2%。根据公司公告,预计公司增持成本已超过27元。
国信证券研究员黄道立分析称,新洋丰大股东洋丰集团(实际控制人、即新洋丰公司董事长杨学才先生)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公司股票金额已位居市场前列(扣除保险公司增持、员工持股计划增持、通过定增股票认购等)。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杨学才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4.5%。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45.22%。期待公司经营全新突破。
广济药业大股东
砸千万高位增持
近期市场出现持续下跌,广济药业大股东长投集团通过二级市场大量买入公司股票。分别在1月6日至1月8日期间,增持5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1%,增持金额为1040万元。大股东表示未来三个月内视市场情况不排除继续增持公司股份。增持后,长投集团持有公司股份385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32%。增持均价19.7元。
海通证券分析师称,大股东高位增持,彰显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体现了大股东对公司目前股票价值的合理判断。
湖北能源和三峡新材
获连续增持5次以上
据证券日报称,去年12月23日以来,共有268家上市公司股份被产业资本净增持,从连续增持角度来看,有24只个股被产业资本连续增持次数达到5次以上。其中有两家鄂股,它们分别为,湖北能源、三峡新材。
湖北能源最近一次买入情况:2015年12月29日,两位副总经理共买入31000股,买入价为6.15~6.22元。三峡新材最近一次买入情况:公司总经理等5人于今年1月5日至6日合计增持数量24000股。
9家鄂企增持公司股票情况
股票名称 增持事件 预计买入均价(元) 现价(元)
新洋丰(000902) 公司实际控制人去年12月增持531万股 27 27.98
广济药业(000952) 公司大股东今年1月增持金额为1040万元 19.7 19.07
三安光电(600703) 公司去年12月3.025亿元高溢价回购股权 -- 18.90
东风汽车(600006) 公司去年底控股股东累计增持金额5001万元 -- 6.65
湖北能源(000883) 公司两位副总经理去年12月共买入31000股 6.15~6.22 5.37
三峡新材(600293) 公司总经理等5人今年1月合计增持24000股 -- 10.82
襄阳轴承(000678) 公司年初公告员工持股及其他非关联方认购1.05亿股 6.25 9.24
武汉中商(000785) 公司控股股东去年12月增持15万股 -- 13.16
长江传媒(600757) 公司控股股东今年1月增持公司股份1224.62万股 -- 8.13(长江日报)
刚泰控股高管增持170万股
刚泰控股(600687 )1月12日发布晚间公告称,公司此前于 2015 年 7 月 20 日披露《甘肃刚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公司副董事长周锋、董事兼总经理赵瑞俊、常务副总经理林亢峰、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车海辚及董事会秘书张秦计划在未来 6 个月内以自身名义继续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不超过 80 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100万股,金额不超过 8000 万元。
公司 于2015 年 9 月 21 日披露《甘肃刚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5 年半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实施公告》,“公司以 2015 年 6 月 30 日公司股本总数4.9亿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转增 12 股,合计转增5.88亿股,转增后总股本为 10.78亿股。”根据高送转的实施情况计算,公司副董事长周锋、董事兼总经理赵瑞俊、常务副总经理林亢峰、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车海辚及董事会秘书张秦将自 2015 年 7 月 20 日起的 6 个月内以自身名义继续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不超过 36.36 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公司股份不超过 220 万股,金额不超过 8000 万元。
公司非公开发行新增股份于 2016 年 1 月 4 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毕登记托管手续,公司总股本变更为 14.88亿股。2016 年 1 月 12 日,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了 170万股,截止目前,该增持计划已经实施完成。
公告称,公司副董事长周锋、董事兼总经理赵瑞俊、常务副总经理林亢峰、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车海辚及董事会秘书张秦承诺,在增持实施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本次增持的公司股份。同时,基于对公司前景看好,不排除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形下继续增持公司股份的可能性。(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
云内动力获控股股东云内集团增持1098万股
全景网1月12日讯 云内动力(000903)周二晚间披露,公司控股股东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于1月8日-1月12日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以竞价方式增持公司1097.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739%,增持均价7.2398元/股,合计耗资7947.42万元。
2016年1月12日增持后,云内集团持有公司股份2.7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9232%。
根据此前公告,鉴于近期A股市场非理性波动,基于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权益,公司控股股东云内集团计划在6个月内(自2016年1月8日起)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9000万元。(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