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复牌股价脱轨 80亿融资盘豪赌反弹

2015-06-15 08:48:2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这句话用来形容中国中车复牌后的走势,再贴切不过。正是因为复牌首日的“一”字涨停,以及次日的涨停开盘,将资金“上车”的欲望推向了巅峰,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残酷的下跌。其中受伤最重的,无疑是使用杠杆的融资客。

  中车市值蒸发3000亿

  如果按照上周35.64元/股的最高价格算起,截至上周五收盘,中国中车周跌幅31%,市值蒸发超过3000亿元。

  对于中国中车上周的表现,一位业内人士直言“杀伤力太大”。因为不同于依靠炒作题材的创业板个股,大跌之后敢于“抄底”中车的资金不在少数,但是面对单边下跌走势,买入之后几乎就会面临被套的命运。特别是对融资客来说,中车股价下跌的杀伤力是成倍增加的。

  融资客接连买入中国中车,让资深股民甚为不解:大牛市中,好股票并不难找,缘何还要豪赌已经大涨的个股?关注公众号添升宝(you-daydayup),即可在每天开盘前找到融资盘最青睐的个股。6月1日擒获水晶光电、成飞集成在内的16只涨停股,上周五则轰中浙大网新、新兴铸管在内的6只涨停股。

  融资客越挫越勇

  在A股进入两融时代以后,个股连续大跌重伤融资客的案例屡有发生,而与昌九生化、成飞集成、獐子岛等连续一字跌停的极端案例相比,不少投资者调侃称,中国中车至少给了大家出逃的机会。然而实际的情况是,中国中车股价的下跌非但没有吓退融资客,反倒激起了资金的“赌性”。

  交易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中车复牌以后,公司的融资融券余额,开始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从复牌之前的约64亿元,到上周五已经快速增长至83.84亿元,增幅近30%,与不断下跌的股价形成了鲜明对比。

  具体来看,在中国中车复牌首日“一”字涨停之时,并未出现融资买入,而在股价从涨停到跌停的上周二,出现了18.77亿元的融资买入;在上周三股价再次下跌9.73%,以及上周四出现订单利好之时,融资客又砸下17.34亿元和19.56亿元,而到了上周五,融资买入额突破20亿元关口,猛增至24.75亿元。

  对于融资买入的不断增加,一位券商人士表示,其实不仅是普通投资者,部分机构也看好中国中车长期的投资机会。正因为此,股价短时间内的快速下挫,就成为不少资金眼中的买入良机,此外也不排除部分基金低价买入以达到降低成本的可能。这位人士进一步指出,在股价下跌时,融资买入的风险将被成倍放大,需要格外谨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仅从龙虎榜显示的数据来看,在6月9日至11日之间,机构买入金额就超过了20亿元,但同时机构卖出的金额也超过了15亿元,同时沪股通卖出也达到了7.68亿元。不过,中国中车H股在同样遭遇连续大跌之后,上周已经止跌翻红。

  【延伸阅读】

  中国中车“蹦极跳”高铁分级基金或成“接盘侠”

  中国中车放量暴跌无疑是市场综合博弈后的结果。

  基金、主力、游资、散户在中国中车复牌后对股价明显产生了重大分歧,而其中最受伤的莫过于用杠杆做多中国中车的分级基金了。

  高铁分级基金跌幅大

  “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在此时套用在于高位接盘的被动型指数基金上,显得非常贴切。据《每日经济新闻》理财部(微信公众号:“火山财富”huoshan5188)记者梳理,中国中车在中证高铁产业指数、中证一带一路指数、中证重组指数中的权重较大。受此影响,部分跟踪上述指数且在建仓阶段的新基金,会因合约约束“被动”在中国中车涨停板或相对高位建仓,使其母基金和B份额出现超额亏损(较标的指数而言),最终沦为“接盘侠”。

  6月9日,中国中车从涨停瞬间打至跌停,由于中国中车市值较大,对相关指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拖累。当日中证高铁产业指数下跌5.98%、中证一带一路指数下跌1.09%、中证重组指数1.36%。

  这也让一些净值异常的新分级基金浮出了水面,其中以鹏华高铁分级(160639) 和鹏华一带一路分级(160638)最为明显。数据显示,鹏华高铁分级母份额和B份额当日分别下跌8.61%和16.54%,周净值跌幅分别约为13.87%和26.6%,周净值报收0.9元和0.798元;鹏华一带一路分级母份额和B份额当日分别下跌1.96%和3.7%,周净值跌幅为3.74%和7.13%,周净值报收1.029元和1.054元。

  值得注意的是,鹏华高铁分级B份额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还没有完全反映净值暴跌这一事实,目前该基金A、B份额还处于整体溢价状态,仅持有B份额的持有人应注意规避短线风险。

  相关指基表现难超预期

  北京高华6月8日发布的研报认为,仍看好中国中车的基本面,此外,“一带一路”战略也会给中国中车带来海外收入机会。不过,北京高华认为该股A股估值偏高、H股估值充分。

  中国中车H股的跌幅也比较大。上周五,中国中车H股收报于12.98港元,与4月20日的最高价20.65港元相比,跌幅达37.63%。但目前中车H股的股价较A股股价有五成左右折扣,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中车H股显然更具吸引力。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中国中车的市场地位较为特殊,若持续疲弱,相关指数基金或难有超预期表现,投资于高铁、一带一路、基建产业相关指数基金的投资人应适当调整预期收益。(每日经济新闻)

 

  千亿资金下神车 社保基金获利30亿已经提前套现

  合并后的中国中车遭到了获利出逃资金的踩踏。6月8日,刚复牌的中国中车无量涨停,然而第二天风云突变,中国中车放量跌停。

  6月10日晚间,中国中车公告称,公司近期签订合计金额约159.0亿元人民币的若干重大合同,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在6月11日开盘翻红,但收盘仍下跌2.19个百分点。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作为央企合并的标杆,中国南北车在合并期间受到资金热捧,而在合并完成改名中国中车后,市场对其想象空间在急剧缩小,获利盘出逃汹涌,公司股价再难有此前的风光。从6月9日到11日时间,中国中车交易量高达1100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券商对中国中车的后市也产生较大分歧,看多者中金公司乐观预计公司每股股价未来12个月内为35元,而看空者北京高华证券则认为公司未来12个月内股价合理位置为18.6元。

  社保基金大赚

  从去年10月份至今,因为受南北车合并消息影响,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中国中车合并前身)股价连续暴涨,成为股市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实际上,在2014年9月3日,就有媒体陆续报道称,国资委目前正在力推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重新整合为一家公司,以便中国的高铁技术更好地出口到海外;合并一事由国务院主导,已基本定调,但目前还在初步阶段,双方尚未接触和谈判;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都上报了各自方案供国资委[微博]参考。

  为此,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在当年9月5日同时发布澄清公告称,央企重组整合相关事宜由上级有关部门决定,经征询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未接到有关文件;公司及控股股东未就公司和中国北车整合事宜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过相应方案。此消息并未引起公司股价大幅提升,中国南车在2014年9月3日的收盘价为每股5.22元,随后的10月15日,公司股价收盘于每股5.29元,股价表现平平。

  就在市场以为南北车合并只不过是传闻的时候,中国南车在2014年10月26日突然宣布,因重大事项公司于2014年10月27日起停牌。直至12月31日公司公布南北车合并预案并复牌,随后股价开始了上涨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仅在2014年10月1日至10月27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大批先知先觉的机构投资者就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南车。

  在这些新进入的机构投资者中,社保基金成为“领头羊”。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在中国南车股东中新进的前三名机构投资者分别为全国社保基金503组合、全国社保基金113组合、全国社保基金414组合,三者持有公司股份数量分别为9529.47万股、5818.75万股、5278.63万股,合计持有公司股份为2.06亿股。

  受南北车合并消息影响,中国南车股价开始了暴涨之路。

  公司股价在复牌后连续拉出6个一字涨停,至2015年1月21日,中国南车股价已经涨至每股14.59元高点,较停牌前一个交易日(2014年10月24日)的5.76元低点,涨幅为153.5%。随后一段时间内,至2015年3月27日,公司股价在11元至17元之间震动。

  在首轮上涨后,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开始撤离。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中国南车的机构投资者数量锐减。其中,全国社保基金113组合、全国社保基金414组合在公司机构投资者名单中已经不见踪影,而全国社保基金503组合持有公司股份也已经降至6888.89万股,三者减持公司股份数量合计为1.37亿元。

  按照社保基金建仓平均每股5.5元左右、减持每股平均13元计算,则上述社保基金获利总额约为10.28亿元,可谓获利颇丰。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转持三户在去年三季度和去年年末仍持有中国北车3.09亿股,而截至今年一季度,其持有公司股份仅为1.08亿股,减持约为2亿股。以其持有中国北车每股成本价6元左右、卖出价每股16元左右计算,则其获利金额高达20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全国社保基金旗下三个产品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转持三户从中国南车、中国北车股价第一轮上涨中获利总额在30亿元左右,可谓最大赢家。

  中国南车因为证监会[微博]对南北车合并方案进行审核,于2015年3月30日起停牌。4月3日,南北车合并方案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公司于次日复牌,公司股价拉开了第二次暴涨的序幕。

  4月7日,中国南车复牌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就涨停,至4月20日,公司股价已经涨至每股39.47元高点,相对于停牌前3月27日的每股16.76元低点,公司股价在10个交易日内涨幅再次翻番。

  在此期间,机构、沪股通、游资再次成为热点。上海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在4月7日~4月9日期间,中国北车累计涨幅为26.92%,中国南车累计涨幅为20.07%。期间,中国北车中买入营业部名称中排名第一的为沪股通专用,累计买入2.79亿元,机构排名第三累计买入1.69亿元,卖出中有两个机构专用,合计卖出2.67亿元。同期,中国南车买入第一名也为沪股通专用,买入金额为2.93亿元,其余四个营业部都为游资,但沪股通专用同样也处于卖方第一名,卖出金额为3.73亿元。

  而在4月13日至15日三个交易日内,涨幅都超过20%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买卖前五名营业部中,都没有机构和沪股通的身影。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从中国南北车上涨的资金推动来看,机构、沪股通和游资轮番接力,造就了南北车大涨的行情。

  机构再搏杀

  6月3日,中国南车公告称,公司与中国北车的换股实施工作已经完成,本公司股票简称将由“中国南车”变更为“中国中车”,变更日期为2015年6月8日并于当日复牌。

  复牌当日,公司股价涨停,但随后两个交易日,即6月9日、10日,中国中车股价却连续大跌,累计跌幅为19%。

  而在上述两个交易日内,机构搏杀相当惨烈。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数据显示,在6月9日当日,买入营业部名称的前四名都是机构专用,合计累计买入为22.56亿元,而卖出营业部名称中排名第二、四、五位的也为机构专用,合计累计卖出金额为11.9亿元。

  同花顺IFind龙虎榜显示,6月10日,买入五名营业部中没有机构的身影,而卖出的第一名为机构专用,卖出金额为3亿元,卖出营业部第三、四名都是机构专用,卖出金额分别为2.72亿元、2.06亿元。

  一位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机构在中国中车复牌后搏杀相当惨烈,对公司的股价分歧也在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个交易日内,融资融券客户也参与到多空双方的搏杀中。

  同花顺IFind显示,6月9日和10日,中国中车的融资买入金额分别为18.77亿元、17.34亿元。而融券卖出量分别为1494.89万股、1145.22万股,涉及金额分别为3.45亿元、3.09亿元。

  上述市场人士表示,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融资买入金额远大于融券卖出金额,但无奈在南北车合并完成后,市场对其想象空间已经变得很小,后续两者之间能否顺利整合还是未知数,导致获利盘抛售汹涌,中国中车股价被无情地打压,这点从公司最新利好消息出台后公司股价就可以反映出来。

  6月10日晚间,中国中车公告称,公司及子公司近期合计签署16个合同,涉及金额共计159亿元人民币,约占公司中国会计准则下经审计2014年营业收入的13.3%。

  受此消息影响,中国中车股价6月11日早上开盘最高涨幅为3个点,但随后股价开始下滑,当日下午开盘后公司股价最低下跌5个点,最终收盘于每股25.94元,跌2.19%。

  券商分歧加大

  合并完成后的中国中车后续将会延续怎样的走势,对此,券商已经产生较大分歧。

  其中中金公司对于中国中车后期比较乐观。

  中金公司分析师吴慧敏指出,两车合并后,规模效应、集中采购、研发互补、减少外部竞争将带来综合成本的大幅下降;与国际可比公司相比,中国中车毛利率有望提升2个百分点,销售/管理费用率有望下降3.9个百分点,公司净利润率有望从现行的4.8%最终提升到10%以上。同时,公司有望逐步从整车向零部件扩张、从新造向维修维护延伸、从轨交装备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型、从国内市场向海外市场拓展。中期上,公司收入规模有望达到6000亿元。

  为此,吴慧敏认为,当前股价下,中国中车对应A股2015/16年市盈率分别为61.8倍、51.8倍,H股2015/16年市盈率分别为24.3倍、20.1倍;采取国际、国内可比公司、中国中车历史与大盘的估值溢价及中国中车市值与潜在收入预期相比等多个维度分析,得到结论,在当前资本市场乐观情绪及最为乐观的假设下,维持对中国中车“推荐”的投资评级,A股12个月目标价35元,H股12个月目标价18港元。

  国泰君安证券的看法则没有上述那么乐观。

  国泰君安证券[微博]分析师王浩指出,中央“一带一路”政策落地, 国家对高端装备出口的支持力度加大,将促进高铁设备出口;同时国内铁路投资保持历史高位,城际轨道交通也将步入快速发展期,预测公司2015~2017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52、0.76、1.00元,增速分别为36%、45%、32%,复合增速38%。王浩给予公司2015年49倍的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对应估值25.5元。

  而北京高华证券对中国中车后市则最为悲观。

  北京高华证券分析师金戈指出,此次合并将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在乐观假设下2017年预期净利润增厚22%~38%。此外,中国的“一路一带”战略也会给中国中车带来海外收入机会。然而,全球铁路装备同业的2016年预期市盈率中值为12.9倍,认为 A股估值偏高、 H 股估值充分。金戈根据合并后股本数量的变化将 2015至2017 年每股盈利预测调整了约 4%~6%,认为中国中车A股/H股基于2016年预期的12 个月目标价格仍为人民币18.6元/14.5港元,对中国中车A股/H股的评级为卖出/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