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人寿敲门格力 董明珠如何应对?
中国证券网讯 正如券商报告所预测的那样,格力电器门口出现了“野蛮人”。在停牌核查两天后,格力电器今天披露,通过对11月28日收市后前20名股东情况的核查,发现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由公司第六大股东上升至第三大股东。此外,期间公司部分高管亦大举买入自家股票。
一个普遍的疑惑是,前海人寿为何大举增持格力电器?公告称,目前前海人寿尚未达到持股5%的披露标准,公司也尚未获悉其后续投资计划和投资目的。
中金公司此前发布研报分析称,格力电器是A股最适合被举牌的公司之一,原因有三:一是格力股权结构分散,P/E估值低,现金流好,在手可支配现金1246亿(3Q16末现金以及应收票据余额);二是11月17日,格力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珠海银隆。如果上述方案被通过,支持管理层的股份将超过43%,不适合被举牌。此外,格力在11月17日至12月16日不能筹划新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三是从万科被举牌可以看出,国资背景和管理层反抗都不足以吓退门口的野蛮人。
【前海“偷袭”格力】
11月17日至28日,前海人寿累计增持约1.89亿股格力电器股票,持股比例由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由格力电器第六大股东上升至第三大股东;以期间均价估算,合计耗资约48亿元。有私募人士分析,格力电器受关注度高,且基本面很好,在资金推动下,这种关注度完全可以转化为股价。有点意外的是,交易所的关注函让大买家提前暴露了身份。
在险资举牌占尽市场眼光的11月,压哨战最终由前海人寿来完成。格力“遇袭”让险资举牌的战火再度蔓延,一场新的攻城略地在A股市场上演。
前海人寿究竟意欲何为?格力电器是否即将遭遇举牌呢?由于目前前海人寿尚未达到持股5%的披露标准,格力电器表示尚未获悉前海人寿后续投资计划和投资目的。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有券商研报指出,险资举牌有三大偏好。而记者注意到,格力电器几乎满足所有条件。
尽管董明珠此前曾解释,格力的现金要用在空调特殊的销售模式以及装备产业的投资,因此可用现金并没那么高。但中金公司认为,险资一旦举牌,可以要求格力提高分红比例,甚至进行特别分红,这也会获得中小股东的支持。加上此前终止收购银隆让格力进入了空当期,亦给了前海人寿增持机会。
【机构预言】
投资建议
格力被举牌是大概率事件。即使此次不被举牌,未来也将被举牌。当前价格仅反映未被举牌下的价值,下行风险小。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上调30%至35 元,2016 年90%分红率假设下,目标价对应6%的分红收益率,对应15x 2016e P/E。
投资思考:寡头的时光。对于家电蓝筹,显性的价值研判来自于两个角度:1,相对的低估(PE 与股息率以及被并购价值的比较)2, 向好的行业景气趋势与寡头对竞争格局的强势话语权。基于上述因素分析,当前家电板块的配置可以更加倾向于空调寡头企业。强烈推荐格力电器。
【险资举牌风潮】
频频举牌上市公司,险资彪悍手法尽显。目前部分上市公司谈“险”色变,采取各种方式来防范。有的公司董秘频繁查询股东名单,监测是否有“野蛮人”潜入。由于负债端承压以及资金成本下滑,A股市场成为保险资金热衷的“猎场”。业内人士预计,在监管部门规范险资投资行为的同时,险资的投资力度还会加大。
昨日,中国建筑盘中最高价11.45元,创一年半以来新高,公司同时发布公告,提示近一个月累计涨幅已逾50%,投资者应注意风险。作为中国建筑此番股价大涨的重要推手,安邦的年末“扫货”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也为之带来了丰厚浮盈。而在市场忙于挖掘“下一个中国建筑”的同时,记者回溯安邦一年前的大规模举牌发现,动辄以数十亿乃至上百亿资金实施举牌的安邦,总体上呈现长期、稳健的投资风格,大部分持仓目前处于浮盈状态。
【投资机会】
11月29日晚间,中国恒大(03333.HK)公告,自今年11月18日至11月29日,公司透过其附属公司在市场上通过大宗交易,进一步收购万科A5.098亿股股份,至此公司共计持有万科A股份15.53亿股,占万科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4.07%,实际上,除了恒大买万科A外,当天,以安邦为代表的险资举牌中字头个股也被全面激活。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从市场环境、资金成本和举牌动机来看,举牌行为发生的沃土依然存在。对于险资举牌概念股,投资者应该从哪些思路来挖掘机会?数据统计,截至昨日,沪深两市险资持股数量未达总股本比例的5%,无实际控制人以及险资密集调研的公司合计达128家。
下半年险资进入举牌热,也在A股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波澜。一方面,险资在不断地举牌上市公司;另一方面,险资也在加快调研。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11月1日~25日期间共有175家上市公司被险资调研,其中有25家更是被险资扎堆调研。另外,火山财富梳理后发现,市场上关注度最高的宝能系、恒大系和安邦系的调研路径也浮出水面。
前海人寿兵临举牌线 格力电器高管同时“抢筹”
11月17日至28日,前海人寿累计增持约1.89亿股格力电器股票,持股比例由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由格力电器第六大股东上升至第三大股东;以期间均价估算,合计耗资约48亿元。有私募人士分析,格力电器受关注度高,且基本面很好,在资金推动下,这种关注度完全可以转化为股价。有点意外的是,交易所的关注函让大买家提前暴露了身份。
正如券商报告所预测的那样,格力电器门口出现了“野蛮人”。在停牌核查两天后,格力电器今天披露,通过对11月28日收市后前20名股东情况的核查,发现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由公司第六大股东上升至第三大股东。此外,期间公司部分高管亦大举买入自家股票。
格力电器的此次核查主要是由于股价异动。11月28日,深交所向公司发出关注函,请公司就五方面内容进行核查,内容之一即为核查公司截至11月28日收市后的前20名股东。
如此核查,大买家自然无所遁形。以公司今天披露的数据来看,在11月17日至28日的合计8个交易日里,前海人寿累计增持了约1.89亿股公司股票,以期间均价估算,合计耗资约48亿元。对照公司期间合计约531亿元的交易金额,前海人寿一家的买入金额占到约9%。“有如此大的买家进场,公司股价必然会上涨。”有券商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
在回复交易所关注函的公告中,格力电器还否认了其他可能导致公司股价异动的因素。据披露,经核查,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11月29日回复公司:“格力集团近期无计划对你司进行股权转让、资产重组以及其他对你司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不过,公司部分高管也在此期间大量买入了公司的股票。据披露,公司副总裁、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望靖东于11月21日买入2.48万股,11月22日买入5900股,11月23日买入12.51万股。公司董事徐自发于11月24日买入57.53万股;徐自发的配偶韩凤兰于11月24日买入20.7万股;徐自发的子女徐伟于11月24日买入2500股,于11月25日卖出1万股。公告称,上述股票交易行为不存在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情况。
两名高管的买入量并不少。简单计算,望靖东累计买入了15.58万股,由于其主要持股在11月23日买入,以当天的交易均价估算,其买入金额约370万元。徐自发及其家属累计买入股份数量为77.48万股,以买入当天(11月24日)的均价计算,其累计买入金额约2000万元。另外,在11月23日公司股价涨停的前提下,11月24日继续追买,徐自发及其家属应是对公司极度有信心。
一个普遍的疑惑是,前海人寿为何大举增持格力电器?公告称,目前前海人寿尚未达到持股5%的披露标准,公司也尚未获悉其后续投资计划和投资目的。
中金公司此前发布研报分析称,格力电器是A股最适合被举牌的公司之一,原因有三:一是格力股权结构分散,P/E估值低,现金流好,在手可支配现金1246亿(3Q16末现金以及应收票据余额);二是11月17日,格力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珠海银隆。如果上述方案被通过,支持管理层的股份将超过43%,不适合被举牌。此外,格力在11月17日至12月16日不能筹划新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三是从万科被举牌可以看出,国资背景和管理层反抗都不足以吓退门口的野蛮人。
也有接受记者采访的私募人士提出另一种解释,收购银隆失败后,格力电器是市场上受关注度最高的公司之一,且公司基本面很好,在资金的推动下,这种关注度完全可以转化为股价,比较令人意外的是,交易所的关注函让大买家提前暴露了身份。(上海证券报)
险资十一月举牌凶猛:前海压哨“偷袭”格力
在险资举牌占尽市场眼光的11月,压哨战最终由前海人寿来完成。
11月30日晚,格力电器(000651.SZ)发布公告称,前海人寿在11月17日至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上升为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格力“遇袭”让险资举牌的战火再度蔓延,一场新的攻城略地在A股市场上演。
恒大活跃、安邦重磅、前海压哨
2016年至今,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A股市场上举牌次数已经达到104次,其中,险资共举牌18次,涉及10家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18次险资举牌中,有7次都集中在了11月份,涉及到4家上市公司。这意味着,11月是2016年保险资金举牌的小高潮。
然而,各家保险资金的风格不尽相同。
最活跃的无疑是恒大系,恒大系在11月共举牌万科A(000002.SZ)和梅雁吉祥(600868.SH)两家上市公司,11月份新增持万科10.01亿股,占其总股本的9.07%,增持梅雁吉祥股票9490.75万股,占其总股本的5%。而在未来12个月内,恒大系仍有可能继续增持梅雁吉祥的股票。
安邦系的特点则在于“土豪”,中字头股票的热情即是被安邦的重磅出手点燃。在11月,安邦连续三次举牌中国建筑(601668.SH),累计增持30亿股中国建筑,占公司总股本10%,安邦称还将持续增持中建的股票。
尽管阳光产险在11月份只举牌了一家上市公司,但也耗资约11.89亿元,拿下吉林敖东(000623.SZ)4472.20万股,占公司总股数的5%,阳光产险还表示,并不排除继续增持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在举牌大战中崭露头角的前海人寿,11月份的举牌记录稍显黯淡,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宝能系的持股步伐在减缓,自格力电器复牌之后,前海人寿就马不停蹄地从二级市场增持格力电器的股票,截至11月28日,已经持有格力电器4.13%的股份。
从今年以来的举牌情况,也可以看出各家保险资金的爱好不同。
截至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显示,恒大在2016年共举牌万科A、廊坊发展(600149.SH)和梅雁吉祥3家上市公司,阳光保险举牌了伊利股份(600887.SH)和吉林敖东两家上市公司,国华人寿举牌长江证券(000783.SZ)、天辰股份(831234.OC)两家上市公司,百年人寿举牌了万丰奥威(002085.SZ)、胜利精密(002426.SZ)两家上市公司,安邦资产仅举牌中国建筑一家上市公司。
年末密集敲门逻辑
密集的险资“敲门”动作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对于11月份的险资动作如此之频繁,有业内人士认为,可能与保监会《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规定有关。
根据通知,保险公司投资上市公司股票,并且有权参与上市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决策,或能够对上市公司实施控制的,纳入股权投资管理。
一位北京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对于被纳入股权管理的被举牌公司,其所产生的利润将根据险资持股比例被确认为举牌险企的利润。因此,通过大比例举牌优质上市公司的股权,并将其纳入股权管理,有助于提高举牌险企的投资收益及利润水平。
而另一方面,“由于举牌对于上市公司股价具备一定的助推作用,也有利于举牌险企通过扩大年末的资产规模,提高偿付能力。”上述投资总监指出。
不过,保险公司通过股权投资获取收益无可厚非,但有权参与上市公司经营决策的险资也给上市公司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尽管股东至上是企业经营中的基本现实,但是,金融资本的进入,可能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造成一定的风险,因为险资可能并不了解实体经济,会不会把上市公司的实体经济做好还尚未可知。”(21世纪经济报道)
前海人寿“悄悄进村”券商:格力电器有“举牌相”
时值岁末,险资却愈发疯狂,频频举牌上市公司。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对险资的一些激进行为高度关注。上市公司方面,由于担忧险资举牌带来的股权结构变数,则大有“你若不举,便是晴天”之势。
不过,该来的总是要来。因股价异动而处于停牌状态的格力电器,昨日(11月30日)晚间突然公告称:公司通过对11月28日收市后前20名股东情况进行核查,发现前海人寿自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对公司持股比例已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位列公司第三大股东。公司股票将于12月1日复牌。
那么,前海人寿究竟意欲何为?格力电器是否即将遭遇举牌呢?由于目前前海人寿尚未达到持股5%的披露标准,格力电器表示尚未获悉前海人寿后续投资计划和投资目的。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有券商研报指出,险资举牌有三大偏好。而记者注意到,格力电器几乎满足所有条件。
前海人寿开始抢筹
实际上,此前各界多有预期——格力电器恐会面临险资举牌。在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一事在11月16日告吹,格力电器股价却不跌反涨时,市场这种猜疑尤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1月23日~25日三个交易日,格力电器成交额大幅放量,分别为82.2亿元、84亿元和83.2亿元,11月28日的成交额更是一举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8.6亿元。与之对应,11月23日~28日,格力电器股价区间涨幅达到26.42%。
对于究竟是哪路资金在大手笔炒作格力电器股价,市场一直高度关注。
格力电器11月23日龙虎榜显示,两个机构席位现身买五席位,分别买入2.47亿元、1.95亿元。此外,近期格力电器融资买入额也大幅走高,11月21~25日分别为8.3亿元、7.3亿元、12.3亿元、12.2亿元和15.0亿元,区间增幅达到80.7%。
根据格力电器公告,前海人寿在11月17日~28日期间合计买入了1.889亿股【格力总股本*(4.13%-0.99%)】格力股份。如果按照这段时间格力电器的区间加权均价25.273元/股计算,前海人寿耗资应当在47.74亿元左右。
针对前海人寿大举买入格力电器的目的等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致电前海人寿,其品牌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消息,如果有新的消息,将第一时间进行告知。”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回复。
券商:格力电器有“举牌相”
根据海通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险资举牌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以下特征:1.低估值、高分红、现金充沛;2.中等市值、高ROE(净资产收益率),半数公司的ROE在10%以上;3.股权分散,被举牌公司的大股东持股占比中位数为21.8%。
“万宝之争”爆发后,已有人猜测格力电器可能成为险资下一个目标。在其宣告终止收购珠海银隆后,11月23日格力电器涨停,市场更是议论纷纷,机构投资者开始分析险资买入格力电器的可能性。
11月28日,一向风格稳健的中金公司发布研报认为,格力被举牌是大概率事件,即使此次不被举牌,未来也将被举牌。
中金公司列出了三大理由:首先,格力是A股最适合被举牌的公司之一,格力股权结构分散,PE估值低,现金流好。
其次,11月17日格力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珠海银隆,格力在11月17日~12月16日不能筹划新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最后,从万科被举牌可以看出,国资背景和管理层反抗都不足以吓退举牌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股权分散一直是格力电器的“痛点”。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格力电器第一大股东为格力集团,持股10.9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22%;第二大股东为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持有5.3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91%。两者加上董明珠,合计持有格力电器27.87%的股份,这也被外界认为是支持格力管理层的力量。
也许正是注意到了股权分散这一“痛点”,在今年8月公布收购珠海银隆方案时,格力电器还拟定增募集配套资金。
根据其9月调整后的方案,此次配套募资不超过96.9亿元,其中公司控股股东格力集团拟认购41.88亿元,员工持股计划拟认购不超过23.7亿元。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包括董明珠等6名董事和高管,董明珠个人出资9.37亿元,一个人占据了员工持股计划的近40%。
若该配套融资方案顺利通过,董明珠的个人持股将由0.74%上升到1.3%,一举超过前海人寿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
中金公司在11月28日的研报中也表示,如果格力电器上述配套融资方案通过,支持公司管理层的股份将超过43%,不再适合被举牌。
但不幸的是,格力的重组方案最终搁浅。无疑,险资敲门是董明珠担心的事。2005年格力电器陷入被外资空调企业开利集团收购危机时,时任格力电器董事长的朱江洪等人就多次强烈抗争。对于这段往事,董明珠也曾多次在公共场合表示,“没有我就没有格力,没有格力也没有我。”(每日经济新闻)
前海人寿敲门格力 董明珠如何应对?
就在收购银隆告败后半个月不到,险资敲上了格力的大门。11月30日晚,格力电器(000651.SZ)在停牌两天后发布答复深交所关注函公告称,发现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今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直逼5%举牌线。
至此,董明珠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此前,董明珠曾表示,收购银隆除了出于格力多元化的自身产业需求外,还希望通过提高员工持股来提防“野蛮人”入侵。而中金公司此前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格力是A股最适合被举牌的公司之一。
上述研报分析认为,由于格力股权结构分散,公司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仅持股18.22%,第二大股东为格力经销商组成的京海担保,持股8.91%,加上董明珠个人的0.74%股权,格力系控制股权不足30%。
其次,格力的P/E估值在内地所有家电上市企业中是最低的,2015年仅为13.1倍。同时,格力现金流好,在手可支配现金高达1246亿元。
尽管董明珠此前曾解释,格力的现金要用在空调特殊的销售模式以及装备产业的投资,因此可用现金并没那么高。但中金公司认为,险资一旦举牌,可以要求格力提高分红比例,甚至进行特别分红,这也会获得中小股东的支持。加上此前终止收购银隆让格力进入了空当期,亦给了前海人寿增持机会。
据了解,格力股票从11月17日复牌至11月28日期间,股价涨幅累计达到27%,换手率达到32%。
不过,董明珠也不是好“欺负”的人。记者注意到,在银隆方案被否后,包括公司副总裁望靖东、董事徐自发等多位格力高管曾一度斥资千万元增持格力股票。同时,在感恩节当天,格力突然宣布所有员工加薪1000元。以目前格力7万多员工计算,一年算下来单是这次加薪就耗掉格力近十亿元现金,可达到在短时间内降低公司利润,减少股东分红的目的。
此外,董明珠还特意选择在前海人寿尚未达到持股5%的披露标准时就公布其动作。可以预见的是,12月1日复牌后的格力股价将迎来大涨,对于前海人寿来说,也提高了其继续增持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险资能否成功敲开格力大门的关键还在于珠海市国资委的态度。此前,珠海市国资委率先披露了董明珠免任格力集团董事长的消息,后又宣布70后的“少壮派”周乐伟空降该职位。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董明珠卸任集团职位后应对险资入侵更具灵活性,但由于目前尚未见到董明珠的任何具体动作,因此这说法仍有待观察。但格力电器在公告中强调,11月29日公司收到格力集团的书面回复,称集团近期无计划对格力电器进行股权转让、资产重组以及其他重大影响的事项。显然,董明珠是想告诉大家,珠海市国资目前还是站在她那一边的。(21世纪经济报道)
中金公司:格力被举牌是大概率事件
投资建议
格力被举牌是大概率事件。即使此次不被举牌,未来也将被举牌。
当前价格仅反映未被举牌下的价值,下行风险小。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上调30%至35 元,2016 年90%分红率假设下,目标价对应6%的分红收益率,对应15x 2016e P/E。
理由
格力是A 股最适合被举牌的公司之一:1)格力股权结构分散,P/E 估值低,现金流好,在手可支配现金1,246 亿(3Q16 末现金以及应收票据余额)。2)11 月17 日,格力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珠海银隆。如果上述方案被通过,支持管理层的股份将超过43%,不适合被举牌。此外,格力在11 月17 日~12 月16 日不能筹划新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3)从万科被举牌可以看出,国资背景和管理层反抗都不足以吓退门口的野蛮人。
管理层会如何应对:1)最差的情况如同万科,拼全力反抗。但近期格力高管望靖东先生、徐自发先生都在增持公司股票。2)11月24 日,格力7 万员工每人每月加薪1,000 元,预计每年增加10 亿的工资成本(包括需要增加的企业承担四金)。以格力的盈利能力可消化10 亿成本上升压力,不是利空。3)如果格力变成民营企业,在激励体质上将更加灵活。管理层和野蛮人存在寻求一致利益的可能性。
如果被举牌,股价如何走:1)举牌人可以要求格力提高分红比例,甚至进行特别分红,这将获得中小股东的支持。九阳股份过去4年累积分红率达到85%,格力也有能力长期高分红。2)举牌期间的估值将超过历史估值区间。3)企业的现金资产以及良好的现金流能力可以通过收购资产或者提高分红率实现市值提升。美的通过收购资产实现估值提升,格力未来可能通过提高分红率实现估值提升。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盈利预测,2016/17 年EPS 2.40、2.61 元。维持“推荐”评级,目标价上调30%至35 元,对应15x 2016e P/E。
风险
公司估值波动风险;管理层反对被举牌的风险。(中金公司)
招商证券:格力电器——寡头的时光
寡头的时光:相对的低估以及预期2017 更为卓越出色的经营表现。
投资思考:寡头的时光。对于家电蓝筹,显性的价值研判来自于两个角度:1,相对的低估(PE 与股息率以及被并购价值的比较)2, 向好的行业景气趋势与寡头对竞争格局的强势话语权。基于上述因素分析,当前家电板块的配置可以更加倾向于空调寡头企业。强烈推荐格力电器000651。
估值溢价率+股息率: 是怎样的低估?对比估值溢价率(当前TTM-PE 相对于2011 以来的中枢水平),空调板块是家电行业甚至A 股市场相对于历史中枢估值最被忽视的细分领域(估值溢价率-白酒+18%,家电+22%,空调+10%,格力+11%,美的+1%,海尔+8%)。对比股息率,格力6.5%和美的3.3% 较十年期国债2.9%的收益率优势明显。着眼更加长久和全球化的视角,相对于国际对标企业UTX.US 联合技术16xPE 和ELUXB.SS 伊莱克斯14xPE 的市盈率水平,中国家电巨擎格力和美的的估值未来有30%左右的中长期提升空间。
假想被举牌价值:虚拟情境下是怎样的吸引力?底线价值,以(市值-净现金)/过往三年平均净利润来考量(剔除金融企业), 格力海尔和美的分别是A 股最价值企业的第2 位、第15 位和第53 位。近期,险资举牌事件频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ROE+低估值高股息+账面现金丰沛”是被举牌标的共性特征……以此考量,格力电器的潜在股权被并购价值十分突出。
景气趋势与格局演绎:寡头的美好时光。4 月以来,招商家电团队坚定推荐空调复苏主线(如《美的集团000333-茅台时光,美的演绎》20160501)。当前依然认为未来的6-9 个月将是空调内销景气持续上行的周期;而近期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给予了空调巨人更多的决策余地:产品涨价覆盖成本提升盈利,或是利用此契机重新洗牌行业格局。无论何种情形,寡头的机会窗口都已经开启。2018 年格力电器董事会将换届选举,预期公司现任管理团队在2016-2017 年将奉献更为卓越出色的经营表现迎接2018。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空调景气复苏低于预期。(招商证券)
上市公司谈“险”色变 险资举牌打如意算盘
频频举牌上市公司,险资彪悍手法尽显。目前部分上市公司谈“险”色变,采取各种方式来防范。有的公司董秘频繁查询股东名单,监测是否有“野蛮人”潜入。由于负债端承压以及资金成本下滑,A股市场成为保险资金热衷的“猎场”。业内人士预计,在监管部门规范险资投资行为的同时,险资的投资力度还会加大。
公司谈“险”色变
“下半年以来,只要公司股价稍微表现强势一些,董事长就要我去查股东名单,看是否有大机构进场扫货,尤其是关注有没有保险性质的机构。”华南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如是说。该董秘现在已能将国内几大民营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名称倒背如流。“近期南玻A高管集体离职对我们董事长的触动很大。公司专门开了一个会,商讨如何应对类似的情况。”该董秘所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足30%,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控制人。
近期在投资圈微信群流传的一个段子是:“某险资投资部人士去上市公司调研,被奉为上宾。高管唯唯诺诺小心伺候,临走时送了一把天堂伞。该险资人士开始不解,过两天才想明白,含义是:你若不举,便是晴天。”
为了避免被资本夺走控制权,华东一家上市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巩固控制权。该公司高管透露,目前不仅董事长个人增持公司股份,还通过外部关联机构增持、通过增发来增加控制权,目的就是为了对付“野蛮人”。
如意算盘起底
险资大胆举牌上市公司,打的是如意算盘。华东一家中等规模的国资背景保险公司人士表示,目前不少民营保险公司扩张太快,负债压力大。
在大类资产中,固定收益类这一块萎缩得厉害,收益下降。去年保险资金通过委外投资的模式进入权益类市场,但不能满足需求,于是不少保险机构加大直接投资的力度。
业内人士介绍,保险机构或其子公司对外配资的优先端利率在6%-8%之间,与大型国有银行甚至城商行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2014年以来,全市场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水平持续下滑,目前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普遍在4%以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下滑至2.9%左右。大类资产的收益率持续下行导致险资资产端的收益率恶化。截至9月,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仅3.95%,而万能险负债端成本普遍高于4%。
东吴证券(601555)分析师丁文滔指出,保险公司如果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超过20%,可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在会计上采用权益法。如果持股比例达到5%并获得董事席位,也可以采用权益法。在权益法下,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可以按保险公司投资的权益比例确认为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因此险资举牌低市盈率的品种有望大幅提升自身账面利润。此外,在权益法下,上市公司股价下跌短期内不影响保险公司利润,而股价上涨后则可减持以赚取价差收益。
更进一步的如意算盘是,一些民营保险公司通过再质押的方式放大投资收益。“保险公司将持有的股票质押给银行,然后继续增持相关上市公司股票。现在流动性好的蓝筹股质押率可以达到70%以上,利率可以做到5%左右,基本与万能险一类的资金成本持平。”上述华东保险公司人士指出,不少蓝筹股的分红率超过3%,可以为险资覆盖很大一部分资金成本。
险资弹药充足
未来险资投资上市公司股权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上述华东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原来我们公司权益类投资比较保守,与民营保险公司差距比较大,但近期正在推动修改相关管理办法,希望增加权益类投资比重。”保险公司资金对权益类投资的比例如果进一步放开,势必释放出一大笔入市资金。
广发证券(000776)研究报告指出,保险机构2015年以来开始举牌A股上市公司,去年三、四季度举牌规模大幅增长,今年上半年规模明显下降,但三季度以来“举牌”规模又大幅扩张。
东吴证券分析师丁文滔表示,随着保监会逐步放开保险投资股票的限制,近年险资投资股票的规模不断增长,持股规模占股市总市值的比例逐步接近基金。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不断扩张,目前的权益资产仓位不高,仍有加仓空间。截至三季度末,保险机构总资产规模达14.6万亿元,其中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为14.25%。险资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带来约1463亿元增量资金。(中国证券报)
举重若轻 安邦举牌A股“周年考”
昨日,中国建筑盘中最高价11.45元,创一年半以来新高,公司同时发布公告,提示近一个月累计涨幅已逾50%,投资者应注意风险。作为中国建筑此番股价大涨的重要推手,安邦的年末“扫货”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也为之带来了丰厚浮盈。而在市场忙于挖掘“下一个中国建筑”的同时,记者回溯安邦一年前的大规模举牌发现,动辄以数十亿乃至上百亿资金实施举牌的安邦,总体上呈现长期、稳健的投资风格,大部分持仓目前处于浮盈状态。
不到一月浮盈百亿
11月19日、26日,作为近期市场“标杆”之一的中国建筑曾两度发布权益变动报告,宣告安邦的两度举牌。根据昨日中国建筑的股价异动公告,截至11月24日,安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安邦资产”)通过“安邦资产-共赢3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持有30亿股中国建筑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且在未来12个月内,安邦资产在合适的市场情况下拟继续增持不低于1亿股、不超过35亿股的中国建筑股份。
具体来看,安邦资产系于今年二季度首次“试水”中国建筑。公告显示,安邦资产曾于今年5月通过共赢1号资管产品以每股5.36元买入74.62万股,随后于7月全额卖出。而安邦资产真正大举买入中国建筑动用的是旗下的共赢3号资管产品。今年10月至11月间,其通过该资管产品共计买入中国建筑约30亿股,其中10月买入11.06亿股,交易均价为每股7元左右;11月以每股8.1元左右的均价又揽入18.94亿股。粗略统计下,安邦资产此次举牌的成本约为230亿元。而若按中国建筑最新股价计算,安邦资产目前的浮盈已约100亿元,收益率超过40%。
为何安邦在年末发力?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是出于改善财务报表的需求。按照保监会的要求,保险公司无论上市与否均需对外披露年报,若所持股份能带来可观浮盈,那么公司年报业绩无疑也将因此增厚。
确实,在因此次举牌中国建筑(及未来增持计划)被上交所问询时,安邦在回复中重申其“为了获得稳定的财务回报”这一初衷。而且,若以增持计划上限来看,安邦届时的持股比例即使已超过20%,却仍与中国建筑的控股股东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56.26%的股权占比存在相当差距。换言之,在无法撼动控股股东地位的前提下,安邦此番入驻中国建筑的主要目的,或更接近其所述缘由。
当前战绩“胜率”颇高
将时间回拨到一年前,以去年11月为起点,安邦在岁末年初之际曾大举买入过六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份,分别是万科A、同仁堂、欧亚集团、金风科技、大商股份、金融街(未包括其此前大举买入的民生银行、招商银行、金地集团)。需要说明的是,除金融街在2014年即被其举牌外,安邦是在2015年底对其余五家公司实施举牌的。
而经记者粗略计算,以2015年11月为起始点,安邦对上述六家公司入股成本合计达250亿元以上,以今年11月30日的收盘价估算,其对应的投资浮盈则在50亿元以上,整体收益率逾两成。
其中,安邦自去年11月起动用旗下保险产品集中买入万科约6.177%的股份,目前浮盈最高,收益率已超过50%。此外,安邦在对金融街以及欧亚集团的投资上也得到不错的回报。
具体来看,安邦在去年年末分别通过和谐健康以及安邦人寿旗下的保险产品,分三次共增持约1.27亿股金融街股份,成本约在13亿元左右。而截至目前,该部分股票所对应的最新市值约为15.16亿元,收益率接近15%。同时,安邦在欧亚集团的收益率应该也已超过10%。此外,安邦目前在大商股份、同仁堂也都应处于小幅浮盈状态。
同时,安邦对金风科技的投资目前尚在成本区间。需说明的是,在金风科技去年12月19日的公告中,安邦已持有约2.51亿股公司股份(未考虑港股部分),而在12月31日公告中,其持有的金风科技A股数量已增至约3.69亿股。由于公司未对增持价格进行披露,故记者以两个公告日的间隔区间均价对增持股份予以成本估算。经粗略统计,安邦目前对金风科技的投资可能还处于小幅浮亏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安邦曾于今年二季度以定增方式认购1.18亿股首开股份,持股比例为4.58%,距离举牌仅有一步之遥。以首开股份最新收盘价简单估算,相比11.85元每股的定增价,安邦目前也已享受近10%的浮盈。
此外,安邦目前还持有约4194.3万股大商股份,持股比例达到14.28%,同样悬停在15%的举牌线附近。有意思的是,安邦在今年一季度再次增持后,大商股份控股股东随即以增持回应,目前双方持股比例较为接近。
最新股东榜显示,安邦在今年三季度还“囤入”四维图新、隆平高科、鹏博士、晨鸣纸业、东阿阿胶、东江环保等标的个股。虽然持股比例较低,但临近年末,安邦是否会在其中挑选相关标的进行新一波操作呢?(上海证券报)
险资举牌风潮愈演愈烈 A股神奇密码在哪里?
11月29日晚间,中国恒大(03333.HK)公告,自今年11月18日至11月29日,公司透过其附属公司在市场上通过大宗交易,进一步收购万科A5.098亿股股份,至此公司共计持有万科A股份15.53亿股,占万科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4.07%,总计收购金额代价达到人民币362.73亿元。
实际上,除了恒大买万科A外,当天,以安邦为代表的险资举牌中字头个股也被全面激活。
11月29日,上证综指低开震荡走高,受中字头引领大权重股持续发力影响,当天尾盘一度摸高至3300点以上关口,触及当天高点3301.21点,并创下本轮反弹以来的新高。截至终盘,上证综指收盘涨0.18%,报3282.92点。
当天,上证50样本股涨幅居首,整体上涨1.60%,全天成交额高达995.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额近73亿元。全天涨幅居前五的样本股分别为中国中车(601766.SH)、伊利股份(600887.SH)、中国建筑(601668.SH)、中国电建(601669.SH)、上汽集团(600104.SH)。
特别是中国中车更是自“股市巨震”以来首次冲击涨停,中国建筑午后盘中涨停、中国核建(601611.SH)盘中亦暴涨7%。
当日,另一举牌明星股万科A(000002.SZ)则在大宗交易市场上被恒大再度增持。
29日盘后,海富通领先成长基金经理张金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期,在中国建筑举牌事件影响下,中字头个股由于其业绩较好、估值偏低,加上举牌概念,故而受到市场追捧。
而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曾令华认为,中字头股暴力拉升应是险资所为。“据我们了解,这波行情下来,绝大多数公、私募机构是踏空的。这一点从其净值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从今年11月市场企稳以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了逾5%左右,主要是大盘股在涨,但A股市场涨幅达到或超过这一幅度的个股只有30%左右。”
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8日,剔除成立不足一个月的140余只偏股型混合型基金以外,在余下1566只同类基金中,最近一个月以来净值回报率超过5%以上的基金仅有64只,占比仅为4.1%。
机构77亿“豪买”中国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字头股遭暴力拉升背后,似曾相识的一幕就是,部分强势个股尾盘也频频出现大单砸盘的情况。受此影响,上证指数全天也大幅震荡,最低时探低至3263.40点,全天振幅达1.16%。
当天午后,市场再度上演跷跷板行情,虽然中国建筑的再度封板使得一带一路个股齐齐拉升,沪指也成功突破3300点,但好景不长,临近尾盘,三大股指均快速跳水。
截至收盘,中国建筑涨停亦快速打开,终盘报收11.15元,全天涨7.94%,成交亦再度放出天量,成交额高达193.6亿元。最近7个交易日以来,其累计成交额达801.3亿元。
从上交所盘后披露的异动信息表明,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的异动个股中,中国建筑前五大机构买卖主力亦出现较大分歧。
其中,位居第一大买入主力的机构席位买入额高达77.33亿元,第三大买入机构席位和第四大沪股通专用分别仅买入了4.77亿元和2.87亿元。
而前五大卖出主力则清一色为机构席位,各卖出了32.49亿元、12.59亿元、10.79亿元、10.43亿元、4.33亿元,合计达70.63亿元。
由于11月25日晚间中国建筑曾公告,安邦资产将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中国建筑不低于1亿股、不超过35亿股的股份,因此高达77亿元的买入是否系安邦所为颇受关注。29日晚间,中国建筑发布异动公告称,公司董事会确认,公司目前没有任何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事项或与该事项有关的筹划和意向。
11月29日,被阳光保险举牌的伊利股份(600887.SH)走势也十分抢眼。
早盘,公司股票被强力拉升,10点左右触及涨停,随后10点22分左右封上涨停,换手率超过5%,股价创年内新高,随后其打开涨停,股价也高位震荡。当天晚间,伊利股份发布董事会公告称,公司拟向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申请35亿元人民币公开统一授信。
对此,深圳一家私募机构人士称,近期“分化”是行情的主基调,不仅是主板和中小创间的分化,同一板块、同一概念,也都出现分化。这说明3200点上方,市场分歧加剧,指数行情随时可能出现调整。
海富通基金投资经理李佐祎认为,目前市场的热点在于大盘蓝筹股,这个风格趋势长期来看还有价值,但短期来看,所有的快速上涨都可能会面临休息的阶段。
“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来说还需更加慎重,需注意股指和股票的位置。考虑到风险的逐步积累,或者需要适当地对于持仓进行调整,以规避后期风险释放的过程。”李佐祎如是说。
险资成拉升弄潮儿
在这一波壮观的中字头股涨潮中,市场最为关注的是,谁是背后推手?
“保险资金是这波行情的弄潮儿。险资买买买背后的主要逻辑还是在追求确定性、低估值以及盈利能力,像中国建筑就是典型代表。” 曾令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曾令华进一步表示,随着债券收益率趋于低位以及利率宽松的概率同步下降,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压力比较大。相比之下,他们的权益资产则显得配置不足。国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立峰也称,在险资“任性十足”大幅增持A股的情况下,二级市场呈现出“净增持”的局面。
“今年1-9月份保费收益累计增速38%,保费收入的持续高增长使得保险机构一直在寻求相关资产配置。” 李立峰预计。
据广发证券最新发布的报告称,截至今年三季末险资资产规模14.6万亿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仅为14.25%,远低于上限的30%,未来若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升至20%,将有望带来近8400亿元的增量资金。
李立峰表示,从目前险资增持“地产建筑等”价值股来看,不排除年底将增持“银行”等品种。
不过对于“二八”行情能否持续,机构人士则有不同看法。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雷昕看来,近期比较明显的二八分化行情主要来源于“险资举牌”和“周期复辟”两大逻辑。“从房地产周期与企业盈利周期高度吻合的历史数据来看,房地产政策的收紧将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产业链上的原材料板块,所以未来半年这些传统板块盈利能否延续尚未可知,当前的二八分化行情并不是个长期的态势。”
张金涛则认为,由于目前是存量博弈市,所以资金会自发切换至热点板块。“现在大概率还会保持‘二八分化’格局,因为从目前公募基金净值的整体波动来看,每天净值平均涨幅与大盘指数涨幅仍有差距,可见公募基金参与水平有限。料全市场资金切换的进程还有可能持续。”(21世纪经济报道)
险资举牌成最强风口 三路径掘金128只举牌潜力股
编者按:近日,各种险资举牌公告频现。安邦斥巨资举牌中国建筑、伊利股份被阳光保险举牌,甚至风口浪尖上的格力电器也传闻被险资看中。在此背景下,昨日,伊利股份股价盘中一度冲至涨停,收盘上涨8.59%;中国建筑涨幅达7.94%。分析人士表示,目前从市场环境、资金成本和举牌动机来看,举牌行为发生的沃土依然存在。对于险资举牌概念股,投资者应该从哪些思路来挖掘机会?《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昨日,沪深两市险资持股数量未达总股本比例的5%,无实际控制人以及险资密集调研的公司合计达128家,今日本文特从上述三路径深入挖掘险资举牌潜力股,以飨读者。
三季度前海人寿新进13只个股
今年以来,安邦系、恒大系、宝能系成为A股市场中的明星,受到其举牌的标的普遍实现不俗的市场表现。《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三季度末,除期末持股数量超过总股本比例5%或四季度以来已经被举牌的个股外,恒大人寿、前海人寿以及安邦保险合计还持有42只个股。
具体来看,安邦保险共计出现在保利地产、金风科技、石化机械、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5只个股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期末累计持有股份占比为3.76%、1.90%、1.46%、0.33%、0.14%。
恒大人寿方面,除梅雁吉祥、中元股份、积成电子、栋梁新材、金洲管道、国民技术等承诺自愿锁定的个股外,截至三季度末,恒大人寿还持有中设集团、中科三环、三七互娱等个股,持股比例分别为1.62%、0.54%、0.52%。
前海人寿方面,除包括南玻A等在内的7家公司持股比例已超过公司总股本5%外,截至三季度末,前海人寿还出现在34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按持股比例排序,国信证券(1.76%)、哈尔斯(1.70%)、招商蛇口(1.39%)、翠微股份(1.10%)、大商股份(1.10%)、金贵银业(1.03%)、百联股份(0.69%)、广弘控股(0.59%)、广百股份(0.56%)、中科创达(0.51%)、安迪苏(0.50%)、通宇通讯(0.44%)、铜陵有色(0.19%)等13只个股均为本期前海人寿新进,此外,截至报告期末,深纺织A、天虹商场两只个股前海人寿持股比例均在4%以上,分别为4.46%、4.01%。
三大险资四季度以来调研28家公司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昨日,10月份以来恒大系、安邦系以及前海人寿合计调研了28只个股,备受市场关注。
具体来看,四季度以来,恒大系累计调研了6家公司,恒大人寿分别于11月4日、9日、17日参与调研了优博讯、宏大爆破、柏堡龙;恒大集团11月1日调研了劲拓股份;恒大金融集团分别于10月23日、11月8日调研了温氏股份、宝鹰股份。
截至昨日,前海人寿四季度以来共计调研了17只个股,其中10月份调研了天虹商场、海康威视、美利云、立讯精密、环旭电子、四维图新等6只个股,11月份以来调研了世联行、三环集团、科华生物、光环新网、海普瑞、安科生物、亿帆医药、盛路通信、华帝股份、启明星辰、以岭药业等11只个股。
安邦系方面,四季度以来共计调研了华斯股份、探路者、科华生物、汇川技术、华斯股份、京东方A、惠博普、光环新网等8只个股。
值得一提的是,科华生物、华斯股份、光环新网3家公司成为险资集体调研的重点标的。其中,科华生物是安邦保险、前海人寿两家热门险资的共同关注标的,公司是国内生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种最齐全、报批量最大的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其中禽流感检测试剂是政府拨款项目。2013年,公司继续推进试剂、仪器研发的“系列化”和“一体化”,全年新获注册证10项,新获专利2项。
对于该股,申万宏源表示,公司作为我国IVD龙头企业,受益于国家诊断试剂行业的增长和进口替代,公司巩固国内龙头地位的同时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公司内生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升级,化学发光、分子诊断以及POCT持续开发新产品;大股东方源资本的资源及资本运作能力有助公司实现突破性外延扩张。预计2016年-201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7元、0.59元、0.74元,分别增长15%、23%、27%,对应预测市盈率47倍、37倍、30倍。
66家公司无实际控制人
历史经验表明,无实际控制人以及股权分散的公司更易受到产业资本的举牌。
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公司虽然股权分散,没有实际控制人,但由于公司治理结构规范,无实际控制人并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与发展,事实上,包括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金融类上市公司均是无实际控制人状态,此外,TCL集团等制造类企业也是无实际控制人的优秀典型企业。然而,出于对优质资产的渴求,无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也往往成为保险资金在内的产业资本重点关注对象,其中,没有实际控制人的万科A的股权争夺战便一直是市场焦点。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统计显示,截至昨日,两市共有66家公司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占总股本比例不足30%的公司有58家。包括大商集团、南玻A、北京银行等被举牌股,而近期大股东吉林敖东被险资举牌的广发证券亦是无实际控制人公司。
在上述58家公司中,在剔除今年以来首发上市的公司后,中设集团(5.43%)、TCL集团(7.19%)、沃森生物(8.00%)、凯利泰(8.54%)、全志科技(9.20%)等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均在10%以下。(证券日报)
11月险资狂扫描175家上市公司 三大系“心头好”浮出水面
下半年险资进入举牌热,也在A股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波澜。一方面,险资在不断地举牌上市公司;另一方面,险资也在加快调研。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11月1日~25日期间共有175家上市公司被险资调研,其中有25家更是被险资扎堆调研。另外,火山财富梳理后发现,市场上关注度最高的宝能系、恒大系和安邦系的调研路径也浮出水面。
险资仍有较大加仓空间
11月25日,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五届中国上市公司领袖峰会”中的“2016中国基金业高峰论坛”上,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袁建军就针对近期的险资举牌热谈到,由于险资的保费逐步增长,在利率下行、传统产品收益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不得不加大权益市场的投资。目前的险资举牌可能还只是预热,未来的险资举牌将会更多。
事实确实如此,保险资金举牌已成为今年股市一大特点,尤其是在今年下半年。广发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以来,险资举牌的规模再度出现明显扩张。截至目前,今年下半年险资举牌规模累计逾310亿元。
不过,火山财富注意到,虽然险资举牌不断,权益类资产仓位也在逐渐增加,仍有较大加仓空间。据保监会披露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规模达14.63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权益类资产)仅1.82万亿元,占比为14.25%。
根据保监会规定,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限为上个季度末总资产的30%。广发证券测算表明,如果险资配置权益资产的比例从现在的14.25%提升到20%,将给市场带来近8400亿元的增量资金。
三大系别偏爱成长股
险资一边在买,另一边也在选。火山财富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整理发现,11月1日~25日,共有175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保险公司、保险资管、保险基金)调研。
保险公司中,以平安养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天安财产四家居多,均各自调研10家以上上市公司;其次是前海人寿、中融人寿、东吴人寿等7家险资也均调研了5家以上上市公司;然而恒大人寿仅调研了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柏堡龙、宏大爆破和优博讯。除此之外,QFII系保险公司也在摸底A股上市公司,如富邦人寿、三商美邦人寿、新光人寿、全球人寿等,尤其是富邦人寿,共计有9次调研,其中比亚迪和利亚德均被调研了两次。
保险资产公司中,人寿资产调研数量高达25家,其次是人保资产和合众资产,平均15家。不过,近期因二次举牌中国建筑而备受市场关注的安邦资产在11月仅调研了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华斯股份、京东方A和光环新网,远不及前几家的调研数量。
保险基金公司中,以国寿安保基金调研数量最多,达16家。目前市面上已有公募产品的保险系基金公司有3家,除了前述者之外,还有平安大华基金和太平基金,而且调研数量也不少,分别有11家和9家。
这么多的保险机构中,最受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还是宝能系、恒大系和安邦系。三者当中,以宝能系的前海人寿“出勤率”最高,11月1日~25日共调研了9家上市公司,以医药生物行业公司最多,达4家,其次是TMT行业;安邦系(安邦保险和安邦资产)共计调研4家公司,以TMT行业居多;恒大系(恒大人寿和恒大金融)调研了5家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则比较分散,但是其调研个股平均涨幅居三者第一。总体来看,三大系调研基本集中在中小创公司中,这也说明成长性公司更受险资关注。
险资扎堆25家公司
火山财富发现,调研虽只是投资决策前端的环节,不能完全反映机构最后的真正投资图谱,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构当前的投资心态和偏好等,险资亦是如此。火山财富通过梳理发现,所述期间中,有25家公司被3家及以上的险资机构调研,其中万达院线险资扎堆最为集中,多达16家,其中包括前海人寿、安邦资产和中融人寿等一些举牌大户。其次是中颖电子、信维通信和华斯股份,均各被7家险资机构调研,以岭药业、三环集团和利亚德等也各有5家险资机构前去调研。不过,引起火山财富注意的是,有2家ST股也受到了险资调研,分别是*ST易桥和*ST煤气,*ST易桥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741万元,具有摘帽预期。
总的看来,这些被扎堆调研的上市公司中电子行业最多,共6家,另外还有医药生物、传媒、家用电器、机械设备等行业。区间涨幅中,田中精机、新元科技、鞍钢股份和京东方A居前,涨幅均在10%以上。(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