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成联华超市“二当家” 新零售战略再落一子
阿里巴巴和百联集团的新零售战略合作已有“一只靴子落地”。2017年5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与易果生鲜签订《股权转让合同》,阿里巴巴集团向易果生鲜收购联华超市18%的内资股股权,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
本次交易为阿里巴巴和百联两大集团在未来商超业务的合作建立起资本的纽带。业内人士据此分析称,线上线下两大全业态巨头之间的新零售融合,将率先从商超业态展开。
问题是,阿里新零售的下一只靴子将落在哪里?
3618家门店有望开展新零售改造
阿里巴巴集团方面表示,此次投资彰显了与百联集团携手践行新零售的决心,未来将通过大数据重构新零售智慧门店,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以及商业运作效率,全面贯通线上线下商品、支付、物流、会员等商业生态体系。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与百联集团在上海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两大商业领军企业将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在全业态融合创新、新零售技术研发、高效供应链整合、会员系统互通、支付金融互联、物流体系协同等六个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为消费者提供随时随地多场景的新消费体验。
目前,双方正在积极研究商超业务合作的具体方案。
业内人士分析称,联华超市遍布全国的3618家门店有望率先开展新零售布局和改造,以满足消费者全时段、全客群、多场景的消费需求。
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百联的二级公司。自1991年开业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具备全国网点布局、业态最齐全的连锁零售超市公司,经营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及便利店三大主要零售业态,旗下品牌包括“世纪联华”、“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快客便利”等。截至2016年12月31日,联华超市及其附属公司的总门店数目已经达到3618家,遍布全国19个省份及直辖市,继续保持在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零售行业的领先地位。
根据百联集团公告,阿里巴巴受让201,528,000股内资股股票,占联华超市已发行股本的18%,成为第二大股东。易果生鲜仍持有1.17%的股份,将继续发挥其在生鲜供应链和物流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与联华超市形成战略互补和业务协同。
阿里新零售下一只靴子落在哪儿?
此次入股联华超市,升级与上海百联的战略合作,折射的是阿里巴巴致力于以其互联网、大数据、物流和支付等能力帮助商家和零售业合作伙伴完成商业重构的使命。通过提供全渠道技术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全产业价值链的效率,最终实现随时随地多场景的新消费体验。
阿里巴巴将2017年定为“新零售元年”,截至目前,阿里巴巴投资布局了包括苏宁、银泰、百联、三江、日日顺等公司在内的累计数十个项目。
每一次战略合作公开,就好像一只靴子落地,人们往往会猜测下一只靴子将落在哪里。新零售频繁布局落子的背后,彰显了阿里巴巴经济体定义商业未来的雄心。
正如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阿里百联战略合作发布会上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路是靠人走出来的;世上本来也没有新零售,新零售是靠人创造出来的,如今阿里巴巴和百联集团正走在这条路上。只有大家真正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真正做到本质上的改变和创新,才能发生新零售的化学反应。(原标题:阿里巴巴入股联华超市 三千商超卖场拥抱新零售)
【相关报道】
5月29日上午,在香港上市的联华超市发布公告称,股东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拟将所持有的联华超市18%的内资股出售给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将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受阿里入股消息刺激,29日联华超市股价上涨24.44%,报3.92港元,盘中一度上涨33%。
百联股份(600827)5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接到控股股东百联集团及控股子公司联华超市(00980.HK)通知,联华超市股东上海易果电子商务与百联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合同,将其持有的联华超市2239.2万股内资股转让给百联集团(占其已发行股本的2%)。
阿里巴巴有望拿下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8%股份。
【阿里最新动向】
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铁总”)党组书记、总经理陆东福会见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一行,双方就深化国际国内合作举行会谈。从会谈内容中,可以梳理出几个关键词:铁路证券化、高铁快运、物流和混改。而这几个词无疑是铁总今年改革重点的突破口。
阿里巴巴集团昨晚公布2017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及2017财年全年业绩。财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集团收入同比增长60%,达到385.79亿元,创下自IPO以来最高季度收入增幅。公司全年收入为1582.73亿元,同比增幅达到超预期的56%。
就在市场热议互联网医疗是否退潮之际,阿里健康一份大幅止损的成绩单显示出阿里“双H战略”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旗舰平台经历多元化战略调整后,已呈现强劲触底反弹之势,给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5月17日,阿里健康发布年度报告,截至2017年3月31日,阿里健康录得收入4.751亿元,毛利1.872亿元,同比分别显著增长739.4%和392.8%,而公司经调整亏损净额同比大幅下降39.1%至9833万元。
【回放】
日前,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华超市”)发布公告称,永辉超市2016年12月23日与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果生鲜”)订立股份转让协议,悉数转让其持有的21.17%联华超市股份,转让价格约为8.5亿元。而上述股权为永辉超市于2015年9月购入,当时折合人民币约7.51亿元。
阿里系易果生鲜8.5亿入股联华超市 永辉超市退出
平台类的生鲜电商处境很难,毛利率低,物流成本高企,看似红火,背后其实都是资本在推动,行业并不是良性发展的。
临近岁末,生鲜电商行业也并不平静。
日前,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华超市”)发布公告称,永辉超市2016年12月23日与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果生鲜”)订立股份转让协议,悉数转让其持有的21.17%联华超市股份,转让价格约为8.5亿元。而上述股权为永辉超市于2015年9月购入,当时折合人民币约7.51亿元。
这是易果生鲜拿下苏宁小店之后,再一次布局传统线下渠道,意在进军生鲜O2O市场。由于易果生鲜背后的阿里巴巴,以及联华超市背后的百联集团,使得这起交易备受关注。 联华超市目前仍然处于亏损之中,易果生鲜的亏损也将因此加剧,易果看重的或许是前者广泛的线下网点和供应链。
易果集团联合创始人金光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易果集团在生鲜供应链和冷链物流上,有着长期的积累和足够的领先优势,在业态上与联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新零售背景下,数据驱动的线上及线下,物流及供应链的融合已成趋势,易果和联华将凭借各自优势,在新零售领域进行创新尝试。
全渠道布局
联华超市旗下主要有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和便利店三种业态,分别冠以“世纪联华”、“联华超市”和“快客便利”品牌,截至今年上半年共计拥有门店3796家。
从永辉超市入股到全盘卖出,不过短短的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永辉超市在公告中称,因公司与联华超市经营战略发生调整及双方在重叠市场业务的发展,不再维持股权层面的合作,但在门店经营、联合采购等方面仍有合作空间。“本次股权转让后对公司未来业务影响甚微。”
不过,在零售业内人士看来,二者的整合效果不佳以及亏损,是其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从联华超市公布的财报来看,联华超市2014年实现净利润3103.3万元,2015年全年亏损4.9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营业额为222.6亿元,较上年减少1.3%,净亏损1.8亿元。
联华超市表示,业绩依旧亏损主要因消费者需求不振、购物渠道多元化导致线上线下零售商竞争加剧,使得商品收益下降。受以上原因影响,该公司预计今年全年业绩仍有可能出现亏损。
而易果生鲜目前的盈利状态也不佳,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生鲜电商都处于亏损中。
今年11月,易果生鲜对外宣布完成由苏宁领投的C+轮融资,其总融资金额超过5亿美元。该公司董事长兼CEO张晔表示, B2B+O2O是生鲜全渠道的主旋律,B2C可以很好地解决一站式购齐的需求,此外基于前置仓的O2O服务也是必不可少的。
引入苏宁后,易果生鲜不仅接管了苏宁苏鲜生频道,为苏宁的社区O2O项目“苏宁小店”供货,苏宁方面也将在全国1600家门店中选择适合的门店作为易果前置仓。易果此番入股联华超市,则进一步加强了在O2O全渠道的布局。
资深电商观察人士鲁振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用苏宁小店或者是联华超市作为前置网店,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线上生鲜的运营成本。但是,新的问题是线下超市门店所产生的成本,以及配送与自提之间的协调。“模式看起来是没有问题,但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消费水平,会影响线下渠道的密度和辐射范围。”
海通证券分析认为,超市因其网点多且贴近社区,在空间距离和时间效率上能最快最广触及终端消费者, 相比之下,电商的价值体现在产品标准化、高频消费、低客单价。电商的配送效率低、成本高,是线下零售价值重估的重要触发点。
亏损或加剧
传统零售与电商正在加速融合。今年6月21日,京东和沃尔玛共同宣布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沃尔玛旗下“1号店”并入京东,同时沃尔玛获得京东约5%股权。10月中旬,沃尔玛增持至京东约10.8%的股份。
此外,阿里巴巴入股三江股份,易果生鲜反攻线下的举动也都表明,线下零售店的价值正在得到重估。
除了在传统商超的步步为营,生鲜电商也呈现出了两大巨头对垒的局面。目前,京东生鲜的业务包括京东超市自营、控股1号店和京东到家,投资天天果园和永辉超市。阿里生鲜的布局与之类似,涵盖了天猫超市自营、喵先生和淘宝到家自营,控股易果生鲜、投资三江股份和盒马生鲜。
在资本的驱动下,生鲜电商依然在进行着烧钱大战。某电商公司一名离职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平台类的生鲜电商处境很难,毛利率低,物流成本高企,看似红火,背后其实都是资本在推动,行业并不是良性发展的。
“综合性的电商平台,除了阿里巴巴其他都很难盈利,基本每单都是亏钱的。因为获客的流量成本太高。”在他看来,从线下渠道向线上交易转移,远比从线上向线下扩张的成功率高。
但是,值得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巨头火拼的这一市场,的确是一片蓝海。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额将超过913亿元,同比去年实现68%以上的增幅,远远快于电子商务产业的平均发展增速。到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可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283亿元。
鲁振旺分析认为,易果生鲜不是单纯的电商公司,而是生鲜供应链公司,来自官网的销售额占比较小,大部分的订单来自天猫超市。作为天猫超市配套的供应链体系,易果现在采用巨亏的玩法做大业务。京东投身进来,只能是看谁烧钱更多。
“易果的运营亏损率至少在30%,甚至更高。这种烧钱游戏,必须有强大的资本支撑。”鲁振旺进一步补充。事实的确如此,今年以来,陆续倒下的生鲜电商公司包括美味七七、壹桌网、优菜网等垂直类平台,行业洗牌在持续加剧。
只不过,在高举高打的当下,似乎已经不再有人关心生鲜电商何时盈利的问题,以及行业到底存在多少泡沫。对于易果生鲜来说,作为天猫商超的配套供应链,眼下也只能做加法,凡是天猫超市覆盖的城市,易果生鲜都必须跟进布局。短期内,这场继O2O、移动出行之后的烧钱大战,依然难以停歇。(21世纪经济报道)
阿里成二股东 联华超市大涨24%
5月29日上午,在香港上市的联华超市发布公告称,股东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拟将所持有的联华超市18%的内资股出售给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将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受阿里入股消息刺激,29日联华超市股价上涨24.44%,报3.92港元,盘中一度上涨33%。
持股18%,成联华超市二当家
联华超市是上海百联集团的子公司。目前,联华超市已经在全国布局网点,业务为经营大型综合超市、超市及便利店,旗下品牌包括“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快客便利”等。
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联华超市及其附属公司的总门店数目为3618家。其中以在上海最多,门店数达到2286家。
早在今年2月,阿里巴巴即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当时媒体报道,阿里与百联的合作在支付金融互通、会员体系互通等领域,不涉及资本合作。
4个月之后,阿里巴巴将合作推进至更深层次——直接入股了联华超市。
5月26日晚间,百联集团旗下A股上市公司百联股份发布公告称,联华超市股东上海易果电子商务公司已与阿里巴巴签订《股份购买协议》。根据协议,上海易果将转让2亿股内资股转让给阿里巴巴。
该部分股份占联华超市已发行股本的18%。去年12月,上海易果从另一家A股零售上市公司永辉超市受让了2.37亿股的联华超市股份。此次阿里巴巴受让的联华超市股份即来源于此。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易果是一家水果生鲜O2O电商。阿里巴巴是其主要投资方之一。也就是说,经过本次交易,阿里巴巴由通过上海易果间接投资联华超市,变为直接投资。
根据联华超市此前的股权结构,百联系共持有联华超市逾42%的股份。本次上海易果与阿里巴巴交易的同时,亦将2%的联华超市股份转让给百联集团。由此,百联系持股进一步上升。
其余较大股东多为金融机构。如花旗银行持股15.02%,中国银河国际资管(香港)持股9.82%,工银国际资管持股9.31%等。
本次获得18%的股权后,阿里巴巴将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百联股份与联华超市的公告中,均未提及受让对价。根据联华超市复牌前3.15港元/股的股价计算,阿里巴巴付出的总金额超过6.3亿港元。
受电商冲击,联华超市连续两年亏损
联华超市2003年6月在香港挂牌上市,是香港联交所第一家以连锁零售业为概念上市的公司。
从业绩来看,2011年是联华超市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分界点。根据同花顺数据,2011年前,联华超市年均净利同比增长约在20%以上,其中,2007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44.34%。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1年后,联华超市净利润呈现连年下跌的情况:2012年净利润同比下跌36.65%、2013年下跌70.08%、2014年下跌10.65%。
去年年报“归属于公司股东应占盈利(亏损)”项目显示,联华超市去年亏损4.5亿元。这是继2015年之后的连续第二年亏损。2015年,联华超市亏损额接近5亿元。相比2015年,联华超市去年门店数减少200多家。
与此同时,联华超市的营业额持续三年下降。2016年,联华超市营业额为266.7亿元。这创下了2013年以来的最低点。此前的2013年至2015年,其营业额分别是303.8亿元、291.5亿元、272.2亿元。
“集团面临着消费者购物行为改变、企业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变化等挑战,以及深化改革、创新转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联华超市在2016年报称。(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