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传媒:左手内容右手渠道的传媒娱乐集团

2017-10-17 07:19:4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吴绮玥

  “未来,希望票房排名前50的电影项目中,有30个来自光线传媒。”作为昔日的“电视节目之王”,王长田的雄心已然落在了“全内容+全渠道”上,全力着手打造一家好莱坞式的独立传媒娱乐集团。

  一个可资佐证的细节是,在光线传媒所在的北京雍和航星科技园3号楼,除了“光线传媒”外,又新增了“猫眼娱乐”的招牌,大红色的,非常醒目,时时向外界传递着企业全面转型升级的胆识和决心。

  从“内容为王”到“内容+渠道”

  提起光线传媒,大众的第一个印象往往是“内容为王”。不过,在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的背景下,王长田作为光线传媒的总裁,已敏锐地察觉到其对影视内容产业的冲击。“未来,光线传媒会成为一个内容+渠道公司。”

  作为一家内容生产商,从《泰囧》到《美人鱼》,光线传媒的电影“爆款”频出。在王长田看来,原因主要有二:一方面,公司的优质影视项目储备丰富,预计明年有20部影片上映;另一方面,公司在对影视剧的打造过程中注重品质把控,且因地制宜。

  在内容生产方面,光线传媒自有其独到之处。据介绍,针对各式各样的剧本项目,光线传媒分门别类地配备了“最适合”的团队,旗下6家子公司分别有各自擅长的题材和领域。“当开发一项作品时,通常以光线影业牵头;青春光线主要侧重于年轻人的市场;五光十色则以女性观众为主;彩条屋主要从事动画、动漫真人电影制作;小森林专注于特定题材的影片,如热门IP改编等;还有迷你光线,管理层年龄在30岁以内,主攻创新型电影,以‘小成本’冲‘黑马’为目标。”

  但与此同时,王长田也注意到新技术巨变下影视内容产业所受到的冲击以及变革的急迫性。在其看来,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产生了新渠道,内容就需跟上前两者的发展节奏。王长田认为,无论是内容还是渠道,均应具备“头部”生产能力,即开发头部内容、打造头部渠道。

  从目前的形势看,光线传媒布局渠道的最佳载体就是猫眼电影。近期,猫眼电影迎来了两次重要调整:一是光线传媒从其大股东光线控股处受让了猫眼文化(猫眼电影的运营商)11.11%股权,公司对猫眼电影的直接控制力进一步增强;二是“猫眼微影”的诞生。9月21日,猫眼电影和微影时代宣布实现战略整合,拟共同组建“猫眼微影”,作为其互联网+泛娱乐产业发展的业务平台,王长田将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长一职。市场对此的解读是,光线传媒将成为本次交易的“大赢家”。有专业人士指出,光线传媒不仅可以借此获得包括美团入口、大众点评入口、猫眼、微信入口在内的四大核心入口流量优势,还可以通过猫眼、格瓦拉等核心渠道品牌,进一步提高公司在发行渠道端的话语权。

  剑指好莱坞式独立传媒娱乐集团

  光线传媒从不缺少改革的基因。当公司最初以电视节目为主营业务时,王长田即抓住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提前布局电影产业,经过数年的深耕经营后,光线传媒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如今,光线传媒确立的发展目标是好莱坞式的独立传媒娱乐集团。

  “光线传媒以电视节目起家,一度是中国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商。”为了顺应文化产业的发展大势,公司于2006年开始布局电影领域,并于2015年“毅然”选择了解散电视事业部,近200名员工转岗或被遣散。在王长田看来,这恰恰是公司继续深化影视产业改革的必经之路。

  “2014年、2015年、2016年,光线传媒连续三年保持了票房份额第一的水平。”光线传媒的锐意改革之举,令公司自身规模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据王长田介绍,上市6年间,光线传媒的盈利增长了近7倍。“企业还是要看长期,从公司质地的角度出发,阶段性地去看光线传媒,除了受整个影视行业大势变化的影响外,公司自身的利润越来越高。”数据显示,上市之前的光线传媒年盈利在1.1亿元左右,到2016年已达到7.4亿元。光线传媒预计今年前三季度累计盈利6.1亿元至6.65亿元,同比增长区间为5%至15%。

  光线传媒最新的改革思路是,以猫眼作为渠道的开拓先锋,沿着“全内容+全渠道”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布局。王长田坦言,公司内部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即发展成独立的传媒娱乐集团。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独立’和‘集团’。”王长田进一步补充道,独立就是指不依赖于任何大公司,可以合作,但光线传媒的发展要保持独立性;而打造集团的关键是“全内容+全渠道”。这将分三个步骤进行。

  基于光线传媒具备生产好内容的能力,王长田将第一个步骤的重点放在了“扩大规模”上,“我们已经由生产电视内容成功地转型为影视内容提供商,但公司的生产规模还有待提高。”

  “第二步是通过对外投资、合作构建内容生态系统,搭建内容生产发行网络。”按照投资规划,光线传媒目前已经布局了近60家企业,大部分为内容公司,其中20家为动画厂商。可以说,由于具备较强的资源集聚能力,目前光线传媒是内容合作方优选的合作伙伴,市场上大多数的热点项目均与光线有关。王长田希望未来公司实现“票房排名前50的电影项目中,有30个来自光线传媒”这样的影响力。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形成紧密型的传媒娱乐集团”。不同于其他公司动辄大手笔的兼并收购,光线传媒主要选择“小股权投资+业务考察”的模式。王长田认为,这是降低风险、稳中求进的一种发展模式。

  王长田的考量是,一方面,当前影视并购市场上浮躁之风盛行,部分影视资产价格虚高;同时,某些以超高的盈利承诺为基础的并购交易本身存在一定对赌风险,即使能够完成承诺利润数,随着对赌期结束,标的公司创始人或核心团队的撤离让企业存在“空壳”的风险。另一方面,这也类似于“广撒网、重点打捞”的孵化思路,当投资公司逐渐凸显出其价值,光线传媒不排除对其进行更深度的布局,前期考察也是在为后期并购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