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新材吴启超:三度转型 与全球一流企业同台竞技

2018-08-21 07:43:2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莉雯

  成立18年,从家装饰面材料市场的引领者,到汽车内饰材料领域的破局者,再到整个居住空间的创新者,天安新材董事长吴启超带领企业三度转型,使天安新材从一家单一饰面材料的制造商逐步变成环保居住空间的综合服务商,从一家默默无闻的民营企业晋升为可与外企同台竞技的民族龙头企业。

  去年9月6日,天安新材成功登陆A股市场。上市当天,吴启超的心情很快由兴奋回归平静。在日前做客由上海证券报与约珥传媒联合主办的《直面掌门人》视频栏目时,他表示:“上市只是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站。能够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都不差,我们作为一个资本新兵,规模不大,行业又比较传统,在这样的状态下,进入资本市场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伴随企业日益壮大,吴启超的个人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工作上。虽然曾经当过运动员、在乐队待了6年,但公司上市后,吴启超对个人爱好已无暇顾及,压力大时,他会哼唱一曲《You Raise Me Up》来鼓励自己。公司董秘告诉记者:“吴总是一个经历过人生磨难的人,在公司年会上谈到自己的经历时,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了。”或许,一首《You Raise Me Up》唱出了吴启超打拼多年的内心世界。

  三度转型 迎难而上

  天安新材成立于2000年,18年里,吴启超带领公司三度艰难转型,最终打破了外企技术垄断,让天安新材冲出国门,从一家普通的塑料企业蜕变为目前国内唯一登陆A股的制造高端环保家居空间和汽车内饰空间材料的民营企业。

  上海证券报:天安新材是一家从事高分子内饰材料研发、销售的企业,但实际上您并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当初怎么会切入一个技术研发要求比较高的领域的?

  吴启超:这是机缘巧合。最初自己只是做一些简单的贸易,后来接手了一家快破产的工厂。由于自己是学管理的,觉得还是有信心把这家企业做好。于是,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调动了整个管理团队的积极性,慢慢地盘活了这家工厂,自己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一个专业的经营者。

  上海证券报:今年是天安新材成立的第18个年头,如果把它看成您的孩子,今年正好也是它的成人之年。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您帮它做过哪些重要的抉择?

  吴启超:天安在这18年里经历过三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在2003年,我们看到中国整个装饰材料行业和日本、美国、韩国的差距,如果我们不从质量、品牌方面去运营,将来很难持续盈利,所以那个时候,我们请来一批科研人员一起解决问题,开始转向了高端的装饰材料市场。

  上海证券报:经过多年努力,公司在装饰材料市场上做得可谓风生水起,这个时候为什么又想到进入汽车内饰领域?

  吴启超:到2010年时,大部分企业都在扩充产能,我觉得这会产生同质化竞争问题,如果自己不在研发和市场方面拓展,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当时我们进行了第二次转型,选择了一条具有挑战性的道路,往汽车内饰方向发展。我认为,汽车产业虽然传统,但它对技术、资金、品牌的要求都很高,外企在这个领域长期占领着中国市场,所以我们更要去做、去突破,这对天安也是个机遇。

  上海证券报:在当时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天安做到了,最终打破了外企的技术垄断,把品牌推向了全球市场。但您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继续转型,是出于何种考虑?

  吴启超:第三次转型是在2017年,也就是我们上市这一年。为了让消费者使用到更多的环保材料,我们将汽车上的一些技术分离到家装材料里,应用到整个居住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去做一个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所以下一步,我们会在整个经营模式上做一个改变,从一个单纯的材料制造商转向环保居住空间的综合服务商,形成属于天安的一个创新驱动。

  “偏执”己见 成功破局

  通往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吴启超在带领企业一次次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来自企业内部及外界的双重压力,但他深知,一个创新者的道路必然是孤独的,要打破外企的垄断格局,必须承受住外界的“敲打”。因此,他坚持在自己所选的道路上一走到底。

  上海证券报:这些年里,您觉得最难熬、最彷徨的阶段是什么时候?

  吴启超:应该是在2010年到2014年之间,也就是我们第二次转型的过程中。这4年几乎只有研发投入没有产出,大家都看不到未来,合作伙伴、员工、管理层没人理解你。他们认为一个中国企业怎么可能进入外企垄断的领域,有些高管甚至在这个时候退股了,尤其是在业绩出现下滑的时候,我觉得非常彷徨。但我这个人又非常倔,我觉得中国需要像吉利、华为这样的一批企业,所以自己必须坚持做,虽然很难,但并不代表无路可走。

  上海证券报:那最后您是如何成功破局,让所有人看到了曙光?

  吴启超:我觉得首先在技术上不能输给竞争对手,只有攻克技术难关,我们和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才能做竞争。2013年3月,我们的产品用到了日产的天籁上。这款车的研发周期是3年,在这过程中,我们压力还是很大的,因为我们只是接受了对方的订单,并没有购买他们的技术。我认为购买技术其实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只有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后来我们拥有了自己的技术,产品送到美国工厂时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也成为我们进入这个市场的一块“敲门砖”。

  上海证券报:回头来看,您觉得天安的一次次转型,对于企业本身或是所处的行业而言,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吴启超:对企业来说,必须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是什么。在别人都在扩产的时候,你要预知到你的对手下一步会怎么走,而在这个过程中,你要规避同质化竞争。如果要走向资本市场,我们还要对成本进行规范,规范的程度要比别人高,这个时候就要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我们并没有转到另外一个行业去,只是在这个时候提升了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进入外企垄断的领域,让我们在汽车内饰材料方面大大缩小了和世界一流企业间的差距,在技术上可以和外企同台竞技。

  不断创新 引领行业

  经过多年打拼,吴启超用“宠辱不惊的偏执狂”来形容自己,因为所选的行业领域让自己拥有了比一般人更为丰富的人生阅历,也让自己拥有了更强的使命感。去年9月,天安新材正式登陆A股,但吴启超并未因此而满足。他表示,企业上市只是一个驿站,并不是终点站,要在资本市场的海洋里遨游,就必须不断学习。

  上海证券报:据说公司上市当天您只兴奋了几分钟,为什么?

  吴启超:这可能跟性格有关,或许是自己经历过一些人生的磨难,对好多事情不会感到大喜大悲。上市只是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站。能够进入资本市场上的企业都不差,而我们作为一个资本市场新兵,规模不大,行业又比较传统,在这样一个状态下,进入资本市场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未来只有不断学习,加强对企业经营的规范,才能驾驭这个企业。

  上海证券报:您觉得企业上市后,该如何保持自身的优势,使公司业绩不断增长?

  吴启超:我觉得企业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战略,要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健全的机制才能吸引人才,你的产品才能为客户和消费者创造价值。目前我们安徽工厂正在投产中,新的产品也在开发之中,未来在汽车产品方面,我们每年会保持较高的增长;在全屋定制家具上,随着新产品的投放,也会逐步打开新局面。

  上海证券报:未来在整个行业集中度提升方面,您有哪些考虑?

  吴启超:这个市场很大,我们现在在这个产业里面的材料还是相对比较传统的,可能会更注重商业模式的变化。未来我们将做大装修、家具市场的份额,形成一个全空间的环保空间。当我们的环保材料可以全部应用到这个环保空间里时,我们将成为这个行业的颠覆者和引领者。

  上海证券报:您如何看所处行业的未来?在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中,天安新材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吴启超:在中国,这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未来政府对模块化装修、精装房这些都是鼓励的,甚至还有补贴。在明确行业发展的趋势后,如果我们能够解决产业技术难点,在单品类上有所突破,我们就可以成为这个行业的集成者、标准的制定者,这是我们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访谈视频】

  直面掌门人 | 天安新材董事长吴启超:环保艺术空间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