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集团:构建新的创新体系 创造新一轮变革

2019-08-02 11:0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韩远飞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远飞)保持肌体健康的同时孕育新的动能,即将而立之年的东软集团正迎来一场新的变革!近日,东软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积仁接受专访时表示,东软一方面坚持主营业务的智慧城市、医疗与社会保障、汽车信息化、企业互联等核心业务的同时,另一方面用软件创造了新的创业型企业,并把这些前期需要大规模投资,对上市主体财务构成风险的创新型企业,做成孵化模式,打造融资能力。这样的布局,不仅形成与东软核心业务的互补,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也为东软生命力的持续创造了一种新的融合模式。

  目前,东软正在全力推动几家创业公司进行融资,此前曾获得了弘毅、高盛、平安、泰康等优质投资机构的认可,不但保证了上市公司财务肌体的健康,也使得东软未来的发展可期。

  跳出原有限制 灌溉出四朵金花

  1991年成立的东软已经走过28个春秋,见证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新的时点上,刘积仁正带领东软思考新一轮变革:“东软集团从成立至今,软件的含义已发生变化,今天提到的软件和过去的完全不同,软件在创造价值的方面也与从前有了很大的区别。东软如果坚持以前的方式,就会在新一轮变革中被out。”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思考,东软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孕育出了“四朵金花”:东软医疗、东软熙康、东软望海和东软睿驰。

  东软医疗是一家专注于高端影像设备研发及制造的公司,是中国大型高端医疗设备领导者,提供基于影像云平台覆盖放射影像、常规检查、放疗与核医学三大领域的全面医疗解决方案。目前,东软医疗的产品已经遍布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为9000多家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设备与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中,已经有50多个国家已经使用东软的医疗设备,覆盖80%以上。

  东软熙康是东软于2011年专门面向健康管理领域成立的公司,致力于构造强大的基础医疗服务云医院平台,目前已在20多个城市开始建设和运营。熙康云医院是支撑医疗机构、医生、护士交付医疗健康服务的平台,服务涵盖健康管理、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养老护理等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目前,平台连接超过3万家医疗机构、4.7万名医护人员、50个医学学科,服务居民超过3400万。

  东软望海是国内HRP(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软件龙头之一,目前正在加速从软件到互联网和大数据业务的转型,随着一系列转型的推进实施,已经在各创新领域取得巨大的成果。近年推出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供应宝”快速占领市场,在线交易金额超百亿;东软望海服务的客户覆盖卫生厅局、各级医疗机构累计超过3000家,覆盖医院成本管理绝大多数市场;智能DRG业务累计覆盖省级客户11个、地市级客户120个,运营医院达到5,500个。

  东软睿驰成立于2015年,是东软集团旗下主要从事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等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一家子公司。成立短短两年,东软睿驰在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等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并于2017年与本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共享汽车等领域开展合作。经历了2016年、2018年的两次增资,东软睿驰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均有快速突破,组建了一支拥有600多位高端、专业的核心人才队伍。

  保护肌体健康 内外协同发展

  为何选择在体外,而不是放在集团内去孕育?“主要是创业公司的业态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放入上市公司内孕育,不仅会影响创业公司的未来发展,还会对上市公司的财务健康产生影响。” 从初始的规划中,东软就是如此布局的。

  “例如东软医疗,每一年在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都需要长期、大量的研发投入,多达几亿元,就会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当年的财务报表。所以东软医疗在融资之前,因为受到集团在研发投入方面的限制,业务发展不是很快。通过融资,东软医疗获得了充足的研发资本,在几年内就推出了很多医疗设备新产品,进展十分快速。”

  而东软熙康作为互联网的医疗服务平台,其业务的拓展同样需要大量的投入。刘积仁介绍到,这个平台就像阿里的淘宝,医疗机构、医院、医生、护士等都可以到这个平台上来开展业务,在数据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前,需要几年的投入期。做医院精益化管理的东软望海、做新能源汽车的东软睿驰,也处在业务转型和投入期。

  总的来说,上述公司的研发费用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刘积仁表示,如果这些创业公司全部放在东软集团,势必无法像现在一样投入,而且也会拖垮上市公司。而融资之后,可以获得充足的增量资金,充分释放活力。事实证明,这些创业公司得到了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认可,一共获得了80多亿的融资,东软医疗、东软望海的最新一次估值均已超过40个亿。

  一直以来,四朵金花都是独立运营的,并充分重视高端人才队伍的组建。目前,东软医疗在上海的核磁研发团队100余人、北京心血管CV研发的100余人,其中很多是外部引进的高精尖人才。东软熙康、东软望海等也是同样的情况。正是因为有了充足的资金,有了足够的高端人才储备,这些创业公司在研发、运营、业务拓展等方面均已进入良性循环。

  冲刺资本市场 实现自我价值

  为何会下如此大的决心打造创新业务公司,刘积仁说:“我们特别怕在新一轮经济变革中,东软成为一个典型的传统软件企业,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将走向衰退……我们可以对创业公司的投资少一些,或者少一些内部的业务变革,这样我们的报表暂时看上去会令人满意。但是东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有我们的做法,也有我们的思考。因为生命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守出来的。”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东软的创新业务公司也正在实现其价值。东软医疗当前正在积极推进上市事宜,一旦实现,东软医疗的价值也将得到真正的释放。

  东软熙康目前也在筹划上市,其未来的发展也十分可期。与熙康业务类似的平安好医生于2018 年 5月4日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上市当日市值突破580亿港元。同期,5月9日,微医宣布完成Pre-IPO轮融资,投后估值为55亿美元。

  东软望海于2017年底完成了第二轮融资,平安、泰康等保险机构两轮投资东软望海合计支付超过17亿元。2017年的此次增资较一年多之前平安对东软望海第一次投资时的估值增长了74%,东软望海投后估值超过45亿元。

  如今,东软这家市值超过百亿元的上市公司,已经如细胞裂变一样,成功孵化出多个创业公司。一旦这些创业公司上市成功,其市值空间非常值得期待。作为股东之一的东软集团也将由此获得更大的股权溢价和投资收益,进一步实现突破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