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股份朱建民:从爆炸中走出的科技创业家

2019-08-20 07:42:0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向红 朱翔

  他是科研狂人——实验中被炸断右腿也不退却,完成几十项科研成果和70多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多项国家技术空白,荣获中国化工界最高荣誉“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

  他是创业达人——主动“下海”转化科研成果,把靠8万元借款起步的校办工厂,发展成年营收74亿元的国内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全球最大的减水剂聚醚和晶硅切割液的制造商。

  他就是来自东北的奥克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奥克股份董事长朱建民。

  日前,在做客由上海证券报和约珥传媒联合打造的《直面掌门人》节目时,朱建民讲述了他和团队的科技创业历程以及所书写的奇迹。

  立志科研,腿被炸断也不退却

  朱建民对科研的热爱始于大学期间。

  1978年,他刚满18岁,幸运地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高考生,并被沈阳化工学院辽阳分院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录取。

  “我们这一代人特别珍惜学习机会。”朱建民回忆道,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大学期间,他和同学一起发奋读书。

  大二时,朱建民立下人生目标——“考取研究生,从事化工研究,成为科学家。”朱建民笑着说,“当时,根本没想到未来要做一个企业家。”

  大学毕业后,朱建民连续两次报考中科院某研究所研究生失利,但没有气馁,第三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8年,朱建民研究生毕业,进入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当了一名化学老师。“这是一所大专院校,当时并不以科研为主,但我坚持要搞科研。”朱建民说,他领衔创建了精细化工教研室并担任主任,同时,带领两名同事成立了环氧乙烷精深加工课题组。

  环氧乙烷催化聚合是朱建民读研究生时的课题,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待研究和攻关的领域依旧很多”,朱建民说,“化学很奇妙,不同的原子组合,不同的排列,得出的产品性能千差万别。”

  而环氧乙烷衍生的产品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包括香皂、牙膏、洗涤剂、矿泉水瓶等日用品,还有芯片、线路板等高端领域,甚至能在顶尖的生命科学中用于生命蛋白的修复。

  3年中,他们业余时间几乎都“泡”在实验室,设计分子结构、研究试验方案、筛选催化剂、优化合成条件……

  就在他们陶醉于科研之中时,一场大难悄悄降临。

  1991年7月24日中午,朱建民和同事顾不上吃午饭,继续埋头做着环氧特种聚醚合成放大试验。突然,一个2升暖水瓶般大的高压反应釜发生爆炸。

  此次爆炸的威力堪比炸弹,炸裂后的一块铁片在切断朱建民的右腿后,又穿破厚实的墙壁,落到隔壁办公室。

  由于失血过多,朱建民多日徘徊在鬼门关边缘,最后,虽然死里逃生,但被炸断的右腿已无法接上,留下了终身残疾。

  爆炸、伤残并没有动摇朱建民做科研的志向。出院后,他戴着假肢,一瘸一拐地回到实验室,继续他的环氧乙烷研究。

  转化成果,主动上“梁山”创业

  整天埋头于象牙塔做科研和试验,显然不是朱建民的最终目标。

  1992年,东方风来满眼春,全国创业潮起。尽管远在东北辽阳,朱建民还是敏锐地察觉到“早春”的气息,那个深藏心底的梦想终于迸发: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创业!他把想法向刘兆滨、董振鹏和盘托出,三人一拍即合。

  当年8月,学校批准了他们建立校办企业的申请。次月,辽阳奥克化学品公司(“奥克”取名于环氧乙烷化学的英文OXIRANCHEM的前两个字母读音)成立。这一年,朱建民32岁,刘兆滨30岁,董振鹏28岁。

  朱建民称这次创业为主动上“梁山”,“目的是想让科研成果能够尽快落地,发挥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之前,朱建民在科研成果转化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室小试技术对外转让价格低廉,一个只有几万元钱,还不容易回款;技术含量高的科研成果,有些企业吸收不了。

  奥克成立后,朱建民才知道什么是更大的困难——没钱。“厂房、设备、原材料,样样都要钱,但学校只同意借8万元启动资金,其他全靠自己筹措。”朱建民称当时的感觉是“上天无门,入地无孔,连跳楼的心都有”。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朱建民身残志坚的创业精神感动了许多人,一家银行行长特批了70万元的贷款,供应商赊销了价值近百万元的设备、土建安装和化工原材料。

  1993年3月23日,奥克的第一批环氧乙烷衍生的精细化工产品——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面世,当年实现298万元的销售收入和30万元的利润。

  “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内心充满了成就感。”朱建民说,这种成就感不仅坚定了他走科技创业之路,也为他从科研人员到企业家的身份转换埋下了种子。

  1999年下半年,由于学校隶属体制的变化,校办企业面临剥离或关停的抉择:是放弃一手创办的奥克,回到熟悉的大学教学岗位,还是辞掉公职继续创业发展奥克?

  最后,朱建民和三位搭档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后者,并由此掀开了奥克的新篇章。

  抢占市场,超前数年研发新产品

  到市场上真刀实枪去竞争,要比校办企业时的小打小闹更充满挑战。

  2000年,奥克已有环氧乙烷衍生产品200多种,看起来十分繁荣,但利润很薄,一年只有一二百万元。

  “这种‘中药铺式’的产品研发和经营肯定做不大。”朱建民结合奥克的创业历程和发展困惑,总结出9个字“大趋势、大市场、少竞争”,后来又增加了3个字“高端化”。

  而要做到这12个字,一定要有超前的市场眼光。朱建民盯上的第一个产品是要用到环氧乙烷衍生的光伏晶硅切割液。

  2003年,奥克在国内率先开发出光伏晶硅切割液。2004年开始,光伏行业大发展,奥克的晶硅切割液销量随之直线上升,7年间增长了近1500倍,占据着国内市场75%左右的份额。

  靠着光伏晶硅切割液,奥克股份快速崛起,2010年5月20日成功上市,不仅成为我国环氧乙烷精深加工行业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二家创业板上市公司。

  居安思危,在晶硅切割液供不应求的2007年,朱建民就把目光瞄准了第二个环氧乙烷的衍生品——减水剂聚醚单体。

  市场再次验证了朱建民的独到眼光。伴随着中国高铁建设,聚羧酸减水剂成了高铁混凝土必用产品。奥克的聚羧酸减水剂用聚醚单体迅速占领市场,并逐渐成为晶硅切割液之后新的主导产品,目前占公司营收80%以上。

  “我们做的许多科研和新产品开发,可能要几年甚至十年以后才能看到成效。”朱建民表示。

  2018年,奥克股份利用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为原料,成功生产出高纯级的碳酸乙烯酯(主要用于锂电池、水性涂料、新型工程材料等领域)。该产品的“固载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转化制备碳酸二甲酯/乙二醇绿色工艺”,在去年12月21日的成果鉴定会上,被中科院 4位院士一致认定为“世界首创,国际领先”。

  “我们是2009年开始关注和筹备这个项目的,2013年和中科院张锁江院士共同合作,又花了6年时间。”朱建民说,新产品对奥克股份未来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

  共创共享,做行业一流强企

  企业越做越大,朱建民也越发冷静,不时闭门思考,“奥克要什么?将来往哪里去?”

  过去27年的发展,奥克主要靠的是科技创业、共创共享。

  2000年,奥克成立,朱建民坚持不控股,只拿21%的股份,其他股份全给了创业团队和企业职工,有的员工拿不出钱入股,朱建民就借钱给他们。

  2010年,奥克股份上市,朱建民依旧坚持不控股,和创始团队、员工一起,集体在奥克集团持股,再通过奥克集团控股奥克股份。

  “财富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成果应该大家共同分享。”朱建民十分欣慰,最初一起创业的4个人,如今仍一起挽手前行。公司核心管理团队至今也无一人离职。

  下一个27年,奥克的路怎么走?

  “继续依靠科技创业、共创共享,这是奥克创业的初心,永远不会变。”朱建民说,科技创业是他们的追求,立足环氧乙烷创造价值是他们的战略定位。

  从读研究生时第一次接触环氧乙烷,30多年来,朱建民和科研团队围绕环氧乙烷开发了上百个衍生品,填补了多项国家技术空白。

  为降低化工行业周期性的影响,奥克股份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在东北、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进行了百万吨乙氧基化产能战略布局,企业规模目前在世界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奥克未来的目标是在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上力争鳌头,高端产品的营收占到企业全部营收的40%以上。”朱建民说,“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永无止境,需要奥克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和追求。”

  从小在部队长大的朱建民还有着浓浓的军人情怀,“军人的使命就是保家卫国。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我的梦想就是科技报国。”

  朱建民说,党的十九大为我们绘制了从现在起到2050年的新蓝图,带领我们踏上了新征程。“作为国家一分子,我们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最近,我们对奥克的使命进行了修改,明确提出到2035年要成为全球环氧乙烷精深加工产业中的一流的强企,为现代化强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