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不锈: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2019-10-29 07:54:5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子霖

  目前,太钢已经形成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800多项,其中120多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技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据公司董事长高建兵透露,类似“笔尖钢”“手撕钢”这些宝贝,太钢还储备了很多,将在适合的时候陆续推出,为国家、为太钢增光添彩。

  换手率0.2%,“织布机”式的股价走势,又是太钢不锈日常的一个交易日。从进入2019年的每股4.04元,到截至记者发稿时的每股3.85元,公司股价波动甚微,今年以来最高价格也不过每股5.53元。

  太钢不锈的股价表现,其实是资本市场对钢铁、煤炭等基础工业企业态度的一个缩影。“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等标签给这些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在A股机械制造、钢铁等行业上市公司中,股价与每股净资产“倒挂”、成交冷清都是常见现象。

  但是,在我国的工业体系中,基础工业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

  日前,上证报记者来到主厂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太钢。在这里,记者深切感受到了这家老牌钢铁企业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态度,对技术创新、装备升级、绿色发展的孜孜追求,以及在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方面所取得的可喜进步。

  太钢不锈董事长高建兵告诉记者,太钢是一家始建于1934年的老钢厂。新中国成立后,太钢被国家定位于发展特殊钢,我国第一块不锈钢、第一张电动机变压器铁芯用硅钢片、第一块电磁元件用纯铁等特种钢都诞生在太钢。70年来,太钢累计填补了上百项中国钢铁工业空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太钢不锈也逐步成长为全球不锈钢行业的领军企业。

  但是,太钢发展过程中始终绕不开两个天然短板:一是太钢地处内陆,远离国内主要钢材消费市场,物流成本比沿海地区同等规模钢厂要高很多;二是太钢是一个典型的城市钢厂,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增强,太钢的环保压力巨大。太钢要生存发展,就必须破解好这两大难题,补齐这两大短板,否则就没有出路。

  下好创新“先手棋”

  高建兵认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年来,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太钢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全力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研发出以高端特色不锈钢材料、先进不锈钢工艺制造技术和绿色发展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以创新破解生存难题,以创新补齐发展短板,实现了技术创新从追跑、跟跑到领跑的巨大转变。

  高建兵介绍说,多年以来,太钢始终坚持“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的战略目标不动摇,牢牢抓住创新这个“企业的命根子”,无论市场形势怎样变化,企业经营业绩怎样波动,一直保持不小于年销售额3%的研发费用投入,大力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的创新文化,激励科技人员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精心打造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色精品,靠“三高”产品有效补齐物流短板,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记者在太钢技术中心看到,这里有国家级理化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中试基地和16个科研实验室、14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高质量不锈钢板材技术开发”“含氮不锈钢生产工艺及品种开发”“以铁水为主原料生产不锈钢新技术开发与创新”等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太钢已经形成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800多项,其中120多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科技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75%以上。

  担起国企的创新责任

  太钢积极担当起国企的创新责任,把创新转化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紧盯国家战略需求,深度跟踪用钢行业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趋势,大力研发独有的、领先的高端特色产品,下真功夫干别人干不了、干不好的产品,勇于摘取不锈钢行业“皇冠”上的明珠。太钢成功研发的“笔尖钢”“手撕钢”等一系列高精尖新产品广为人知,成为叫响太钢品牌的亮丽名片。据高建兵透露,类似“笔尖钢”“手撕钢”这些宝贝,太钢还储备了很多,将在适合的时候陆续推出,为国家、为太钢增光添彩。

  高建兵说:“材料是‘制造之骨’,没有关键材料的创新,就不可能有中国制造的强大。作为国企,我们要勇于担当起自己的创新责任,用关键材料的创新,支撑中国制造走向强大,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追求。” 据介绍,太钢目前有18种特殊钢产品为国内首创,26种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40多种产品成功替代进口,高端产品创效占85%以上,不锈钢出口量全国第一。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高建兵说,创新能力不强是不少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但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其实并不缺少创新的资源,技术、人才、资金都不缺少,缺少的是把创新要素高效集成起来的体制机制。这就需要用改革的“点火器”,来点燃创新的新引擎,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让企业真正成为“我要创新”的主体。

  近年来,太钢持续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对内,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实行战略经营管理体制,每年组建数十个跨部门的联合开发团队,进行重点品种研发和重大项目攻关;对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终端用户建立贯通产学研用的创新联盟,增强协同创新能力。

  据了解,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太钢先后承担了数十项“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及省级科技项目。目前,太钢拥有以不锈钢为核心的系列专有技术、授权专利2757件,其中发明专利772件;主持制定了我国不锈钢产品70%的国家标准;太钢产品通过了系列国际标准认证,拥有走向全球市场的通行证。

  厚植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对于这一科学论断,太钢不锈的体会最为真切。

  太钢厚植创新人才成长土壤,对创新人才“有多大能耐,就给多大平台”,打通人才进步通道。在创新成果价值化和按效量化激励等方面大胆改革,推行以价值为导向的重大课题命题承包制,让科技人员自由组队、自主选题、按贡献参与分配,每年拿出不少于3000万元,对创新人才实行重奖激励、即时激励、精准激励。

  太钢推行包括科技人员、能工巧匠在内的首席师制,坚持定期评审,动态调整。首席师的待遇不低于科级干部,高级首席师的待遇不低于中层干部,太钢科学家和大工匠的待遇不低于集团高管,真正让人才既有恒产又有恒心,专心致志谋创新。

  自2013年起,太钢与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合作,借鉴世界一流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引入全员敬业度评估等管理工具,推进职工岗位技能测评提升工程,有针对性地提升全员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

  高建兵向记者介绍,面对环保硬约束,太钢多年来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在节能减排方面行动快、投入大、收效好。从2002年至今,太钢累计实施了140多个节能环保项目,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了90%以上,与城市实现共生共融,成为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

  目前,太钢正在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新要求,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变革,精心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决心超前实现“超低排放”目标,推动绿色发展水平由优秀向卓越迈进,成为城市和社会公众生态文明建设的“好伙伴”“好邻居”。

  高建兵深有感触地表示,太钢能取得今天的行业地位,科技创新是根本驱动力。企业要实现基业长青,创新永无止境。未来,太钢还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扎扎实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战略目标。“我们也有信心,依靠创新赢得资本市场对我们的青睐。”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