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更清 地更绿 筑就一座生态之城

2020-04-01 07:45:3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立

  安新县渔民张四喜,在10多年后又一次在白洋淀打捞到了鳑鲏鱼。当地人说,除了鳑鲏鱼,鳡鱼、鳜鱼也回来了。这些鱼类,只能在优于四类的水质中存活。“白洋淀水质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程钢说。

  白洋淀,九河下梢,华北之肾。2019年1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 年)》正式发布,提出要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综合治理,全面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2018年以来,针对白洋淀治理,雄安新区开展了“走遍雄安”活动,地毯式排查摸清污染底数;持续推进“洗脸工程”,清理白洋淀入淀河流两岸和新区三县村庄各类垃圾;开展白洋淀综合整治攻坚行动和白洋淀流域环境污染状况大排查等行动。

  继600多个有水纳污坑塘全部完成治理、排查整治13000多家“散乱污”企业、清理河道垃圾130.9万立方米后,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升级加力,目标是“确保一滴污水不进淀”。

  大力整治后,白洋淀的水质开始变清了。白洋淀淀区水质改善效果明显,流入白洋淀的3条河流摘掉了过去劣五类水质的“帽子”,湖心区水质达到了四类标准,主要污染物总磷和氨氮的浓度持续下降。

  在位于安新县北刘庄新村、由科融环境控股的栗子环境1号污水处理站,有两栋白色建筑甚是醒目,一座是新型的农村公厕,一座是污水处理站。栗子环境董事长薛立子用大号的塑料量杯从污水处理井舀出一杯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只见量杯里水质清澈透亮。“我们完成了27个村的管网建设与36台污水站的安装、出水和达标运行,日处理水量4850吨,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和全达标,可以确保没有一滴污水排入淀中。”薛立子说。

  此外,还有启迪环境、先河环保、首创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参与了雄安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

  在水变清的同时,雄安变得更“绿”了。如今,容城县李郎村已被“千年秀林”所环抱,一些村民成了植树员。一位村民告诉上证报:“现在树越来越多,天蓝了、鸟多了。多年不见的小蜥蜴、野兔越来越多,以前从没见过的山鸡,如今在‘千年秀林’里也很常见。”

  2017年11月以来,雄安新区累计完成造林30余万亩。2020年,新区将继续植树造林10万亩。雄安集团官网显示,相关的招投标工作已经开始。

  资金从哪里来?上证报从雄安新区了解到,雄安新区将继续采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千年秀林”建设。投资模式以市场化投资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由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作为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载体和运作平台,自行筹资加政府补贴,先行开展造林绿化,打好新区生态本底,用好国家储备林政策、各类支持政策和财政补贴。根据“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借鉴前期造林项目经验,采用设计、施工分别招标的组织方式,通过公开招标,优选信誉良好、实力强大、经验丰富、技术先进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参与新区生态建设。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以及新造林地植物的生长,林地的价值将逐渐显现,逐步引入相关市场主体进行多业态的经营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