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报观察经济运行变化

2020-04-30 14:20:27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陆辰羲

  截至4月29日,沪深A股上市公司达到3832家,除个别几家外,基本完成了年报披露工作。这些上市公司涵盖了国民经济全部90个行业, 其经营表现基本可以反映宏观经济的整体面貌。本报告基于上市公司年报,从微观数据出发,分析和观察经济运行的变化,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挑战不断,在错综复杂环境下,中国经济显示了强大韧性,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1%。经济运行中出现诸多积极变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新动能持续壮大,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显著,但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运行稳中趋缓、物价水平上涨较快、投资需求不振等难题。A股上市公司 整体保持了稳中向好的趋势,2019年共实现营业收入50.2万亿元,同比增长8.6%;实现净利润3.76万亿元,同比增长6.4%。从结构看,内部分化更加明显。

  (一)实体经济增长疲弱,金融业业绩明显改善

  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GDP和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处于下台阶的过程中,实体企业业绩整体面临较大压力。2019年,A股非金融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63万亿元,同比上升7.7%;实现净利润1.69万亿元,同比下降2.4%。

  在稳金融、稳杠杆政策助力下,金融企业实现较快增长,成为A股盈利的重要支撑。2019年,A股金融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0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实现净利润2.07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券商由于政策及市场环境改善,叠加低基数效应,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9.6%、65.0%;保险受益于减税政策利好及权益投资上涨,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增长15.2%、70.4%;银行基本面较为稳健,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2%、6.9%。

  (二)头部企业表现稳健

  2015年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下降,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因素有所弱化,结构性因素显得更为重要。此外,叠加去产能等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出台,当前我国行业集中度进入快速提升阶段。

  头部企业具有更突出的竞争优势、更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能够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中获益。2019年,以上证50、沪深300为代表的头部企业表现稳健,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8%、10.5%;净利润分别增长11.3%、10.7%。上证50、沪深300公司净利润增速已经连续两年好于中证500、中证1000等中小盘公司业绩,利润向龙头企业集中的效应开始显现。

  (三)产业结构继续调整

  过去一年,宏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7.1万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8.6万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万亿元,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占经济总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9.4%,高于第二产业22.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力量。

  从A股上市公司看,三次产业分化较为明显。第一产业受生猪养殖业拉动业绩表现亮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大幅增长22.2%、234.8%。如剔除畜牧业,其他第一产业公司营业收入增长5.8%,净利润下滑157.2%。由于第一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偏少,业绩波动大,对宏观经济的代表性相对较弱。第二产业工业企业业绩承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1%,增速较上年有所回落。同时,受市场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净利润下降7.4%。第三产业,包括房地产、金融、文化、信息技术、饮食等在内的服务业公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11.0%、13.4%。

  (四)行业分化明显

  从营业收入来看,以建筑装饰、化工、采掘行业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仍然是实体经济的中流砥柱,占实体经济的比重最大,分别达到5.6万亿、5.02万亿、3.91万亿元。同时,汽车行业虽然增长乏力,但是营收总额仍然达到2.61万亿,在各行业中排名第5。 此外,房地产、有色金属、钢铁等周期性行业也在上市公司的营收中占据重要地位,分别排名第6、第9和第11。

  从营收增速来看,各行业之间进一步分化。以房地产、农林牧渔、建筑装饰为代表的部分行业营收增速较快,分别达到19.2%、17.2%、15.6%。但与此同时,综合、通信、汽车等行业增长缓慢,同比去年增速为-0.3%、-0.8%、-2.6%。此外,医药生物行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增速也相对靠前。

  图7 2019年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分行业)

  从净利润水平来看,房地产、采掘、建筑装饰行业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在实体经济中的比重最大,分别达到2952亿、1963亿、1936亿元。此外,交通运输、化工、公用事业、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利润贡献也相对较大。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各行业也进一步分化。以农林牧渔、电气设备、轻工制造为代表的部分行业增幅较大,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97%、23%、22%。但与此同时,有色金属、钢铁、通信等行业的净利润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同比去年降幅达到41%、42%、132%。

  二、上市公司经营效益

  (一)实体经济盈利能力继续下行

  由于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不确定性增加,实体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滑。2019年实体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7.82%,较2018年下降0.65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自2016、2017年出现短暂回升后已经连续两年回落。对比实体经济与金融行业,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仍然不及金融行业,且两者差距较2017年呈现扩大趋势。

  图9 金融及非金融企业净资产收益率(%)

  分行业看,食品饮料、家用电器、建筑材料、农林牧渔等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在各行业中排名靠前,分别达到19.6%、16.2%、15.7%、14.5%,远高于位于第二梯队的行业。传媒和通信两个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最低,仅为-2.3%和-2.7%。

  从杜邦三因素来看,净利润率是非金融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的主要拖累项。2019年非金融企业净利润率为4.8%,较2018年下降0.41个百分点。资产周转率0.65次,相对于2018年的0.66次稍有回落。杠杆率60.92%,与2018年60.44%略有上升。进一步拆解净利润率,毛利率下降是主因,较2018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三项费用率均略有降低,但并不足以抵消毛利率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部分行业减税降费效果明显

  2015年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减税降费成为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2019年减税降费加速落实,全年减税降费数额超过两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2%,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充分发挥了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效用,在降低企业成本、扶持民营企业、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提振市场信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减税降费政策效果在上市公司层面也得以体现。2013年以来,上市公司支付的各项税费呈现低速增长的状态。尤其随着宏观减税降费措施的出台,2016年,上市公司的税费增速降至2.2%的低点,经过2018年的短暂上升之后,又趋于回落。2019年,上市公司合计支付各项税费3.55万亿,同比略增4.2%。

  从具体行业来看,2019年共计10个行业支付的税费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是汽车、国防军工及通信行业,同比分别下降14.7%、14.1%和8.8%。其中,汽车行业2019年的营收同比回落,可能是导致其税费降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汽车行业税费下降的幅度远大于营收回落的幅度,说明行业确实在减税降费政策中受益。此外,国防军工和通信行业都是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税费降低

  (三)研发支出快速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动能正逐渐从劳动力和资本向创新切换,研发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19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上市公司层面来看,研发支出亦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10年的887亿元,增长至今年的8224亿元。2019年度同比增长14.0%,与全国研发活动相比增速更快。

  分行业来看,计算机行业的研发投入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一。2019年,计算机行业的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8.36%,远高于位于第二梯队的通信、机械设备、国防军工及电气设备行业。休闲服务和房地产两个行业的研发投入最少,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仅为0.17%和0.17%。

  (四)经营现金流好转,筹资现金流紧张

  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实体企业经营现金流有所好转。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6.5%。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的比值为2.3,与上年相比提升0.35,反映出实体公司盈利的现金保障有所增强,盈利质量有所提高。

  尽管经营现金流有所好转,实体企业筹资现金流下滑明显。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筹资现金流为净流出,金额为0.39万亿元,这也是过去十年来首次出现筹资现金流净流出。其中,偿还借款较上年增加1.1万亿,而取得借款仅增加0.78万亿,是筹资现金流由净流入转为净流出的主要原因。

  受融资环境趋紧影响,上市公司投资活动活跃度有所降低。2019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投资现金流为3.2万亿元,同比略增3.3%。其中,资本开支同比增长8%,增速较2018年有所放缓。

  三、展望与建议

  从2019年报来看,A股上市公司整体上保持了稳中向好的趋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保持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结合上市公司面临的现状,下一步需要着力强化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多管齐下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度过难关。2020年一季度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爆发,疫情期间国际需求下滑、国内复工推迟,公司营业收入锐减,但地租利息、物料损耗、员工开支、利息等固定成本仍需支付。受此影响,一季度上市公司普遍出现业绩下滑、现金流压力增大等情况。一季度A股非金融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11.07%、58.46%。其中,餐饮业、服务业等消费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利润转负或接近零值;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减少30.62%,部分行业现金流处于断裂边缘。目前国际疫情仍未有效遏制,受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产业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部分上市公司盈利形势仍不容乐观。建议监管部门多管齐下,帮助受影响企业度过难关。首先,加快推进资本市场股权投资及服务。注重对第三产业相关企业、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第三产业吸纳较多劳动力,停工期间公司固定成本较高,相关行业业绩下滑显著。其次,积极发挥国家和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协同联动效应,带动社会资本扩大对第三产业、科创企业股权融资规模,鼓励加大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困难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投资力度。再次,强化交易所服务效率和政策灵活度。加强交易所与各地证监局和金融局、市场机构、其他金融基础设施的沟通,保持业务系统联通顺畅。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及地区,开设绿色通道,降低服务收费标准。最后,对于上半年申报的企业,酌情考虑放宽业绩要求,特别是进一步关注疫情对湖北、浙江等地拟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是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2019年,民营实体类上市公司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收入同比增长8.3%,净利润下滑1.2%,好于非金融企业整体水平。但从民营公司现金流看,随着融资环境趋紧,民营公司融资难症结仍然存在。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筹资现金流明显恶化,筹资性现金流减少2160亿。受此影响,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增速大幅下降,2019年资本开支同比仅增长2.6%,增速较去年下降近30个百分点,在宏观数据上对应着民间投资与制造业投资的断崖式下滑。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不可否认部分民营上市公司存在盲目扩张、热衷资本运作等问题,监管机构在强化监管的同时要避免政策误伤,对于踏踏实实专注于主业经营的民营上市公司,要给予更多政策支持,畅通融资渠道,促进民营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三是继续提升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受市场需求不足、工业品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实体类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已经连续两年回落,且与金融行业的差距较2017年呈现扩大趋势。未来仍需继续着力于提升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一方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各项成本,缓解实体企业经营压力;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快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

  四是为产业并购整合创造良好制度环境。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低波动阶段,结构性因素更为重要,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将是未来经济结构变化的趋势之一。特别是供给侧改革提出后,我国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中上游主要受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推动,下游主要由消费升级等因素主导。但总体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除了白色家电、部分高科技领域以及电信、能源等行政性垄断领域之外,大部分行业的整合之路还任重道远。资本市场大规模的并购重组有利于集中优质资产,实现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政策层面要继续为产业横向、纵向整合营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产业整合平台的作用,支持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并购进一步做大做强。

(本文作者系监管系统市场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