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光股份成三荣:做企业就像种树一样,重在根基

2020-08-19 07:42: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健

  从追赶到领先,再到行业内首创性地应用智能制造,沪光股份在外资巨头林立的汽车线束市场上,深深地烙下了“中国智造”的印记。

  谈及成功的经验,沪光股份董事长成三荣将之归结为一个简单的道理:“做企业就像种树一样,重在根基。如果从树苗长起来,台风都刮不断的。不生根,树就活不了;生了根,拔都拔不走。”

  如今,已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沪光股份蓄势待发,以电动化、智慧化和全球化为目标,立志成为汽车线束行业的全球领先者。“通过我们现有的创新,把全球一定的市场份额拿到手上。现在,重中之重是全球化布局,走出去。”成三荣说。

  从零起步,追赶外资

  1988年,上汽大众一厂的总装车间建成投产,开始批量生产。在那个汽车尚未普及的时代,成三荣已察觉到汽车线束国产化的商机。

  “当时,大众要反哺地方一些项目,比如冲压件、线束。我那时在镇上的线束厂工作,也不知道线束是什么,就觉得很简单。后来,经过德国工程师的讲解,才知道线束直接影响汽车的稳定性,立马感觉到商机来了。”成三荣回忆道。

  于是,年仅26岁的成三荣从老家上海安亭的乡镇企业辞职下海,来到几十公里外的江苏昆山创业。

  说起创业之初的经历,成三荣笑称受到了两个“万元”的“诱惑”。

  “最初也没想到要搞得怎么样,就是想弄个万元户。那时候,1万元存银行5年,每个月的利息就有80多元,比工资还高。”成三荣笑着说,“昆山当时可以个人承包集体企业,还能给1万元钱免息用3年,实际上我们也没用到3年,赚到钱就先还掉了。我们就这样被吸引过来了。”

  不过,真正进入线束行业后,面对国内线束产品在技术和市场上的整体落后,成三荣油然而生了一种不服输的信念,“都说这个行业是外资的,中国企业插不上话,我就不相信这是个永久的神话,我要打破它、颠覆它。”

  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追赶之路。

  面对汽车内部存在的震动、摩擦、油污、高热、电磁辐射等复杂工况,只有具备耐热、耐寒、耐磨、抗干扰等功能的线束,才能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和稳定。彼时,中国汽车线束行业刚刚起步,工艺简单、工装简陋,使用国产线束的汽车故障频发。

  “这几十年,尤其是近十多年,我基本上每天5点半前到公司。我一直想着自己要勤奋,要多去研究。”正是凭借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钻研,成三荣带领沪光股份一步一步地走向全球汽车线束行业的舞台中央。

  “沪光从工程机械做到卡车,从卡车做到轿车。轿车从国内品牌做到合资品牌,到现在给大众、奔驰、奥迪、通用、福特批量供货,沪光是这些车企整车线束研发、生产供应商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成三荣称。

  前瞻性布局,换道领跑

  如果说,在传统燃油汽车时代,沪光股份开始从零追赶外资,那么,在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下称“新四化”)转型的现阶段,沪光股份的身份则从追赶者变为领跑者。

  “‘新四化’对汽车线束的影响很大,比如新能源汽车,没有动力总成到仪表盘的线束,但要用高压线束,这个价值是前者的好几倍,也是行业内公认的盈利增长点。”成三荣介绍,“智能网联、无人驾驶都会用到大量的线束,所以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传统汽车电子领域,单车线束产品平均总值约2000元。按中汽协数据,201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以此计算,仅2019年我国汽车线束产品的年需求量便超过510亿元。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通常使用高达600V或更高的驱动电压,远高于燃油汽车的12V电压,对线束的耐压性和密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沪光股份提前布局高压线束,在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取得了先发优势,受到主流高端车企的认可。目前,公司已经向上汽通用、上汽集团批量提供高压线束,获得了上汽大众三款纯电动车型的高压线束定点和北京奔驰高压线束平台定点供应商资格。

  得益于成三荣的预见性和战略性眼光,沪光股份的经营在汽车行业阶段性调整的背景下,始终保持着稳健的增长。

  据招股书,公司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3.99亿元增至2019年的16.32亿元。行业大环境趋冷,沪光股份营收不降反升,其秘诀便是新能源汽车高压线束项目实现一定规模收入,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对于下一步,成三荣已经为沪光股份制定了明确方向——轻量化和精细化。

  “我们想通过创新把线束做细做轻。汽车的电控系统越来越多,线束越细就能有更多的回路,比如我们把自动化应用在插端子上,能把0.35毫米的导线改良成0.13毫米。至于轻量化,相关技术拿到了国家的发明专利,别的企业还没开始做,我们就已经开始供货了。我认为,一定要大踏步地朝这方向前进。”成三荣表示。

  智慧化改造,颠覆行业

  虽然沪光股份已经成为国内汽车线束行业的翘楚,但成三荣始终保持着行稳致远的经营理念。

  如何实现稳步发展?在成三荣看来,必须以高科技含量及高附加值产品为支柱,通过内涵增长和外延扩张,持续提升沪光股份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

  此外,成三荣还强调了智能制造的应用潜力:“我一直认为,沪光要在行业里有差异化优势,要有创新的改造,所以我们的智能制造应用是行业内领先的。”

  自2008年起,沪光股份就将信息化及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及生产制造,采取以机器换人的方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逐步向“智”造型企业转型升级。随着2015年我国全面推进制造强国战略,沪光股份加快了智能化步伐,利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备、智能物流系统等技术,在仓储、物流、加工及装备等生产环节不断突破效率瓶颈。

  目前,沪光股份的智能制造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其汽车线束智能工厂在2017年被工信部评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获得了主要客户的高度认可。

  “我们改造后的产线,从原来的近200个人,减少到现在的20个人,不仅人工大幅缩减,而且产能还提升了。高压线束生产过程已经高度自动化,一个员工可以操作几条流水线,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谈及智能制造,成三荣显得志得意满。

  谈及下阶段的打算,成三荣坦言,沪光股份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还需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希望沪光未来几年能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实现腾飞,让企业的发展路子和空间都更加宽广,在全球的汽车线束行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沪光股份此次IPO募资主要用于“整车线束智能生产项目”和“新建自用全自动仓库”。成三荣表示,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智能化经验,募投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推进公司的智能制造进程,加快转型升级。“我们还要继续升级,因为汽车在改变,我们也要及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