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倾听历史的回响和未来的召唤

2020-08-26 07:48:56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文彬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一经提出,迅速响彻深圳,传遍全国。在这个口号的带动下,深圳在建设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时,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速度。

  在1984年、1992年两次到南方视察广东、深圳后,邓小平留下了足以穿透历史的精辟评语:“深圳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敢闯!”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是深圳特区短短40年就奇迹般崛起的成功基因所在。

  从“杀出一条血路”走向“闯出一条新路”,40年来,深圳特区始终埋头探索新路。这条路上没有前人足迹,只有坚定向前、踏实苦干、披荆斩棘,才能闯出一番新天地。“向前走,莫回头”——在中国改革开放蛇口博物馆,这六个大字呈现在一面墙上,令人难忘。

  没有人会忘记,1979年7月8日的那一声“春雷”——10吨炸药的隆隆巨响拉开了蛇口开山镇海的帷幕,这是深圳的破壳新生,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

  没有人会忘记,一年之后的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世界为之惊叹:“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今天,深圳特区迎来建立40周年,昔日的小渔村早已蝶变为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漫步深圳蛇口,耸立的高楼大厦和喧嚣的车水马龙,甚至淹没了海边的潮浪声,却让坐落于一角的中国改革开放蛇口博物馆显得更为静谧。

  走进博物馆,珍贵的历史影像唤回了那个筚路蓝缕、热火朝天的时代,让人听到开创者、奋斗者们留下的历史回响,依然荡气回肠、振聋发聩!

  时移世易,沧桑巨变。深圳特区早已度过了拓荒,站在了更高的舞台,肩负起更重要的使命,但是,这些刻在历史回音壁上的声音,依然没有理由忘却。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简单的口号,其实并不简单。光喊出这12个字,就不是一件顺利的事。

  提及深圳,就不能忘记一个人——曾担任蛇口工业区总指挥的袁庚。改革开放之初,以袁庚为代表的蛇口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誓要闯出一片天。

  1979年8月,蛇口工业区600米长的顺岸码头工程动工。先是采取惯用的平均主义奖励办法,工人积极性不高,每人每天只运泥20至30车。为加快工程进度,承建商从当年10月份起实行奖励制度,即完成定额者每车奖励2分钱,超过定额者每车奖励4分钱。由此开启了“4分钱惊动中南海”的故事。

  实行这一奖励制度,让任务提前一个月完成,为国家多创造的价值达130万元,但该制度却被有关部门以“滥发奖金”为由勒令停止,工人积极性顿时受挫,工程进度又明显变慢。随后,一份“关于蛇口码头延误工程”的内参,送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案头。在中央领导批示奖金办法可行后,制度恢复并推广。此后,一批项目提前竣工,“蛇口效率”也成了外商来此投资的一个先决条件。

  袁庚并不满足于在物质上的激励,他更想从精神层面进一步激发建设蛇口的热情,比如,用一个响亮的口号来提升凝聚力和号召力。

  1980年3月,在从香港到蛇口的船上,袁庚草拟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法律,顾客就是皇帝”四句话。经过修订后,最终删掉了后面两句。

  一个星期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用红漆写在三合板上,竖立在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等几栋楼房前。但仅在两三天后,这个标牌就被当地农民拆掉当柴火烧了。

  大半年之后,袁庚在一次培训讲话时又重提这个口号。不久,在蛇口最热闹的商业街口,一块一米多高的标语牌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上面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然而在无数的争议之下,这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标牌在半年后悄悄拆下。

  1982年,在前往蛇口码头的必经之路上,一块上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牌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此后便一直矗立20多年。

  1984年1月,袁庚向前来视察蛇口工业区的邓小平做汇报,最后特别请示这句口号对不对。老人家回答:对!

  简单的12个字,经过4年左右的时间终于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袁庚长舒了一口气。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这句口号有着特殊的意义:如果说蛇口开山炮响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春雷,那么,这句呐喊被誉为“冲破旧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这也是“蛇口精神”的一个缩影,这块矗立的标牌,成为一代创业者和奋斗者的精神图腾。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一经提出,迅速响彻深圳,传遍全国。在这个口号的带动下,深圳在建设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时,创下了三天一层楼的速度。

  “敢为天下先”

  走进深圳证券交易所金融博览中心,犹如走进新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长廊,一张张图片、一幅幅史料,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在博览中心的一角,数个大小不同的铜钟依次排列。这是深交所成立30年来使用过的铜钟,从小到大,谱写着深圳证券市场一步步从弱到强的成长曲。

  深交所的酝酿始于1988年。当年5月,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率团到欧洲招商引资,回国后就提出了在特区建立资本市场的设想。

  彼时,“资本市场”仍是一个非常陌生、更是非常敏感的词。不过,深圳还是拿出了敢闯敢试的勇气。同年11月,深圳市成立了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副市长张鸿义任组长,禹国刚任专家组组长;11月15日,深圳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同意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批复》。

  1990年8月18日,深圳证券登记公司成立。事实上,这一天原本也是深交所计划开业的日子,但最终被否定。其后,深圳市又计划在10月13日开业,也未能如愿。

  等到11月中旬,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备组负责人王健听说上海证券交易所已获批准,并将于12月开业,他心急如焚。11月21日,他找到李灏,李灏沉思了一下说:明天就去现场决定。

  次日,李灏带着深圳市市长郑良玉来到深交所筹备现场,他进门第一句话就说:“今天就是来拍板的!”

  王健、禹国刚等建议,要立即开业,尽早结束深圳股市的混乱状况;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北京层面还没批准就开业,问起来恐怕不好交待。

  当时,李灏问了几个问题:第一,成立证券交易所对股市规范有好处吗?答曰有;第二,准备怎么样了,交易大厅、计算机等行不行?答曰没问题;第三,既然如此,为何不开业?答曰上级没批准开不了。

  李灏再问:如果我拍板,你们什么时候可以开业?王健和禹国刚几乎同时回答:您今天拍板,我们明天就可以开业!

  李灏说,好,北京方面会有通盘考虑,但我们是特区,特区特办,我们叫试营业。

  “再给你们9天时间,12月1日试营业。”李灏说。在准备离开时,李灏又表示,此事今天就拍板定了,以后不再开会研究。

  1990年12月1日9点整,深圳国际信托大厦15层,王健敲响了深交所试营业的钟声。

  试营业当天,由于老5股没有办好托管手续等原因,只有深安达(现在更名为*ST国农)1只股票“试营业”。钟声过后,整个上午无任何报盘交易,空市开盘。难堪的局面直到下午才得到开解:国投基金部出市代表温彤筠和有色证券部出市代表伍德民完成了第一笔交易——深安达成交了5笔8000股。

  深交所“先生孩子后领证”的窘境,也在次年得到圆满解决。1991年4月11日,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7月3日定为正式开业日。

  30年来,深交所不断探索前行,务实创新,上市企业从最早的“老5股”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家,上市公司数量、股票市价总值都位于世界前列。而立之年的深交所,又开始推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未来的道路更加光明。

  深交所的创立,是深圳特区砥砺前行的一个缩影。在1984年、1992年两次到南方视察广东、深圳后,邓小平留下了足以穿透历史的精辟评语:“深圳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敢闯!”

  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是深圳特区短短40年就奇迹般崛起的成功基因所在。

  “深圳,你被谁抛弃?”

  当21世纪的钟声敲响,世界经济发展进入新格局。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全方位对外开放加速推进,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新形势下,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变得相对弱化,“特区不特”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已经成为客观现实。

  在此背景下,一场围绕深圳被抛弃的“世纪大讨论”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2002年11月16日下午,署名“我为伊狂”的长篇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首次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新华网发展论坛发表,此后迅速在全网扩散。

  全文洋洋洒洒1.8万字,虽然从几家大公司“迁都”的坊间传闻出发,也有较多欠妥之实,但由此提出的问题和引发的思考,触动了很多关心和关注深圳特区的人。

  “深圳,你被谁抛弃?”一语惊人。这一来自于民间的声音,引爆了一座城市的集体情绪,也唤起了整个城市的忧患意识。

  该文发出之后两个月,一场官方和民间的对话再次将大讨论推向高潮。2003年1月9日,时任深圳市市长于幼军与网名为“我为伊狂”的呙中校进行了坦承的面对面交流和对话。

  于幼军表示,只要深圳人自己不抛弃深圳,谁也抛弃不了深圳!“骄兵必败、哀兵必胜。”于幼军说,带一支哀兵要远远好过带一支骄兵。缺乏忧患意识、老以为自己是第一,这不好,这样的队伍没有战斗力。深圳想打造一支哀兵队伍,继续卧薪尝胆、奋发有为、励精图治。

  一篇网文引发了一场“世纪大讨论”:深圳,你被谁抛弃?

  此后,中央也给深圳吃了一颗“定心丸”。2003年7月,温家宝就任国务院总理后首次视察深圳时表示,今后深圳仍然可以作为新形势下改革的试验地、开放的窗口,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些重要的改革还可以放在深圳进行试验、进行试点。

  2005年9月中旬,温家宝表示,中央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变。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还要办得更好。

  2010年,深圳撤关,特区扩容到全市辖区范围。深圳特区不断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探索新的前行道路,从未被抛弃。

  在不断获得更多新成就的同时,深圳也获得更多的赞美之声。但尽管如此,“深圳,你被谁抛弃”的声音,依然不能被“抛弃”,反而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这个声音会激励深圳不断勇往直前。

  “向前走,莫回头”

  从“杀出一条血路”走向“闯出一条新路”,40年来,深圳特区始终埋头探索新路。这条路上没有前人足迹,只有坚定向前、踏实苦干、披荆斩棘,才能闯出一番新天地。

  对于深圳取得的成就,英国《经济学人》曾不吝赞美之词:“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头号成功典范莫过于‘深圳奇迹’。”

  鲜花和赞美,是对既有成绩的肯定,但如果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性,就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向前走,莫回头”——在中国改革开放蛇口博物馆,有六个大字呈现在一面墙上,令人难忘。这是袁庚的一句口头禅。1993年3月,袁庚从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岗位上离休,留下一句话——“向前走,莫回头”。这6个字蕴含双关,这是他对改革实践的凝练。不要后退,后退没有出路。2016年1月,袁庚老人离世。世上再无袁庚,改革仍在进行。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2010年,深圳前海以“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目标定位,实行了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成为“特区中的特区”。

  2014年,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其中包含深圳前海蛇口片区。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深圳勇于扛起当好改革开放“窗口”“试验田”“排头兵”“示范区”的伟大使命,蹄疾步稳向前迈进。

  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第一站就来到深圳,对深圳寄予殷殷厚望。在这里,总书记向世界发出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宣示。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深圳视察指导,在这里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

  不忘来时路,每前行一步,就抵达一个新的起点;前行路上仍有困难曲折,但只要坚定信念,坚守初心,就能劈波斩浪驶向光辉未来。

  距离深交所新大楼不远处,就是莲花山。莲花山顶,邓小平塑像昂首阔步,坚毅从容。山下铺展的就是改革开放创造的深圳奇迹:雨后春笋般的现代化高楼改写着都市天际线,充满魅力、动力和活力的国际化创新之城掩映在竞放的簕杜鹃之间,蓬勃向上、生机盎然,仿佛演奏着春天的故事的永恒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