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谷物流卢宗俊:做别人看得见、够不着的生意

2020-09-29 07:51: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礼文

  无论是特立独行地闯入内贸集装箱物流“赛道”,还是率先引入信息化管理提升效率,在公司董事长卢宗俊的掌舵之下,中谷物流犹如一艘带有导航系统的“航舰”,总能“快人一步”找到前行方向,并一举拔得头筹。

  倘若躺在年均10%至20%的行业增速上,综合运力全球排名第13、国内排名前3的实力,令中谷物流保持在既定道路上稳健发展并不难,但在这名物流专业科班出身的“行家”眼中,集装箱的市场绝不仅此。“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在于,做别人即便是看到了,也做不了、够不着的事,才能获取超额利润。”

  “集装箱是一个载体,是一个渠道,更是一个活动的仓库。”基于对所处行业的独到见解,如今,卢宗俊为中谷物流勾勒出一幅别样新蓝图——“用集装箱改变中国物流方式”。

  差异化:“存量”之中找“变量”

  与纯粹为实现财富梦想而创业的企业家不同,卢宗俊将其放弃央企“铁饭碗”下海经商的缘由概括为“临危受命”。

  2003年,国资委迈出了对央企的整合与重组步伐,卢宗俊所任职的央企下属海运公司正在其列。改制过程中,公司不少员工被推向市场面临二次就业。带着其中的36名同仁,时任公司副总的卢宗俊创立了中谷物流,由此踏进内贸集装箱物流这片新天地。

  彼时,国内航运市场已被国企巨头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中谷物流若要求得生机,唯有用“差异化发展”破题。“当时的行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远洋航运业务,于是,我们把发展目标锁定在了内贸航运方向上,并以集装箱多式联运为主业,建立起了差异化竞争思路。”

  在卢宗俊看来,广袤的神州大地,对于发展大宗商品物流有着天然优势。“中国各地域出产的商品存在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如北方地区以玉米、大米、大豆等粮食类大宗商品为主,呈现‘北粮南运’的粮食物流态势;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材、造纸、中药等产业为主;西部地区以煤炭、矿石、钢材等矿产资源类商品为主;东部地区以纺织、化工、机械仪器等轻工业制品为主。由此,市场对于不同地域的商品需求带动了大宗商品的物流需求。”

  但过去,内贸航运物流长期以低成本的干散货运输为主,这种方式因高损耗、高污染等问题而备受诟病。例如在煤炭运输过程中,一旦遇到大风或恶劣天气,运输损耗可高达5%至10%。面对行业窘境,卢宗俊认为,将集装箱多式联运引入内贸物流市场不失为解决之道。

  “密封集装箱通过整箱交接方式节省仓储成本,从而减少中间环节及换装可能带来的货物损坏及损失。”据卢宗俊介绍,多式联运是依托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有效衔接,提供全程一体化组织的货物运输服务。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最难的就是标准,而集装箱则是标准化的产物。因此,集装箱多式联运具备高效益、高效率、高协作等特征。

  谈及这种现代化物流模式的优势,卢宗俊举例说,比如一批从大连运往广州的货物,铁路运输的成本每吨460元,而海运每吨仅需70元,尽管前者最多能节省两天时间,但集装箱航运大幅降低了货运成本,两者相差超过5倍。“更为关键的是,对于大宗商品货主而言,速度往往不是他们关注的首要因素,准时准点才是核心。”

  清晰的市场研判,源于卢宗俊对市场的深度观察。他认为,从运输货物的重量出发,0公斤至30公斤为包裹物流,以顺丰和“四通一达”为代表企业;30公斤至3吨为厢式物流,以德邦、京东为代表企业;3吨以上则是集装箱物流的天下,这一领域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都逐渐使用集装箱进行运输。

  敏锐的洞察力,令卢宗俊带领团队实现快速发展。经过17年的发展,中谷物流通过港口、航线、联运线路的有机结合,已经构筑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物流体系,港口体系覆盖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与超过50个内河港口;拥有超过60条中国沿海航线、超过30条长江航线、超过160条珠江航线;航线通达全国沿海及各江河流域的主要水系,构成了“一纵两横”结构、班期稳定、覆盖面广的航线网络。

  信息化:变“体力活”为“技术活”

  物流是一项“体力活”,在卢宗俊长达20余年的职业生涯里,类似的误解不绝如缕。但与物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卢宗俊却说,它是一个“技术活”。

  “在所有航运方式中,集装箱航运是技术含金量最高的一种,需要团队具备信息化、数据化、单证化的管理能力。”但在实际运输过程当中,集装箱的记录追踪被卢宗俊认为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我们每年要运输1000多万个标准集装箱,丢失一个集装箱,连同货值的损失高达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这样的情况在过去时有发生。”

  卢宗俊感到,提升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2004年,为了建立起适应集装箱物流体系的稳定高效的信息系统,中谷物流开始招揽人才。在此过程中,卢宗俊相中了一家国企的业务骨干。为了引入这名技术人才,卢宗俊自掏腰包,为其在上海购买了一套房产。

  关键人才的到来,令中谷物流的业务效率有了质的飞跃。卢宗俊介绍说:“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物流业务综合管理平台,覆盖了订舱管理、集装箱管理、船舶管理、陆路运输管理、驳运管理、运价管理等核心业务环节,贯穿订舱等各个方面,基本实现对集装箱物流完整业务流程的信息监控、跟踪及资源调度。”

  卢宗俊进一步举例说,如在集装箱管理环节,管理人员可实时掌控集装箱动态、在线查询集装箱外观、备注残损集装箱等功能;还可以通过手机端,实时上传集装箱残损照片,方便集装箱维护修理并为修箱定损追索等提供依据。在客户端,通过网页版及手机APP客户端,客户可以进行运价查询、在线下单、订单修改、在线发票申请、在线理赔、船期查询等一系列操作。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公司近年来‘门到门’业务规模提升,陆运集装箱卡车运力不断上升,实现了为工、农、商、贸提供高效、快捷、绿色环保的全程运输。”卢宗俊表示,根据订舱指令,公司可以就近安排车队提取集装箱至客户处,装箱后通过“公路+铁路”运输至始发港集装箱码头堆场,通过海运、水运方式至目的地港口(可能通过中转港),再由“公路+铁路”运输至收货方,确认并签收。

  在信息化技术的加持之下,中谷物流已成为集装箱班轮、物流、船舶管理、船员管理、港口码头、实体投资等板块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实体企业。2019年,中谷物流在各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000万TEU,占据全国内贸集装箱吞吐量比例超过五分之一。

  平台化:化“重资产”为“轻服务”

  创业17年时间里,卢宗俊的新思路总是成为同行模仿复制的对象。如何构筑让同行看得见、却够不着的“高壁垒”,成为他脑海中思考的新问题。

  找到清晰的自我定位,往往是实现突破的第一步。“中谷物流是一家集装箱物流公司,而不仅仅是一家海运公司。”卢宗俊由此判断认为,集装箱除了作为物流运输环节的承载工具,还可用作提供仓储服务,储存纸浆、粮食、建筑材料、煤炭、化工产品等多品类的货物。

  “集装箱移动方便,易于进行装卸和运输,单箱所占空间较小,可以重复多次使用。通过集装箱储存货物可以减少货品集港、集货的时间,缩短转运周期,节省资金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在卢宗俊看来,未来,集装箱仓储服务业务有望成为集装箱物流企业的附加服务之一,在实现保障存放货品安全和品质的基础上,实现快速流通降低存放和物流的综合成本。

  而“平台化”模式,则是卢宗俊关于中谷物流的最终畅想。“目前,共有130多条轮船、2万多辆货车以及几百万个集装箱支撑公司的物流业务,公司仅自持其中一半的轮船资产。”按照卢宗俊的规划,未来中谷物流只掌握集装箱和货物,而其他重资产的运输工具均采取合作方式。“也就是说,根据订舱情况,中谷物流将集装箱物流业务分配给合作的车队、船队,从中收取平台管理费。”

  “全国能买得起几百万个集装箱的企业屈指可数,即便是买得起也无法实现全程跟踪,而这些正是中谷物流未来发展的‘撒手锏’。”卢宗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