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排放权交易所董事局主席邱彪:观念突破是碳减排关键

2021-04-29 11:09:14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张问之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问之)“希望中国减排能够开始改变突破,不要再用‘杀价’思维来考虑减排的价格。正好相反,减排成本提升反而能够倒逼企业、全社会做出改变,激发动能,从而助力全国减排目标的实现。”4月27日,就“碳达峰、碳中和”话题,香港排放权交易所董事局主席邱彪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直言道。

  资料显示,香港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简称“香港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于2012年,是香港领先和唯一的环境资源产品交易平台营运机构,主要服务包括各类低碳产品的交易、结算及交割、存管及节能减排相关资讯与技术咨询服务。2014年,香港排放权交易所与环球能源资源旗下香港碳权暨碳汇交易公司联合推出香港首个“炒碳”平台。

  在邱彪看来,尽管“碳中和、碳达峰”提法较新,但我国注重温室气体减排已有二十多年。而目前国内碳汇(注: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低位。碳汇定价与国际接轨,成本提升对企业减排意愿的影响是必然的,但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阵痛期。

  “鉴于中国碳交易市场已具规模,全国统一市场实际运行后,中国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整体碳项目投资市场空间预计将达到90亿元至180亿元。”谈及我国碳交易未来的发展潜力,邱彪说道。

  与工业减排不同,他将目光投向了“林业碳汇”。2013年香港排放权交易所与国家级林权及林业资源交易平台“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展开林业碳汇市场战略合作;2014年起,直接投资开发林业碳汇CCER(注:经国家核证的减排量,可作为清缴配额用于履约,抵消企业部分实际排放量,因而具有市场交易价值)项目。

  据邱彪介绍,林业碳汇项目从调研到撰写相关报告平均周期在两年以上,但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于,不仅让森林本身创造了经济价值,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据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显示,中国森林碳储量为5.5Gt,开展森林碳汇项目拥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此外,他对区块链技术在碳汇领域的应用抱有很高期待。在他看来“区块链+碳汇”形成碳汇公链,将解决碳汇交易的流动性问题,从而有助于碳汇交易统一大市场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