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已获法院受理 紫光集团未来谁主沉浮

2021-07-17 09:26:3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乔琪

  继上周被申请破产重整后,刚过一周就获法院受理,清华系旗下的紫光集团迎来了涅槃重生的曙光。

  7月16日晚,紫光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国微、学大教育等先后发布公告,公司收到股东紫光集团告知函,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相关债权人对紫光集团的重整申请,并指定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紫光集团管理人。这意味着紫光集团处理债务危机获得重大进展。

  迅速获得受理

  7月9日,债权人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向北京一中院提出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理由是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一周后的7月16日,法院就裁定受理这个重整申请。

  北京博星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光华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申请到受理,紫光集团的破产重整仅用了一周时间,这在业界算是比较快的。“应该是前期包括债务人、投资人、法院等各方已有较充分的沟通,已有基本重整方案,所以法院受理较快”。

  据披露,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团总负债规模达到2029.38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1192.11亿元,短期借款和1年以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达到794.28亿元。巨额债务压顶,紫光集团用常规手段难以化解,去年底该集团出现债券违约的流动性危机。

  “紫光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度融资带来的债务困境。”业内人士坦言,从2013年至今的8年时间里,紫光集团发起并购近60起,投入资金超过千亿元,通过动用大量资产收购,使得集团累计负债规模过大,融资结构失衡。上述人士也提到,也正是源于之前大规模的并购投资,让紫光集团成为诸多“造芯”企业中,布局最早且涵盖产业链上的设计、生产、测试等环节的企业。

  如何化解巨额债务?破产重整是一把利器。上海证券报曾刊发《破产重整风起云涌 近百家A股公司借力求新生》的报道。据当时统计,2019年至2020年9月,沪深两市涉及破产重整的上市公司已接近100家。诸多公司通过破产重整获得新生。

  颇具重整价值

  紫光集团手握一手好牌,颇具重整价值。

  公开资料显示,紫光集团是清华大学旗下高科技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从芯片到云服务的高科技产业生态链,旗下业务主要包括芯片研发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基础平台与网络平台、终端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天眼查显示,紫光集团旗下控制企业超300家,间接参股企业超1000家。

  在集成电路领域,紫光集团拥有紫光国微、紫光展锐、长江储存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子公司。其中,下属芯片企业紫光展锐的芯片在功能机市场占有率76.92%,位列全球第一。紫光国微则是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特种集成电路方面,旗下子公司深圳国微电子有着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齐全的产品线。

  作为紫光集团云网板块的核心企业,紫光股份是全球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智能应用服务的领先者,公司及旗下新华三集团近年来加速拓展物联网、智慧云等业务。紫光集团旗下学大教育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约为1亿元至1.3亿元,同比增长127.97%至196.36%。

  杨光华表示,从目前紫光集团旗下芯片制造等资产看,都是政策鼓励加快发展的行业,有一定核心竞争力,具有明确的重整价值。此外,通过重整挽救紫光集团,促进芯片制造产业更为健康发展,重整制度挽救有价值困境企业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凸显重整制度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价值。“待重整实施完毕后,紫光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将得到调整,运营负担、经营管理能力也将进一步减轻、优化。”杨光华说。

  未来谁主沉浮

  手握众多优良资产,紫光集团的破产重整也广受市场关注。哪些战投来充当白衣骑士?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实质推进债务风险化解,紫光集团从2021年1月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战略投资者进行了广泛的接触,绝大多数投资人认为从紫光集团债务规模、持续投入、债权人的构成、利益诉求等方面看,通过司法重整促使企业轻装上阵是企业发展重回正轨的必然选择。

  按照有关法律要求,法院裁定紫光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将指定管理人;管理人在法院监督下,将积极开展战投招募工作,引进具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承接紫光集团的优质核心产业,保障下属核心产业得以继续发展、平稳过渡。

  “管理人很快就将依法全面接管紫光集团,这不仅仅是开展工作的需要,也是对紫光集团人员、资产、业务的一种全面保护,是对全体利益相关人负责的必然要求。”业内一位资深人士表示。

  杨光华表示,有着产业和政府背景的资金作为重整投资人,不但可以为紫光集团重整提供资金支持,为其注入管理和战略资源,也有能力整合与运营紫光集团的业务与资产,使重整后的紫光集团可以重新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