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开沃土 “埔”玉成器——广州黄埔:从涓滴汇流到龙头浮水

2022-02-25 07:44: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文彬

 

 

  广州开发区科学城

  不久前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开幕式中以中国24节气串起的倒计时环节令人回味无穷,其间,一个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龙头带着水花浮出水面惊艳亮相,令人印象深刻。

  这个龙舟龙头“非遗”之作,正是来自广州市黄埔区。作为广州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的地方,黄埔区不仅是广州资本市场的“龙头”,也是全国经济开发区的一个高地。

  从1984年2万元经费起步,到如今工业总产值冲刺万亿元大关的制造业强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以下统称为“广州开发区”)蝶变而生,截至去年底,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70家,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2万亿元。

  半年前,广州开发区提出四个“万亿”计划,为这个“摇篮”孕育更多资本市场“埔公英”种子,提供了更充足的养分。

  “万亿”大计

  2月8日,广州开发区举办第一季度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活动,总投资达1203亿元,预计达产产值(营业收入)约2349亿元,拉开了新一年该区冲刺四个“万亿”计划的大幕。

  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勇表示,该区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狠抓重大生产力骨干项目的落地、投产和产能释放,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

  去年8月,广州开发区正式提出实施四个“万亿”计划——“万亿制造”“万亿国资”“万亿固投”“万亿商品”。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万亿制造”,不是“一万亿制造”,而是“万亿级制造”,未来可能是3万亿元、5万亿元的规模。

  今年广州两会首提“制造业立市”,提出以重点项目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为广州“工业一哥”,广州开发区要走前列、作示范,“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区”,发挥主战场作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高地。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开发区培育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汽车、电子、能源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生物医药、化工、食品饮料、电气机械等四大500亿级产业集群。

  据广州开发区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实现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1500家,制造业上市企业超80家,其中,新增1家千亿级企业、2家500亿级企业、10家百亿级企业,带动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级。

  百家目标

  得益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推进,广州开发区给资本市场源源不断输送“埔公英”的种子。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方邦电子成为首批登陆的企业之一;2021年7月26日,迈普医学登陆创业板,成为全国首家按照创业板第二套上市标准申请上市的企业;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永顺生物成为首批登陆北交所的上市企业之一。

  方邦电子、迈普医学、永顺生物,都来自于广州开发区,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加大扶持,让广州开发区率先尝到了资本市场改革红利。

  “广州开发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及精于服务的工匠精神。”谈及广州开发区的资本市场建设,广开控股董事长严亦斌告诉记者,该区持续推进管理制度及治理体系改革,创新推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经开区、高新区、出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四区合一”管理模式,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争取到2025年,全区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00家。”去年,《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企业上市苗圃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建立拟上市企业“上市苗圃企业”名单,形成500家“种子层”优质培育企业、100家“青苗层”优先辅导企业、50家“金穗层”重点推进企业的拟上市企业梯度。

  广州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局长汤克明表示,广州开发区将加大种子层企业上市培育力度,推动更多企业尽快达到上市条件;提升青苗层企业上市服务水平,强化上市规范工作,前瞻谋划企业上市路线图;稳步推动金穗层企业上市,强化上市申报保荐中介服务,配合上市发行审核安排,保障企业上市工作顺利推进。

  首先,早早地把“上市梦”“种”到企业心中。目前,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企业已经突破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广州开发区常态化地开展企业投融资路演,组织区内孵化园区推荐优质上市“苗子企业”,开拓上市孵化服务,加强“明星企业”“苗子企业”的上市对接和动员。

  其次,组织“护航”舰队,积极引入风投机构。为应对创业容易面临“死亡谷”的局面,广州开发区搭建投资生态、强化上市资本支撑成为重要的环节。

  此外,提供“保姆”服务,为企业提供上市全流程服务。

  在补贴力度上,广州开发区也“毫不手软”,对企业特别是绿色企业上市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促进企业加快上市步伐。

  创新为先

  科技创新,是广州开发区资本市场高地的“定盘星”。

  超前布局“新兴赛道”,提出搭建人才交流“元宇宙”平台,加快筹建广州交通大学、黄埔大学等高校院所……2022年,广州开发区将在科技创新上再发力。

  2021年,广州开发区研发投入强度超5.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32家;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5家,累计达12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超800家,科技创新实力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科技创新为广州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022年,广州开发区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强区竞争力。一方面,加快打造“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建设“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全年遴选瞪羚企业2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另一方面,加快建设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集聚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实现人才“就地就业”、成果“就地转化”。

  广州开发区已为“万亿”计划构建了“四梁八柱”的实施路径。所谓“四梁”,即强化空间资源、创新引领、数字转型、品牌质量等四大体系建设,扛起万亿制造“大梁”;所谓“八柱”,即重点聚焦生物科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高端装备、美妆大健康等八大产业,建设万亿产业集群,筑牢万亿制造“顶梁柱”。

  与此同时,在推动“万亿国资”和推动国企改革方面,广州开发区打造招投联动新模式,鼓励国企通过“股权+债权+载体”等多种方式参与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广州开发区也将产业集群对标全球:华星光电T9封顶,标志着该区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巩固;小鹏汽车智造基地建成,现代氢燃料电池项目加快筹建,预示着这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加速驶入快车道;百济神州二期、康方生物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33%,标志着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这里加速崛起。

  在“万亿”大计的催发下,将会有更多的优质“埔公英”种子在资本市场高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资料链接

  【广州开发区前世今生】

  1984年12月5日,广州开发区前身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1998年12月,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

  2000年11月7日,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广州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实行“一个机构、三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2002年5月16日,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广州保税区党委、管委会并入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管委会,“四区合一”由广州开发区党委、管委会进行统一管理。

  2010年6月30日,广东与新加坡联合打造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奠基,同年10月,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成立。

  2012年9月,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合署办公。

  2014年1月25日,国务院同意撤销广州市黄埔区、萝岗区,设立新的广州市黄埔区。

  2015年9月1日,新黄埔区正式挂牌成立,黄埔区与广州开发区实行深度融合的管理体制。

  2021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58.37亿元、同比增长8.2%,5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国经开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