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苏州“三大法宝”

2022-03-01 07:56: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资料链接

  园区经验

  1994年2月,经过多轮谈判,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协议,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新“深层次合作试验场”——既是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世界启发中国的“种子”。

  “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在中新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初期,新加坡政府就将规划及管理城市的经验倾囊相授,时间越久越见妙用。今天站在东方之门对岸隔湖相望,当年的手绘图竟与眼前景象几乎一致,犹如梦想照进现实。

  相比中国首批园区,苏州工业园区起步虽晚了十几年,但如今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数次折桂,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在中国高新区中名列第一。曾经郊外的水塘,已经成为创造惊人财富的“聚宝盆”。

  昆山之路

  1978年,昆山,苏南一个只生产稻麦油和鱼虾的典型纯农业县,地区生产总值2.42亿元。40多年后,昆山从江苏苏州排名最后的“小六子”,跃居全国百强县之首。2018年,昆山成为全国首个GDP破3500亿元、财政收入破350亿元的县级市。昆山的巨变,让昆山人更加坚信,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昆山的今天,而昆山的明天,更是要持续走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之路。

  1984年,昆山兴建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陆续创设出口加工区、光电产业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向高新技术发展”“走向核心技术”“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闯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昆山之路。

  正如昆山市委书记周伟所说:“百姓认可的‘昆山之路’才是新时代的‘昆山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苏州昆山有最亮丽的城市形态、最江南的文化特质、最生态的人居环境,来昆山,是走进江南,也是走向世界。”

  张家港精神

  从“一无所有”到“明星城市”,几十年间,张家港蝶变新生。这一切,用张家港人的话说,都来自改革开放铸就的十六字“张家港精神”——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早在1992年,张家港市就喊出“工业经济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市建设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的“三超一争”口号,在江苏建起第一个内河港型保税区,全力实施港口工业城市发展战略,“抢”抓张杨公路、沿江公路建设,“抢”信息,“抢”项目。

  在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中,张家港抓住机遇,大办乡镇企业、以港兴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涌现了沙钢集团、澳洋集团、东渡纺织、华昌化工等60多家本土企业,茁壮成长,如今已成为张家港的支柱企业。一批世界500强和跨国大公司也落户张家港,由此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张家港特色的工业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