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昆岳互联董事长刘怀平:加快培养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昆岳互联董事长 刘怀平
“当下既懂生产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新一轮‘抢人大战’已在不少传统制造业公司中展开,企业数字化转型一定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表示。
作为“十四五”时期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支点,数字化转型让制造业的“人、机、网、场”实现互联互通,让生产过程做到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提质增效,还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利润水平。
刘怀平调研发现,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普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不想数字化;二是数字化水平较低,不敢数字化;三是缺乏数字化人才,不会数字化。其中,高端数字化人才的紧缺,已成为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大的瓶颈。
“人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大变量,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竞争焦点。”刘怀平建议,大力建设数字化人才力量,推进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
刘怀平表示,2020年以来,AI、5G、算法、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紧缺现象明显,既懂生产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刘怀平建议,面对数字化转型压力,企业可以选择“内部培养+外部招引+生态合作”等方式,组建复合型数字化转型团队,推进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同时,企业还可以邀请第三方专业服务商来“问诊把脉”,以解决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问题。
刘怀平还建议,国家应建立数字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度、学科体系和科研条件;高等院校要面向市场需求,加大数字化高端人才培养;地方政府要把引进留住数字化人才作为推动本地产业链打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企业要与院校共建“智改数转”实训平台,强化企业在人才选拔与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提升“智改数转”一线人才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此外,刘怀平分享了昆岳互联“数转智改”的经验。近年来,昆岳互联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环保产业互联网优势,推动了一批智能硬件和工业软件产品的开发应用以及一批示范项目的落地,为制造业环境保护、能耗双控和碳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