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股份华一敏:在困难中成长,在危机中前行

2022-05-06 07:59:4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仲茜

  华兰股份董事长 华一敏

  华兰股份智能化生产车间

  传承艰苦奋斗精神,敢于挑战世界同行,带领华兰成为全球领先的医药用密封弹性体制造者。

  “江阴人自古就有一股不达目标不罢休的韧劲,看准的方向,一定会勇往直前、敢于挑战。”华兰股份新晋升掌门人华一敏,是一位80后,相比同龄人,他更显沉稳和勇毅。

  1992年,华一敏10岁,35岁的父亲华国平在家乡无锡江阴创立华兰股份,生产各类注射剂类药物的包装材料。

  2021年11月,华国平携手39岁的儿子华一敏,带领华兰股份成功登陆创业板。

  2022年3月,华国平将华兰股份,交到华一敏手中。一边是父亲的殷殷嘱托和良苦用心,一边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智转数改”的时代命题,华一敏深感责任重大。

  回国创业,上阵父子兵

  当企业遇到融资困难和发展瓶颈时,在国外学习深造的华一敏,在父亲的召唤下选择回国,加入创业团队,与父亲一起打拼。

  我们常见的各种注射液药瓶上,都有一个小小的药用密封件(瓶塞)。虽然瓶塞最大直径只有32毫米,但其质量要求与药品等同,不仅要达到药用标准,还需要更严格的理化性能指标与给药的方便性,这对产品的材料品质和加工技艺都具有较高的特殊要求。

  华一敏的父亲华国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已是无锡江阴申港口五金塑料厂的厂长,同时任江阴市申港硅氟塑料厂厂长。较早洞察市场商机,华国平决定下海创业,于1992年创办江阴兰陵瓶塞有限公司,在生物医药产业中,找到了一条药用新材料细分赛道,专业生产注射剂类药物包装材料。

  “‘与药企同行、为健康护航’,华兰在创办之初就提出了这样的企业使命。”30年来专注一只胶塞,华国平一边躬耕产业,一边拓展市场,公司越做越大。上世纪90年代初,华国平已成为当地成功的企业家,也是华一敏心中的偶像。

  “从乡镇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到下海创业,再到公司上市,父亲一路走来,我看到了他光鲜的一面,也深知他背后不为人知的付出和艰辛。”华一敏说,父亲的艰苦朴素、坚韧不拔及对事业的执着精神,对他影响很大。

  2006年,当企业遇到融资困难和发展瓶颈时,在国外学习深造的华一敏,在父亲的召唤下选择回国,加入创业团队,与父亲一起打拼。

  “当时企业融资的成本很高,大部分盈利都支付在贷款利息上。我回来之后,就帮助父亲走股改融资路线,并且围绕关键技术,拓展产品形态和扩大市场占有率。”2009年,华兰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并且将产品形态拓展至20多种,制造和销售生物医药类如输液、冻干、粉针、单抗、小水针、采血、中药复方制剂用各类“华兰”牌覆膜胶塞、裸塞、预灌封活塞、硅胶密封件等产品,营业额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迎难而上,危机并存

  华兰股份一边抗疫,一边保供,为北京科兴、北京生物、康希诺、智飞生物等新冠疫苗研发生产药企提供约24亿只新冠疫苗专用胶塞。

  2010年,一次意外,给正在准备上市的华兰当头一棒。因生产车间烘箱短路引发火灾,部分厂房遭过火损毁,所有上市材料全部失效。最难的是,很多股东撤资退股,华兰坚持诚信原则,回购股份。一时间,父子俩也深陷债务危机。

  就在此时,有外国顶尖同行找上门来,意欲洽谈收购,却被父子俩拒绝了。“当时我和父亲都觉得太可惜了,这么好的产业要转给外国人做,实在不甘心。考虑再三,父亲对我说了一句话:要带领公司上市,这是他的心愿。”此后,父子俩卧薪尝胆,四处筹融资,经过7年的运转,又将华兰盘活。

  祸福相依,玉汝于成。7年的艰苦奋斗与辛酸苦辣,都已成为人生经历和财富。华一敏说:“这是一场长达7年的挫折教育,从这些困难中走出来,当再遇到困难时,我更加镇定自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华兰股份与国内首批新冠疫苗研发生产企业取得合作。国药集团北京所、科兴中维、康希诺、智飞生物等都将华兰作为重要供应商之一。

  华一敏介绍说,作为疫苗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公司始终坚持“华兰产品等于药品,华兰责任安全有效”的质量方针,与药企携手为抗击疫情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心抗疫,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大道不孤。”近两年,华兰股份一边抗疫,一边保供,为北京科兴、北京生物、康希诺、智飞生物等新冠疫苗研发生产药企提供约24亿只新冠疫苗专用胶塞,为抗击新冠疫捐款累计253万元,捐赠口罩2万只,无偿献血18600毫升。

  与此同时,公司也紧锣密鼓地筹划上市,于2021年11月登陆创业板。

  下定决心,智转数改

  华一敏将父辈的企业家精神很好地传承下来,带领新的华兰团队融入创新发展的理念,发展视野也更国际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公司需要年轻一代挑大梁,与时俱进。2022年3月,华一敏从父亲手中接过交接棒,正式担任华兰股份董事长。

  “‘十四五’是企业‘智转数改’的关键时期,高新制造业更是不能落后。2021年,公司开始酝酿数字化改造;2022年,更是加快了升级的步伐。”华一敏说,“子承父业不仅仅是财富资产的传承,更应该是财富能力、财富精神的传承。”

  成为掌门人后,华一敏将父辈的企业家精神很好地传承下来,带领新的华兰团队融入创新发展的理念,发展视野也更国际化。

  华兰股份一直是执着的技术研究者、完美品质的追求者,把大部分募集资金投向了研发中心建设与高端智造。在技术上,潜心开展各项药包材研究项目,缩小与全球顶尖同行之间的差距;在管理上,更注重精细化、标准化、合规化、流程化管理。华一敏还特别引入华为团队,驻厂调研企业数字化升级集成方案,要用最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武装”升级智能制造生产要素,跨越式提升生产力。

  “我们正在全力打造华兰智能工厂,不仅扩容华兰全流程药用内包装密封件生产链,更是提质升级、数字化改造,借助新一代工业互联网技术,让质量更稳定、生产更安全、供货更有保障。”华一敏表示,未来有了生产大数据,企业快速化响应市场需求、海外办厂、走出去战略才能更好地实现。

  如今,华兰股份已发展成为一家经济实力雄厚、品种齐全、技术领先、规模优势显著、专业生产注射剂类药物包装材料的现代化企业。但华一敏心里清楚,公司与国际行业巨头之间的差距。

  “就拿顶尖同行美国西氏来说,它也是一家做胶塞和其他药包材的企业,2020年的销售业绩是21.47亿美元,华兰股份就算做到2亿美元,也只是人家的十分之一。”华一敏说,正是这组数字,催促着华兰加快迈入资本快车道,缩小与国际龙头在产品形态、核心技术、精细管理,以及在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上的差距。

  “传承艰苦奋斗精神,敢于挑战世界同行,带领华兰成为全球领先的医药用密封弹性体制造者。一路向前,未来可期。”带着一颗“产业报国心”,秉承父辈的企业家精神,华一敏和华兰人正开启全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