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改革激情 创新浪潮奔涌——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两周年

2022-08-24 07:50: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时娜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两周年主要成绩
  数据来源:深交所(截至2022年8月23日)
  郭晨凯 制图

  2022年8月24日,试点注册制的创业板“巨轮”已经在改革“深水区”航行了整整两年。

  “航行日志”上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截至2022年8月23日,两年间创业板受理了1017家企业的IPO申报,平均每个交易日受理2.1家;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共355家,近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受理创业板公司再融资申请525家次,拟募集资金5285亿元;36家创业板公司实施了重组,重组上市也实现了零的突破……

  在注册制改革牵引下,创业板初步形成了市场准入多元包容、企业创新特色鲜明、持续发展机制完善、优胜劣汰成效明显的市场生态。深市也因此形成了以高科技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为主的市场体系,成交量、股票融资额、上市公司家数、总市值等稳居世界前列,成为不容忽视的高成长性全球新兴市场之一。

  立足新发展阶段,深交所正以巩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新起点,奋力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敢闯敢试“深水区”

  筑造创新成长新高地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吹响了创业板改革的号角。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创业板跨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在增量与存量市场同步开启了一场深层次的改革。

  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前,屹立着一座青铜雕塑——一头健壮的牛,头抵向地面,四脚用力后蹬,拉着一段树根,竭力向前。

  这座有名的雕塑,名为“孺子牛”,又被称为“拓荒牛、开荒牛”,它是深圳重要的城市标志之一,象征着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融入到特区的血脉之中。

  扎根于深圳改革热土的创业板,自创设以来,便带着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基因。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吹响了创业板改革的号角。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正式落地。

  增量改革不易,存量改革更难。创业板跨入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在增量与存量市场同步开启了一场深层次的改革。

  顺应创新、创造、创意(即“三创”)的大趋势,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采用更市场化、更多元的发行上市条件,重点服务高科技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即“四新”)深度融合。

  两年来,创业板成为创新企业的聚集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

  超过1000家企业向创业板递交了IPO申请,平均每个交易日受理2.1家企业,截至2022年8月23日,355家企业成功登陆全新的创业板,首发募集资金累计3288亿元,近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五大产业在创业板集群化发展趋势尤为明显,市值占比达66%。

  华大九天、江波龙、中伟股份、蓝盾光电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在创业板的助力下,加快了发展步伐,在国际国内竞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传统行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在注册制改革后也实现快速登陆资本市场,转型升级的步伐加速。比如,融入科技创新元素的批发业、食品制造业、零售业,在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两年来,不断走向资本市场,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

  有了资本的助力,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的研发热情高涨,2021年平均研发支出增幅达42.26%。统计显示,新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计划中,70%用于原有或新增产品、业务产能建设及营销网络建设,为上市公司生产及销售充能,10%用于研发中心建设,提高公司研发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募集资金投向战略新兴领域占比达43%。

  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2021年,355家注册制新上市公司中,52家公司收入增长率超过50%,48家净利润增长率超过50%,迪阿股份、中伟股份、易瑞生物等17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100%。

  “增量”“存量”并进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过去两年,深交所同步推进创业板增量和存量改革,在再融资、并购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打造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创业板公司使用资本市场工具做大做强的热情。

  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是注册制改革从“试验田”推向全市场至关重要的一步。过去两年,深交所同步推进创业板增量和存量改革,在再融资、并购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打造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创业板公司使用资本市场工具做大做强的热情。

  有的企业借力再融资,及时疏通企业资金瓶颈。截至2022年8月23日,两年间,深交所共受理创业板公司再融资申请525家次,369家次再融资已注册生效,占创业板1159家公司的比例达31.4%,拟募集资金超4000亿元,其中319家实施完成,实际融资3394.03亿元。

  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求也被激发,在满足6个月间隔期的280家新公司中,有42家申请再融资,占比15%,预计募集资金387.68亿元。

  “小额快速融资”更是为创业板公司提供了“及时雨”。截至2022年8月23日,已受理24家简易程序项目,19家注册生效,17家已实施完成的创业板公司从已受理至注册生效最快用时6个工作日,平均用时9个工作日;从注册生效至发行上市,平均用时26个自然日,平均融资金额为1.86亿元。

  “今年以来还有9家创业板公司披露简易程序预案,42家公司已通过股东大会实施简易程序的授权,预计公司申报热情仍将持续。”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还补齐了重组制度短板,实施以来,已有36家创业板公司实施完毕其重组项目,交易金额合计395.41亿元。其中产业整合并购成主流,占比达66.67%。此外,重组上市也取得新突破。2022年6月,普丽盛重组上市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成为2019年证监会放开创业板重组上市限制后的首单案例。

  改革后的创业板实行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机制,引入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大幅放宽激励对象、规模和价格的限制,为公司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2年8月23日,创业板共有705家公司推出1286单股权激励计划,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中,共有88家公司推出89单股权激励计划,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股权激励已成常态化。注册制改革落地后,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兼具折扣优势和出资时点优势,已逐渐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新宠”。2021年度,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使用比例达73%。

  稳健医疗是其中之一。“公司核心员工通过战略配售计划参与了公司股票的首发认购,此后公司还推出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对核心员工实施激励,让核心员工的利益与公司深度绑定,为公司注入更多的活力,也为公司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稳健医疗财务总监方修元说。

  提质增效优化流程

  上市企业充满获得感

  “审核流程都是公开透明的,监管机构更关注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充分,而不是做实质性判断,审核时间大大缩短。”创业板IPO进程可预期、时间可控,是方修元在推动公司上市之旅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在创业板上市,让企业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不同于科创板的“白纸作画”,创业板试点注册制,需要“试”出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的具体打法,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探路。

  两年来的探路中,创业板不断总结、优化注册制核心打法——

  坚持板块定位,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深交所牢记“坚持创业板和其他板块错位发展,找准各自定位,办出各自特色”的原则,两年来,结合对1000余家IPO申报企业的审核实践,深入总结板块定位评价标准,不断提炼“三创”“四新”衡量指标,通过专业、高效的审核问询,勾勒出创业板定位的明确要求,让市场在板块定位的把握上更加准确。

  “创业板在营业收入、现金流、净利润和预计市值等维度均设置了相应的标准,包容对待尚未盈利成长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更注重企业的创新能力及未来的成长性,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上市融资畅通了渠道。”达晨财智总裁肖冰表示。

  另一个核心打法则是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通过“问清楚”督促发行人“讲清楚”、中介机构“核清楚”,让投资者能够“看清楚”。

  “审核问询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抓手,我们重点围绕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发行上市条件、财务真实性、经营合规性等方面进行精准问询,督促发行人及中介机构把重要事项说清楚、讲明白,给投资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决策信息。”深交所有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深交所还坚持推进“开门办审核”,切实做到公开、透明、可预期。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深交所积极打造“透明交易所”,尽全力消除“口袋政策”和“隐形门槛”,扎实推进审核标准、审核进程、审核意见、审核监管的公开,确保公权力依法依规运行。

  “审核流程都是公开透明的,监管机构更关注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充分,而不是做实质性判断,审核时间大大缩短。”创业板IPO进程可预期、时间可控,是方修元在推动公司上市之旅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在创业板上市,让企业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23日,379家注册生效的企业从受理申请到通过上市委审议的平均用时为186天,剔除平移企业后平均用时为246天。扣除中止审核、实施现场检查、要求进行专项核查、请示有权机关等不计算在审核时限内等情形后,审核端平均用时仅54个自然日,显著低于3个月的审核时限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审核质效,深交所积极优化创业板首发审核工作。从项目推进速度来看,2021年12月受理公司至提交上市委审议的平均问询轮次为2.25次,问询轮次已显著降低;今年7月以来,上市委每周开会3次,审议企业8家左右。从计时规则的优化情况来看,深交所要求中介机构原则上修改审核问询回复的时长不得超过2周,有特殊情形的不得超过4周,压缩不必要的修改回复时间。

  新起点谋新征程

  打造世界一流交易所

  深交所将以巩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新起点,塑造多元包容的市场生态,持续服务科技创新,奋力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

  “截至目前,已有57家深交所创业板公司获纳入MSCI中国指数,所占权重约为2.22%。”全球指数和分析工具提供商MSCI 董事总经理暨亚太区研究部主管魏震告诉记者。在注册制改革牵引下,创业板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高成长性全球新兴市场之一。

  这进一步坚定了深交所迈向世界一流交易所的步伐。

  “深交所将把发展放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下去思考谋划,以巩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稳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新起点,塑造多元包容的市场生态,持续服务科技创新,奋力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积极贡献力量。”深交所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塑造包容高效的创新支持市场体系、塑造支持创新企业持续成长的市场机制、塑造进退有序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塑造制度型高水平双向开放模式等,将是深交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的重要着力点。

  具体来看,深交所将聚焦服务科技创新、低碳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建立功能更完备、层次更清晰的板块架构,增强债券市场功能,拓宽科技创新领域债券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包容的市场准入体系。适应高成长高创新企业特点,深交所也将继续完善并购重组、再融资和股权激励等制度机制,完善价格发现机制,丰富投融资对接产品,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同时,深交所将健全转板、退市制度,平稳推进企业优胜劣汰,促进创新资本良性循环。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交所也将积极深化深港资本市场合作,逐步拓展全球双向开放渠道,促进创新资本国内国际双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