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遇冷促使药企寻找出路 资本热议医疗健康投资新机遇

2022-09-02 08:07:4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祁豆豆

  106家A股上市医疗器械公司
  研发投入情况
  周洋 制图

  2021年医疗器械
  各融资轮次数量
  周洋 制图

  9月1日,2022CHC·中信证券医疗健康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CEO峰会在合肥开幕。本次峰会云集了众多来自医疗健康产业界和投资界的头部企业,市场各方围绕当前医疗健康产业面临的政策趋势、市场环境、投资与并购赛道等热点话题进行头脑风暴,共同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市场、新挑战、新机遇建言献策。

  各方普遍认为,在当前医疗健康产业众多赛道中,创新医疗器械正迎来最好的投资时代,血管介入、骨科器械、手术机器人等细分赛道蕴藏投资机会。自去年下半年进入调整期,生物医药行业二级市场PE(市盈率)目前接近29倍,已经到了底部,创新药估值已进入合理区间,值得重新挖掘其中价值。

  创新医疗器械迎投资黄金期

  山蓝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刘道志博士用一组数据,直观展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2》显示,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营收入约1043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比上一年增加1709亿元,同比增长19.59%,增速依然维持高位。

  “2003年,我回国创业加入微创医疗时,这一数字才几百亿元。”深耕医疗健康行业近20年,刘道志深刻感受到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之迅速。在其看来,1万亿元的规模还相对较小,因为全球市场是3万亿元,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研发投入指标可见一斑。据记者了解,106家A股上市医疗器械公司2021年研发总投入为189.18亿元,比2020年增加50.72亿元,增幅为36.6%。但是从研发总投入占比来看,只有6.72%,与跨国医疗器械公司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投融资层面来看,刘道志分析,2021年医疗器械一级市场融资数量高达475起,同比增长56%,其中心血管、机器人以及影像连续三年稳居前三,并且融资数量遥遥领先;眼科、口腔、医美、内窥镜等赛道后来居上,增速明显;早期项目比例也明显增多。

  “但由于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的反应具有一定滞后性,因而从2021年数据中无法看到2021年下半年二级市场遇冷带来的负面效应,实质上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资人已变得更加谨慎、理性。”刘道志告诉记者,2022年上半年医疗行业一级市场融资数量已同比下降27.4%。

  展望未来投资机会,刘道志直言,集采控费的政策决心十分明确,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新”与“出海”将是国产器械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壁垒高、市场大的头部优质企业仍将受到青睐,“大鱼吃小鱼”的并购整合机会将继续增加,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加强。而受益于集采等政策性导向对创新器械投资的促进作用,医疗器械投资将迎来最好的时代。

  医药寒潮下如何“续命”创新药

  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创新药二级市场遇冷,随后一级市场的创新药项目融资也明显降温。生物医药行业的“严冬”将持续多久,成为本次峰会产业界及投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支招”,从医药产业升级中寻找出路,不断提升医药行业的能力“竞”化。具体而言:一是重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研发,淘汰部分同质化研发,强调Best-in-Class/First-in- Class产品和技术,加强早期前沿技术的投入;二是重视产品全球价值实现,基于高质量创新研发角逐国际舞台,最大化实现产品价值;三是重视可持续的研创体系,积累更好的管线深度及厚度;四是重视产能集聚,以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能力助力药企获得仿制药生产优势;五是重视国产替代加速,突破技术壁垒,加速IVD和器械领域国产替代;六是重视行业集中度提升,未来行业将向具备从研发到商业化全能力的成熟制药企业集中。

  大部分投资人判断,医药寒潮“冰点”已至。从数据来看,生物医药指数历史上动态市盈率大部分在28.89倍至54.56倍之间波动,共有过3次“见底式”大跌,分别在2009年、2012年、2019年,PE在28倍以下。有投资人表示,根据历史反观当下,生物医药指数再次大跌主要是因为市场下跌及“支付受限”,近期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目前大概率属于底部。

  在产业资本看来,随着城镇化、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医药行业仍属于朝阳行业。那么,新一轮的创新药投资机会应看向哪里?

  从2022年上半年投融资事件数量来看,创新药前三名为细胞治疗(50起)、基因疗法(30起)及大分子创新药(30起);从投融资金额来看,前三名为细胞治疗(57亿元)、大分子创新药(55亿元)及小分子创新药(49亿元),其中细胞治疗同比增长54%。值得一提的是,核酸药物单笔金额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今年以来平均单笔金额在2亿元,较去年2.9亿元有所下降,不过这并未影响产业资本对这类品种的青睐。

  “细胞及基因治疗与核酸药物领域潜力大,其优势在于探索生命法则的最‘上游’,可能对现有疗法产生冲击。”刘道志解释称,海外核酸类药物公司已初具规模,在国内也成为资本投资热点,且国内新技术发展与国际前沿差距逐渐缩小,新技术突破将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呈螺旋式上升

  作为本次大会主席,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关注到,近几年,医药和医疗市场创新无处不在,基因及细胞治疗、创新型疫苗、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发展如火如荼,CRO等医药研发关键环节开始借助AI(人工智能)力量来提升效率和成功率,生物工艺部分“卡脖子”环节国产化比例大幅提升。创新无处不在也促使大量资本和企业加大投入力度,进而促使创新向纵深发展。

  杨明辉表示,2021年下半年开始,港股率先出现回落,以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为主的港股18A企业股价回调幅度明显,至今这种趋势仍未得到明显的扭转。A股市场相对平稳,但投资者对创新药估值也比之前更加理性。随着二级市场的因素向一级市场传导,市场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也更加谨慎和挑剔。

  “医药、医疗领域的创新不会是、也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坦途,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只有经历过潮起潮落,才能培育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杨明辉表示,目前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开始进入深水区,希望市场各方参与者能够重新找到自己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