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出行“血脉” 沪市公司铺就发展“高速网”

2022-10-15 08:46:4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林淙

  百业兴,交通须先行。今天,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立体交通体系,已架构起我国经济社会的“大动脉”,为人流、车流、物流的高效传输搭设了一张干支衔接、纵横交织的通达网络,从而为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铺平道路。

  根据交通运输部门公开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超过1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航空服务网已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和93%的经济总量。

  放眼全国,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的背后,都少不了上市公司筑基修路、攻坚克难的身影。作为交通运输、基建建设、汽车制造等行业的“生力军”,京沪高铁、宁沪高速、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一众沪市公司,近年来也在服务居民流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国家重大战略方针等方面各显其能,在实现自身高速前行的同时,将“中国速度”推上发展“快车道”。

  交通物流:

  水陆并行,立体网络逐步成形

  京沪高铁是我国铁路事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宁沪高速是我国公路行业境内上市公司中资产规模最大的公司。中谷物流是全球第十三大集装箱班轮公司。

  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的服务产业。随着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形。

  沪市公司中,京沪高铁便是我国铁路事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八横八纵”核心高铁干线通道,同时也是我国客流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京沪高铁开通运营10年来,全线累计开行列车近120万列,日均开行列车数由开通初期的131列增加到目前的568列;累计行程超过15.8亿公里,相当于绕赤道跑了近4万圈,给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深刻变化。

  与我国铁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齐头并进,京沪高铁也在磨炼内功。公司通过技术赋能运营,取得多项领先研发成果,如中国标准智能快速钢轨打磨原型试验样车、北斗+5G无人机综合巡检技术等。2019年至2021年,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75亿元,实现净利润187亿元。

  另一边,我国在高速公路建设上也取得了瞩目成绩。以宁沪高速公路为例,其是进入长江三角洲的重要通道,是我国最繁忙的公路之一。作为该高速路的承建和经营方,宁沪高速也是我国公路行业境内上市公司中资产规模最大的公司,管理着逾910公里公路里程,总资产超过700亿元。

  近年来,宁沪高速积极拓宽路段经营业务,投资优质路桥资产,直接参与经营和投资的路桥项目达到17个,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37.93亿元,同比增长71.71%,实现净利润41.33亿元,同比增长64.08%。此外,公司还在惠民服务方面持续推出创新举措,如设立便民服务台,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等。

  陆路交通编织成网,水路交通也“驶出大船”。中谷物流是全球第十三大集装箱班轮公司,旗下运营大型沿海集装箱船舶120余艘,总载重吨250万吨,运营集装箱约40万标准箱,是长江流域运量最大的集装箱航运企业之一。据统计,公司近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过24%。

  基础建设:

  内畅外联,民生项目加速落地

  中国交建先后建设了以沈大高速、京津唐高速、济青高速等为代表的首批高速公路,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大发展奠定基础。中国铁建是我国高铁设计建设全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基础设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载体。10年间,中国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7圈半;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7万亿元,增加里程5.2万公里。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5公里,比2012年增长24.6%;新建、迁建运输机场82个,机场总数达到250个,全国机场总设计容量超过14亿人次。我国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令世界惊叹。

  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从制约瓶颈到发展先导、从全面落后到全球系统性领先的转变中,中国交建先后建设了以沈大高速、京津唐高速、济青高速等为代表的首批高速公路,为此后一个时期我国高速公路的大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在道路与桥梁建设方面,公司今年上半年抓住沿边沿海公路、中西部骨干通道建设、东部紧张通道扩容升级、革命老区公路等机遇,进一步捍卫了自身市场地位。

  自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开始,中国铁建便是我国高铁设计建设全程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当前,公司勘察设计市场份额超过60%,建设施工市场份额超过45%,制定了中国高铁一半以上的建设标准,尤其在严寒、高温、大风等气候条件和湿陷性黄土、冻土、复杂山区、戈壁荒漠、喀斯特地形等特殊地貌条件下,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有技术。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铁建承建路段,相继诞生了时速486.1千米的世界高铁运营线最高速,及相对时速840千米的世界交会最高速。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0%,城市建设总体正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升改造”的再开发过程,逐步由“有没有”转向“好不好”。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十四五”时期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中国建筑旗下以中海企业集团为代表的子企业,发挥投资建设运营的全产业链优势,在全国打造了数个标杆民生工程,如中国土地有偿使用和住房商品化改革后的第一个城市更新项目——上海海华花园、北京长安街西沿线规模最大的棚改项目——北辛安棚户区改造项目、武汉新地标——武汉建桥项目、上海市中心城区改造最大规模的城中村——红旗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等。

  新能源汽车:

  技术驱动,绿色出行渐成风尚

  沪市主流车企积极布局新能源赛道。上汽集团拥有“智己”和“非凡”两个成熟的自主新能源品牌。广汽集团启动自主电池公司项目。与华为合作的赛力斯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今天,汽车不仅是居民满足代步需求、提高生活水平的生活消费品,更是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重要工具。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有着节能环保、使用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的优势,并能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提升交通体系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为人民绿色出行提供新方式。

  一组数据,体现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仅73.5万辆,而今年1—9月,这一数字已跃升至456.7万辆。2022年9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1149万辆,为2017年底153万辆的7.5倍。新能源车渗透率从2017年的不足3%增至2022年9月末的31.8%。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实现从政策驱动向产品驱动的切换。

  沪市主流车企亦抢抓机遇,布局新能源赛道。如上汽集团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达69.9万辆,同比增长45.9%,并拥有“智己”和“非凡”两个成熟的自主新能源品牌。此外,公司还积极切入换电赛道,以动力电池租赁业务为核心,同步开展换电技术研发推广、电池运营管理、大数据服务等业务,以提升新能源车用户的使用体验。

  广汽集团也踩下新能源板块的“油门”。今年1—9月,公司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20.56万辆,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0.49辆,同比分别增长126.9%和124%。同时,公司启动自主电池公司项目,建立电池生产基地,量产极速充电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以及PACK系统,以推进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

  我国首家独立运营,且首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车企——北汽蓝谷,旗下主打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极狐和主打经济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BEIJING均有不错表现。公司今年1—9月累计销量2.87万辆,同比增长69.05%。

  再如,作为华为采用智选模式深度合作的汽车行业OEM伙伴,赛力斯的新能源汽车板块今年1—9月累计产销量分别为9.46万辆和9.1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274.52%、254.36%。其中,子公司赛力斯汽车维持高速增长态势,旗下问界车型实现月销过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