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苏州板块迎来“200+”里程碑

2023-02-10 08:06:4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仲茜 张问之

 

视频:范文韵、仲茜、张问之

制片:薛婧、张骄

  郭晨凯 制图
 

  2月10日,随着裕太微登陆科创板,A股“苏州板块”正式迎来第201位成员。苏州也成为继京、沪、深、杭之后,第5个拥有A股上市公司总数超过200家的城市。

  目前,苏州不仅成长为位居全国前列的“制造之都”,更成为资本市场高地。2022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万亿元,连续第三年进入“两万亿”城市俱乐部。其中,上市公司作为产业发展新动能、科技金融人才要素集聚区,发挥着重要作用。

  2月10日,苏州召开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值此之际,上海证券报记者实地走访了东方盛虹、泽璟制药、长光华芯、沪光股份等多家辖区优秀上市公司,以及苏州银行、东吴证券、苏农银行等辖区金融机构,探寻资本市场“苏州现象”的内因密码,见证其迈入“从有到优”的未来之路。

  苏州板块

  驶入快车道,四年扩容近百家

  自1993年苏州诞生第一家上市公司,到2017年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00家,苏州用了24年。而从100家迈入“200+”时代,苏州仅用了5年多的时间。伴随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苏州板块”驶入发展快车道,上市加速度,跑出一个“苏大强”。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苏州在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王牌”。如何将东临上海、南连浙江的资源禀赋,变为独特的发展优势?苏州给出答案:解决外来企业落地生根的困难。

  这一决定,为这座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埋下了着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种子”。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颇为明显的趋势是,苏州民营上市公司比重高于其他地区,民营资本发展突飞猛进。

  在此过程中,“苏南模式”让大批苏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涌现出东方盛虹、亨通光电、通润装备、江苏吴中等优秀制造业企业;苏州工业园区的设立,更是吸引了大批外资涌入苏州设厂,促使苏州工业产业“破茧成蝶”。此后,伴随着中小板(现并入主板)、创业板扩容,苏州培育的中小企业得以密集上市。

  厚积而薄发。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开市,资本市场“硬核”时代来临。创新基因雄厚的苏州企业迅速脱颖而出,科创板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来自苏州,华兴源创则摘得“科创板第一股”。截至2022年末,苏州共有科创板上市公司48家,位居全国各城市第三,占江苏科创板公司的半壁江山。

  而2019年至2022年的四年间,苏州共有99家企业上市,接近A股“苏州板块”总数的半数,速度令人惊艳。资本市场为苏企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数据显示,2022年A股上市的25家苏州企业,实现首发融资超过352亿元,截至2022年底,苏州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6万亿元。

  园区经验

  从“苗圃工程”到“参天计划”

  细数苏州资本市场壮阔之路,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苏州当前4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有近四成(17家)来自苏州工业园区。2019年至今,园区企业上市提速明显,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1家,平均每月就有1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创造了资本市场的“园区速度”。

  在市场上颇负盛名的苏州“园区经验”,何以培育出众多硬科技企业,并顺利问鼎资本市场?

  苏州工业园区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晓焱将其归功于外部机遇及园区为服务企业上市而做的创新。

  积极抢抓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港交所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新规等资本市场改革机遇,苏州工业园区全国首创了“企业上市六大赋能体系”,充分发挥科创资源、金融资源、专业服务资源集聚优势,并创新推出上市“苗圃工程”,持续优化企业上市培育体系,交出了亮眼的资本市场成绩单。

  数据显示,上市“苗圃工程”实施3年以来,已经有448家优质企业入选了苗圃工程,成功助力27家企业完成上市。其中,不乏颇具特色的科创企业,如高性能功率半导体产品研发企业东微半导。2021年,该公司75人(在职员工数量)创造营收7.82亿元、净利润1.45亿元。而其中,超四成(33人)为研发人员。

  伴随着“园区板块”初具规模,如何进一步做优做强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园区正在抓紧制定聚焦园区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的‘参天计划’。”朱晓焱说。力促“苏州板块”提质增效,已成为当下的共识。2022年,苏州为支持当地资本市场发展,政策频出,实施“育林计划”和“参天计划”、出台《推进苏州上市公司做优做强若干措施》等政策。

  “‘育林计划’专注市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根据企业需求,会同属地提供‘一对一’针对性服务;‘参天计划’则是聚焦已上市公司运用资本市场的再发展,打造产业创新集群中的龙头企业。”苏州市副市长顾海东此前表示。

  从“苗圃”育林到“参天”遮荫,资本市场“苏州板块”正在茁壮成长。而今,大批苏州企业正奔赴在上市路上,超50家企业报会、报所,80余家企业已辅导备案。根据《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科技上市公司100家以上,“十四五”末上市公司总数超过300家,打造千亿元市值上市公司5家以上。

  集群效应

  制造业转型升级再“掘金”

  资本市场“苏州集群”不仅有量,更要有质,苏州资本市场要迈入“从有到优”的发展新阶段,是地方政府对苏州板块的殷切期待和奋进目标。

  从千古流传的“苏作”,到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的苏州“四大名旦”,制造业基因和根基雄厚的苏州,以智能制造领航的制造业,正成为苏州实体经济的代表,迈向现代化的新征程。而A股“苏州板块”中,制造业企业占据八成席位,且多为细分行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在产业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电子设备领域,拥有国内HJT(异质结)装备龙头迈为股份、逆变器龙头固德威、风电塔筒龙头天顺风能等;电子领域则拥有东山精密、纳芯微、思瑞浦、南大光电、东微半导等一众优秀企业。

  近年来,苏州大力培育产业创新集群,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接近4%,成果丰硕。截至2022年底,苏州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31家,组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等13个创新联合体,高层次人才达到34万人。技术、人才、资金的高度集聚,让苏州企业有了做大做强、拥抱资本市场的实力。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作为苏州四大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中的细分优势领域,“苏州板块”中的科创企业正在潜心研发,填补产业空白,加快推进我国相关领域自主创新的进度。如科创板公司东微半导,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以高性能功率半导体为核心产品的技术驱动型半导体企业,主要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桩、车载供电系统、新能源光伏发电及储能逆变器等领域,近年来业绩稳步提升。

  2022年,苏州再次出台《苏州市培育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集群2025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2000亿元,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0项,新增上市企业10家。

  同年出台的还有《苏州市金融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工作意见》《苏州市培育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创新集群2025行动计划》《苏州市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实施方案》等多份支持性政策文件,以期推动苏州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向细分优势领域再迈进。

  机遇之城

  东方之门已敞开,翘迎“城市合伙人”

  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浇灌。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苏州有自己的一套打法。助农惠企扶民营、投小投早投科创,成为当地金融机构的服务宗旨。苏州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常熟银行以及东吴证券等地方金融机构,早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最深处,5家本土成长起来的金融机构,通过自身努力发展也先后上市,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更高水平集聚。

  “历史上的苏州,从来都是制造业的重镇;今天的苏州,正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未来的苏州,更是一座可以相信的‘机遇之城’。”2023年新年伊始,苏州市市长吴庆文在推介苏州时表示,“十四五”期间,苏州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瞄准数字经济“新赛道”,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为大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2月6日,苏州兔年第一会再次聚焦“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围绕“融合”二字发力,将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创新集群建设从要素“相加”迈向要素“相融”,构建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网络,力争在人的融合、标准融合、制度融合等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大有可为、前景可期。苏州将把最好的资源、最新的政策,第一时间落实到位,持续提供更加优质的‘苏式服务’。”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表示,苏州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完善服务生态体系,敞开东方之门,欢迎更多企业家、海外人士、青年才俊来到苏州、落户苏州、创业苏州,成为苏州的“城市合伙人”。

  从丰饶之乡、人文渊薮,到商贾重镇、资本高地,始终“顺势而为”的苏州正陆行戎马,水驾风帆。未来,期待苏州跑出新速度、迈向新高度,打造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苏州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