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加大政策推广力度 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大有可为

2023-03-07 08:58: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温婷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 郑月明

  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应用;完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终端分类体系和回收处理基础设施,在垃圾分类中增设生物可降解塑料类别,在快递站等重点区域增加回收设施;尽可能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通过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生物可降解塑料循环利用技术开发;合理设置工业堆肥厂,将无法循环利用的可降解制品进行工业堆肥处理。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塑料污染治理既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又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建议,从加大政策推广力度,完善终端分类体系和回收处理基础设施,提高产品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平,加强市场监管等维度多措并举,推动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健康发展。

  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迅速

  塑料本身并不是污染物,但塑料垃圾泄漏到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中难以降解,会带来视觉污染、土壤破坏、微塑料等环境危害。如今,塑料“白色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但借助科技手段,“白色污染”也可以变废为宝。据《中国可降解塑料行业研究报告(2022)》显示,2021年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约170万吨,预计到2025年全球可降解塑料产能将增长至400万吨。

  郑月明坦言,尽管我国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因素驱动下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生产国,占世界产能的60%左右,其中购物袋、食品包装、餐具、农膜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70%。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委会预测,到2025年国内生物降解塑料的总产能将超过650万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和消费国,塑料污染治理既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又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生物可降解塑料能够在特定环境下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兼顾环保性和使用需求,是治理塑料污染的理想替代产品。”郑月明说。

  2020年以来,我国已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全面深化塑料污染治理。《“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有效落实,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末端处置全链条治理成效更加显著。

  加大对“伪降解”产品惩治力度

  郑月明在调研中注意到,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市场使用积极性不高、回收处理政策和设施不完善、循环利用水平不高、市场鱼龙混杂等行业共性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郑月明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生物可降解塑料应用。同时,完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终端分类体系和回收处理基础设施,在垃圾分类中增设生物可降解塑料类别,在快递站等重点区域增加回收设施。尽可能实现资源化循环利用,通过专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生物可降解塑料循环利用技术开发。合理设置工业堆肥厂,将无法循环利用的可降解制品进行工业堆肥处理。针对市场产品良莠不齐的情况,要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和可降解标识管理,加大对“伪降解”产品的惩治力度,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除了关注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郑月明还就加大力度支持电子特气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电子特气创新研发支持力度、增强人才支撑,支持电子特气国产化和市场应用等。特别是,支持优质电子特气企业上市,支持上市企业通过增发、可转换债券和配股等再融资方式做大做强,进行产业整合,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