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芯”产业欣欣向荣 科创板百“企”争艳

2023-04-29 08:01:0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林淙

  资本沃土助力科创成长。据上海证券报统计,截至4月28日12时,已有519家科创板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财务数据(含年报、快报及预告),其中432家实现盈利,占比超过八成,25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含扭亏),占比近六成。上海谊众、普源精电、艾力斯等多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也于2022年度首次实现盈利并“摘U”。

  新兴产业驱动业绩爆发。半导体企业打磨“核芯”,新能源电池链上“飙车”,光伏行业一片“向阳”……凭借行业的高景气度,以大全能源、中芯国际等为代表的龙头公司2022年营收、净利润双双突破百亿元大关。

  科技创新积蓄发展能量。数据显示,科创板已披露年报的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合计逾千亿元,如芯原股份、中科星图等多家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均超过15%。从真金白银加码研发,到真刀真枪干出成果,大量技术难点和产业链堵点得以打通。 “新”“芯”产业动能强劲

  行业的温度映射于企业发展速度上。2022 年,受益于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我国光伏产业暖意十足。

  在多晶硅供不应求的市场形势下,硅料龙头大全能源也迎来了“好年景”:公司2022 年产销率高达101.16%,实现销量13.29万吨,同比增长76.37%。产销两旺助推业绩创新高,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09.4亿元,同比增长185.6%,实现归母净利润191.2亿元,同比增长234.1%。

  面向未来,大全能源在年报中还透露了下一步技术及产能布局。公司判断,转换效率更高的N型电池将在2023年迎来更快发展。为此,公司围绕单晶料和N型硅料产品加大投入,已实现批量供给并获得下游主流客户验证通过。另外,随着内蒙古包头两期多晶硅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公司预计2023年多晶硅产量将达19万吨至19.5万吨。

  “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是半导体全球化分工合作体系中重要的地区之一,而半导体行业是最能体现全球科技协作与进步的领域之一。”中芯国际在致股东信中如是写道。公司亦在2022年交出历史最好“成绩单”:全年营收同比增长39%至495.16亿元,其中晶圆代工业务营收452.93亿元,同比增长4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至超过121.33亿元。

  全球新能源市场的狂飙突进,拉动容百科技的订单量一路高涨。在新建产能逐步释放,产销量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再叠加产品售价提高,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93.62%。公司去年高镍8系及以上三元正极产品合计销量近9万吨,同比增长70.13%。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容百科技通过收购斯科兰德及其旗下子公司,正式布局磷酸锰铁锂(LMFP)领域,现有产能6200吨/年,市场覆盖3C数码、动力电池等领域。此外,公司推出钠电正极材料,未来有望在中低端动力电池市场及储能市场、3C及小动力市场等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

  创新药企“开花结果”

  上海谊众将2022年视为“公司核心产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获批上市后的首个会计年度”,也是公司“踏入产品商业化征程、继往开来重大转折的一年”。随着核心产品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获批上市和生产销售,2022年,公司业绩迎来大爆发,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6亿元,同比猛增5686.75%;归母净利润达到1.43亿元,而上年同期值为-399.71万元。

  伴随业绩强劲增长,一批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公司首次实现盈利,顺利“甩掉”了特别标识“U”。上海谊众就成为今年首家“摘U”的科创板企业。

  与此同时,上海谊众募投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具备年产100万支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产能,后续待设备验证、模拟生产,以及GMP符合性检查通过后,预计2023年中期可正式商业化投产。

  借助资本力量加快发展步伐,更多科创板创新药企加速步入收获期。2022年,是艾力斯核心产品伏美替尼进入国内上市销售第二年,创造了7.9亿元的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5.55亿元,增长比例达235.29%。回溯其商业化之路,伏美替尼二线治疗适应证于2021年3月获批上市,一线治疗适应证于2022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

  在核心产品销售放量的支撑下,艾力斯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49.22%;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937.5万元,扭亏为盈。公司证券简称也由“艾力斯-U”变更为“艾力斯”。

  此外,科创板还有包括拓荆科技、沪硅产业、芯原股份、唯捷创芯、安路科技等在内的多家半导体相关企业,普源精电等电子设备企业,以及格灵深瞳等AI公司,纷纷在2022年首度扭亏,顺利“摘U”。

  人才“浇灌”研发“破土”

  目前已发布的科创板公司年报中,中国通号以逾4400名的研发相关员工人数独占鳌头。其中,研发人员占到公司员工总人数的22.53%,且当中38.1%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集聚起如此庞大的人才队伍,如何充分激发团队活力?对此,中国通号为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团队给予了工资总额单列支持;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方面,将薪酬与经营业绩、公司管理紧密挂钩;企业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建立了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的工资体系。

  中国通号2022年研发投入18.74亿元,攻关成果在安九高铁、西安、长沙等地铁线路获得应用。具体来看,公司报告期内开展了川藏铁路通信信号系统关键储备技术研究、轨道交通电磁环境效应研究、轨道交通5G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基础性前瞻性研究;高速磁浮列车运控系统在山西大同阳高试验线现场试验,新型列控系统保障新疆和若铁路顺利开通,“超大规模地铁列控系统运维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在上海、昆明应用等等。

  “网络安全行业属于智力密集型行业,是一个高端人才极其稀缺的行业。”将网络安全的本质释义为“人与人之间对抗”的奇安信,也把建设技术人才壁垒作为竞争的立身之本。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组建起了一支3753人的研发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的37.69%,其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将近90%;公司共拥有823项网络安全领域的主要发明专利和1224项主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在健全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上,公司制定了2022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将股东、公司和核心团队三方利益结合在一起。

  与此同时,奇安信也坦言,传统依靠“堆人”的研发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膨胀的新场景安全需求,网络安全创新型厂商需要通过打造“研发平台”级能力,来提升中长期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为此,公司正着力通过“平台+工具+数据”的方式来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