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问询刨根问底 排查业绩“变脸”花招

2023-05-24 07:53:4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邱德坤

沪深交易所87份年报问询函追问业绩“变脸”情形
(截至5月22日)
郭晨凯 制图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成为今年交易所年报问询排查的一大焦点。截至5月22日,沪深交易所针对2022年业绩大幅下滑的上市公司,共发出了87份年报问询函,追问业绩“变脸”背后的原因。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交易所重点关注的业绩“变脸”类型,包括公司上市当年业绩就“变脸”、并购标的在承诺期“精准达标”后由盈转亏及业绩预告与年报披露存有差异等。

  上市当年业绩即“变脸”

  上市后的首个会计年度业绩就大幅下滑,清研环境的异常情况迅速成为交易所的重点关注对象。

  2022年4月22日,清研环境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2023年4月7日披露的年报显示,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48.0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2.81%、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91.27%。

  上市当年业绩就“变脸”,深交所向清研环境下发了年报问询函,除了追问公司业绩大幅下降的原因外,还要求保荐机构、会计师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其中,保荐机构要说明,清研环境在上市当年就出现业绩变脸,是否在招股书等申报文件中已充分披露并提示风险,公司生产经营等事项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上市当年即业绩大‘变脸’,可能是上市时相关承诺有瑕疵,也有可能部分信息披露没有对外公开。”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表示,部分企业为了上市,可能存在提供虚假信息的动机。

  值得关注的是,清研环境部分财务数据还疑似“精准踩线”财务类组合式退市指标。2022年,清研环境实现营收1.11亿元、归母净利润1220.55万元、扣非后净利润548.32万元。

  根据退市新规要求,上市公司的年度营收低于1亿元,并且扣非前后净利润孰低者为负值,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中,营收应扣除与主业无关的业务收入,以及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

  对此,深交所进一步要求会计师重点说明,清研环境是否存在通过提前确认收入、不当提高产品服务价格水平,以及将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易事项计入营收范围等行为,以规避营收低于1亿元的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踩线”达标后“变脸”

  并购标的过了承诺期便业绩“变脸”,也是交易所年报问询函中屡屡追问的细节问题。一个重要特征是,在业绩承诺期“踩线达标”后首个会计年度,并购标的便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形。

  2022年,天马股份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2.19亿元、商誉减值损失6.48亿元。其中,商誉减值涉及此前收购的徐州长华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徐州长华”)。徐州长华旗下2家子公司,在完成承诺期业绩后的首个会计年度,营收均同比大幅下降,净利润更是均由盈转亏。

  日前,天马股份收到交易所年报问询函,被要求说明徐州长华旗下2家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在承诺期满后立刻出现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2家子公司自收购以来的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占比、对应毛利率变化情况及变动原因等。

  江苏四维咨询集团首席咨询师、财税审专家刘志耕介绍,业绩承诺期一般是3年,并购标的对近3年的业绩预测,以及完成业绩承诺有较大把握。到了业绩承诺期过后的第4年开始,并购标的此后的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可能就无法很好地预测。

  年报问询函还要求天马股份说明,徐州长华旗下2家子公司的主要客户与上市公司及董监高、持股5%以上股东等相关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或可能造成利益倾斜的其他关系等。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涉及经营“动力”的问题。刘志耕认为,并购标的完不成业绩承诺,业绩承诺方要进行金额较大的业绩补偿,这会促使其努力让并购标的完成业绩承诺。一旦业绩承诺期结束,承诺方可能不会像之前那么努力,导致并购标的出现业绩下滑的概率增加。

  大烨智能也收到年报问询函,被要求说明,子公司苏州国宇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在承诺期的业绩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或延后确认费用来虚增利润,以规避承担业绩承诺补偿义务的情形。

  “不排除标的公司为完成业绩承诺,采取非常规措施。”刘志耕分析称。

  预告业绩与年报前后不一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还体现在业绩预告与年报内容存有差异上,由此进而可能产生信息披露的问题。

  此前,飞利信在业绩预告中提到,其2022年在西北地区、华东地区的多个相关项目上,执行进度和供货周期大幅延迟影响收入确认,加上资金流动性不足主动放弃部分风险较高的项目,并缩减前期投入较多的项目,从而导致收入大幅下滑。

  矛盾的是,飞利信此后发布的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在西北地区、华东地区的营收分别为同比增长101.91%、同比下降64.62%。

  就此,深交所发出年报问询函,要求飞利信说明2022年在西北地区营收同比大幅增长,与前期业绩预告披露情况不符的原因,在业绩预告时披露的收入下降原因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这一类的业绩‘变脸’,体现了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的随意性,让投资者无法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胡明霞提示,投资者要警惕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所产生的风险。

  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产生的风险,最直接的体现是信息披露质量。方正电机收到年报问询函,要说明2022年年报披露的各项减值金额,对比前期业绩预告、资产减值公告等披露信息,产生不一致的原因。同时,该事项是否达到业绩预告修正标准,前期已披露临时报告,是否存在需要补充、更正的情形,并说明理由。

  胡明霞建议,根据业绩预告与业绩预告修正报告的误差大小,监管部门可设置不同梯度的处罚金额和惩罚措施,特别是多次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要加大惩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