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市场火热 龙头企业频获“亿元标”

2023-07-14 07:01:4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问之

  炎炎夏日,环卫产业也表现“火热”,相关上市公司频获大单。据上海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盈峰环境、玉禾田、福龙马、北控城市资源等公司纷纷披露中标信息,且多为上亿元的“大标”。

  环境司南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共开标各类环卫服务项目/标段10888个,项目成交年化总额430亿元、合同总额1171亿元。其中,年化总额再创新高,在2022年上半年的高位上增长7.5%,全年成交年化总额则有望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今年以来,环卫市场复苏很明显。”E20固废研究中心负责人潘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经济形势的愈发明朗,下半年市场表现可能会更好。

  环卫龙头频获“亿元标”

  当下的环卫市场有多火?从行业上市公司高频披露的中标信息中便可见一斑。7月10日,侨银股份披露,公司以11.1亿元预中标枣庄市薛城区物环集团城市大管家综合运营管理服务合资合作项目(下称“枣庄市薛城区项目”);7月7日,玉禾田等联合体以4.5亿元中标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美丽乡村”环卫一体化(特许经营)项目。

  7月6日,福龙马披露,公司以6.24亿元中标广东省始兴县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特许经营项目;7月4日,盈峰环境披露,子公司中联重科环境以7.79亿元中标湖北省赤壁市城区清扫保洁暨生活垃圾分类一体化项目……

  谈及环卫市场的变化,潘功表示,行业聚集效应更为明显,头部企业在规模、效益等多方面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更易于获得项目。

  这一判断在相关统计中得以印证。从环境司南统计的上半年环卫服务市场“年化额”和“合同额”两个榜单来看,TOP10合计上榜企业13家,其中,7家为上市公司、6家为国有企业。盈峰环境半年度年化额首次突破10亿元,稳居榜首;福龙马、玉禾田分别以5.7亿元、5.3亿元年化额位居第四、第五;终端处理企业首创环境、粤丰环保,合同额首次迈进前十。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市场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城市品牌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更多招标门槛高、体量大的环卫服务项目正在加速释放。资金、技术、人员等综合实力雄厚的龙头公司无疑更具竞争力。

  就项目周期来看,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的中长期项目,正逐渐成为行业趋势。环卫企业亦在稳定的市场中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亿元标”的特许经营项目服务期多在10年以上,合资合作项目多采用滚动续约模式。比如,侨银股份枣庄市薛城区项目30年合作年限,拟每5年一个周期自然续约。

  合力赋能城市“降碳减碳”

  除了金额和年限等硬指标外,环卫服务项目的“软要求”也在日益提升,环卫行业机械化、智能化、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当前,城市大管家项目数量增多,环卫公司职能在升级,业务横向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潘功表示,这也倒逼环卫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装备升级、优化企业管理等。

  以装备升级为例,新能源环卫车市场需求在上半年稳步增长。东吴证券研报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前4个月,全国新能源环卫车销售1703辆,同比增长36.68%。其中,盈峰环境、宇通重工、福龙马合计销量为1087辆,市占率超六成。

  环境司南称,今年以来新能源环卫车辆需求增势强劲,主要来自“双轮”驱动——即车辆更新和环卫运营对新能源车辆“刚需”的双向释放。记者注意到,在政府推动公共车辆新能源化政策推动下,新能源环卫车正成为越来越多环卫运营项目的“标配”。

  就全国市场来看,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日渐提升,龙头公司区域市场有所突破、信心十足。5月底,盈峰环境近40台31吨纯电动清洗车在成都完成交付,这是四川省首批投入使用的重型新能源清洗车。福龙马则表示,公司将充分抓住广州市政府推动公共车辆新能源化的机会,深挖广州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在潘功看来,市场覆盖广泛、保有量大的环卫车辆新能源化对城市碳中和的贡献,可与公交系统相提并论。同时,由于环卫车辆作业路径可提前规划、作业时间相对固定,新能源化更易于实现。

  再看企业管理方面,借力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龙头公司智能化转型提速。2023年,玉禾田将公司信息化发展方向定义为“数智城市大管家”。将传统环卫作业与数字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同时植入公司专业环卫管理经验,构建了一套数智城市大管家平台系统。公司表示,未来将紧紧围绕“数智城市大管家”战略指引,全面推进精细化服务、智慧化管理,不断提升运营品质。

  启迪环境表示,公司下属数字环卫板块致力于打造“数字环卫创新示范新模式”,充分发挥启迪数字环卫在新兴技术与传统环卫产业融合的优势,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无废化城市环卫解决方案。

  潘功说:“环卫行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改变环卫行业劳动密集的状态,高效低频作业则有利于节约资源。更长远的意义或在于提升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合力推动城市减碳、降碳,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