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旧危机 育出新动能 A股公司破产重整案例层出不穷

2023-07-27 08:23:5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刘礼文 王乔琪

  7月26日,*ST西发披露法院指定公司预重整临时管理人公告;步步高披露公开招募预重整临时管理人及预重整投资人公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深化,上市公司尝试通过破产重整实现绝境重生的案例正不断增多。

  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对陷入财务困境但仍具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使用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程序。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59家上市公司(除去已退市公司)更新了破产重整进展,其中有33家重整主体为民营上市公司。此外,有的上市公司则争做“白衣骑士”,以产业协同方式,助力民营企业获得“新生”。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蒋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各参与方理念的成熟,破产重整将更加回归“拯救”本源,充分发挥帮助困境上市公司化解风险、“涅槃重生”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A股市场生态。

  A股公司破产重整呈现新特征

  记者注意到,在A股公司拟破产重整名单中,不乏赫赫有名的行业龙头。比如,“民营超市第一股”步步高曾是营收数百亿元、主业盈利以亿元计算的商超企业,在深陷债务和流动性危机1年多之后,如今也选择借助破产重整程序求得新生。

  7月7日,步步高收到湘潭中院送达的通知书,作为公司重要的调味品供应商之一,龙牌食品以步步高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湘潭中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及预重整。7月17日,湘潭中院决定对步步高启动预重整,并对外公开招募遴选预重整投资人。

  同属于商贸零售板块上市公司跨境通因高达25亿元的巨额债务而“触礁”。今年5月,公司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对其进行重整,同时申请进行预重整备案登记。7月15日,跨境通公告称,公司仍未收到相关进展通知或裁定,公司是否进入预重整及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从行业属性来看,步入行业“大洗牌”的房地产企业及上下游公司,是今年A股破产重整市场的主角。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有*ST新联、*ST泛海、*ST广田等9家房地产及建筑装饰类上市公司披露了重整进展公告。

  *ST广田有望通过重整迎来国企援助。

  *ST广田不仅资不抵债,而且已于5 月5 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7月24日晚,*ST广田公告称,已收到深圳中院对公司的重整受理裁定。截至7月24日,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向临时管理人提交了报名材料,并缴纳报名保证金1000万元。

  再如走在重整途中的房企*ST泛海,公司于7月1日公告,其预重整工作全面有序推进,正在积极开展债权申报与审查、财产调查、审计与评估、主要债权人沟通、重整投资人公开招募等事项。目前,已有13家意向投资人提交报名材料。

  部分ST公司借道脱困

  ST公司向来是A股破产重整市场的主力军,今年也不例外。据记者统计,今年已披露破产重整进展公告的A股公司中(除去已退市公司),近六成为ST公司。

  7月1日,*ST吉药公告称,公司将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并启动预重整程序;7月6日,*ST新纺披露出被债权人申请公司重整的公告;7月10日,*ST豆神签署了重整投资协议,数位重整投资人将通过受让公司部分股份的方式进行投资……

  “重整目的在于挽救陷入困境的企业,促进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从而摆脱破产风险走出困境。”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某律师向记者解释,近年来,受经济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长期积累的风险加速暴露。破产重整既能帮助ST公司缓解债务压力,也有可能通过重组等手段实现债务重组和业务转型,有利于ST企业卸下重担、轻装上阵。

  借助这剂“灵丹妙药”,多家“戴帽”公司已成功消除退市危机,扭转命运。据记者不完全统计,*ST瑞德、*ST博天、*ST雪莱(现为“星光股份”)等公司已完成破产重整,另有天马股份、尤夫股份、方正科技等通过重整顺利“摘帽”。

  尤夫股份不仅通过破产重整迎来国资入主,而且在今年成功“摘帽”。2018年2月,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又几次被叠加实施其他风险警示。2022年12月,湖州中院裁定确认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终结公司重整程序。公司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扭亏为盈,盈利5.17亿元;截至2022年末,公司净资产同比大幅增长,资产负债率降至57.71%。

  同样通过重整成功“摘帽”还有天马股份(现证券名称为“汇洲智能”)。2022年12月,天马股份重整计划获批。从申请预重整到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天马股份仅用了8个月时间。今年2月28日起,天马股份股票交易被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由此结束了长达5年的“戴帽”生涯。

  尽管不少ST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后起死回生,但破产重整并不能“包治百病”。近期,已有*ST搜特、*ST天润等公司破产重整告败,最终未能逃脱退市命运。

  多名行业人士表示,破产重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方资源整合变数很大,受未来产业政策、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业务整合方面能否顺利实施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投资者切记理性看待,注意投资风险。

  国际金融家论坛并购重组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建郡认为,尽管市场上存在“忽悠式重整”和“保壳式重整”的情况,但绝不意味着破产重整作为解决困境上市公司问题重要工具作用的减弱。“资本市场需要真正的实质性重整,切实解决困境上市公司债务危机、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产业协同助力企业“重生”

  破产重整要真正让公司摆脱困境,离不开外来的活水支持。多家上市公司化作“白衣骑士”,积极挖掘破产重整市场中的资源和机会。

  7月19日晚,处于预重整阶段的ST中利发布进展公告,公司重整投资人招募及谈判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此前,上市公司棒杰股份曾表示,已报名参与ST中利的破产重整投资人招募。

  今年4月,棒杰股份公告称,作为产业协同方参与ST中利破产重整,有利于公司加快光伏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链一体化和供应链长期稳定安全,充分发挥公司光伏板块协同效应,增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在*ST新联控股股东新华联控股即将进入破产重整一周年之际,联创股份于7月10日公告称,拟出资5亿元与第三方组成“联合体”参与投资。

  之所以选择出手援救,联创股份表示,通过参与本次破产重整,可实现与新华联控股新材料制造板块核心资产的多层次联合与合作,强强联合,可以有效提升联创股份在化工行业的地位,提高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及盈利能力。

  作为专业研发、生产非晶合金变压器的上市公司,扬电科技则相中一家产业链上游企业。公告显示,扬电科技拟出资2.83亿元,用于收购兆晶股份重整后100%的股权及通过兆晶股份间接收购兆晶电气100%的股权。

  扬电科技称,兆晶股份目前所生产产品处于公司产业链上游,若公司能顺利完成对兆晶股份的破产重整,将有利于公司打通相关产品的生产环节,与公司现有业务及战略发展业务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并实现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

  相关行业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参与重整,有的是做大主业规模的横向协同,有的是延伸产业链的纵向协同。在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和品牌等资源的扶持下,原本陷入困境的企业资源由此获得“重生”,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充分发挥产业协同带来的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