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化创新促进医药企业发展 用金融活水浇灌科创之花

2023-08-11 08:23: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雪 罗茂林

  近两年,医药行业坚韧前行,有阵痛、有转型、有创新、有突破,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想要在竞争中取胜,创新始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而科创金融已成为助力企业发展的最佳动力。

  在8月10日举行的2023济南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研讨会圆桌论坛环节,多位来自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的高管分享了各自企业多元的创新“药方”,以及对金融如何更好浇灌科创之花的真知灼见。

  聚焦创新各有妙方

  生物医药行业汇聚高精尖技术,放眼全球,行业的竞争从未停止,这也进一步凸显出创新的价值。对于如何聚焦创新,每家企业各有“药方”。

  迪哲医药董事长张小林直言,医药创新发展没有秘方,“对标国际,做第一梯队的创新药”是迪哲医药选择的“难而正确的路”。张小林在选择疾病领域的方向上“非常小心”——坚持锚定自己熟悉的领域,选择真正有专长的领域深耕。张小林认为,平衡好创新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尤为关键。据透露,迪哲医药将很快迎来首个商业化产品,未来还有5个产品将陆续进入临床。

  诺泰生物董事长童梓权将企业发展形容成一场马拉松。奔跑中,诺泰生物坚持此前耕耘的仿制药领域,巩固公司在多肽方向的研发生产技术以及产能。在此基础上,公司“温故而知新”,去年开发出两款新药,进一步确保了公司盈利的增长。

  丰原药业董事长何宏满将重点放在了唤醒“睡眠品种”上。“我们有300多个品种,很多的品种几十年都在睡眠,有文号,有药品,但没有营销。”何宏满认为,医药企业要找准自己的优势,在创新方面,可以充分与市场上各方力量融合,多方协作共同加持,从而走得更远。

  恒瑞医药集团副总经理徐宜富认为,当前医药创新需要多方协同,不仅是产业内部,还有外部协同。“‘创新中国’落在生物医药领域,还需要‘三医’协同,需要政府顶层设计的引领。”徐宜富说。

  “企业最大的压力就是可持续创新,持续为患者创造更好的新药。”徐宜富介绍,多年来,恒瑞医药陆续投入百亿级研发经费。尽管目前公司在创新药物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下一步如何实现创新的商业化转换,走完药物创新“最后一公里”,依然任重道远。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除了要借鉴国际经验,还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张小林认为,我国医疗支出占GDP的比重相比发达国家依然有较大差距。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创新药力量依然薄弱,但中国医药企业整体利润表现良好,“只有将利润回报给那些具有创新的新药,才能构建起中国药企的全球竞争力。”

  “国际化有三个层面:国际化研发、国际化生产和国际化市场。”徐宜富直言,目前中国医药工业,离真正的国际化还有差距,但国际化市场已悄然发生了变化,企业也开始逐步积极拓展新兴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金融助力“可持续创新”

  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科创金融如何更好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及目前存在的发展短板等问题的讨论中,各位嘉宾分享了他们的真知灼见。

  海富通基金总经理任志强表示,科创金融在对生物医药产业实体企业的发展中已经起到了较大的支持作用,但金融界和产业界仍需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互通信息有无。在他看来,产业领域依然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国际化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科创金融需要更加包容,科创金融支持实体企业也要出更多“实招”。

  “从金融的角度,我们可以共同设立基金、共同投入,由上市公司保底。”童梓权说,科创金融可以用更加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可以多借鉴国外成熟企业经验。例如企业上市后可以并购一些同质的、有协同效应的公司,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缩短与头部企业的差距。

  对此,何宏满表示高度认同。他说,如果基金出资各方价值取向一致,形成合力,项目发展将会事半功倍。

  张小林认为,科创金融的生态还有待优化。科创金融对企业的支持要有连续性、有定力,避免频繁变化,要让企业锚定方向持续发力。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资金的导向性左右着行业的发展方向,一级市场的资本要对此负起责任,增强资本对创新的识别度、对失败的容忍度。

  徐宜富分享了相似的感受。在他看来,恒瑞医药走向创新离不开资本的助力,新兴的创新药企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更需要资本的驱动。但不容忽视的是,创新需要耐心和责任感,要实现“可持续创新”,需要帮助资本增强信心,需要包括来自理论界、医疗界、产业界等各方的通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