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激活中国制造原动力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竞逐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09-18 07:57:0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子霖

  创新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力。国资央企作为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强国的顶梁柱,近年来在战略领域积极布局关键技术,不断填补科技领域的空白,在驱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我是股东——走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专项投关活动”在上交所北方基地举行。围绕“价值与投资,激活中国制造原动力”这一主题,中国中车和中国铝业两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高管与投资者进行了充分交流。

  央企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领军企业,中国中车近年来在新兴产业的布局进展备受瞩目。目前,中国中车已初步形成了轨道交通+清洁能源装备的双集群、双赛道产业格局,“一核三级多点”的业务结构逐步清晰。

  中国中车证券事务代表兼董办主任靳勇刚介绍,“三级”分别是中国中车致力打造的,以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为代表,已具备相当规模并致力于培育增长的业务。

  “铁路装备占中国中车销售收入的比重,较之前有较大下降,降到了40%左右。”靳勇刚表示,目前城轨地铁占销售收入比例约为30%,包括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新材料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业务合计占比提升到了30%左右,初步形成了‘433’的格局。“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和坚守,中国中车业务结构得到了较好的优化调整,保持了持续、稳健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得以持续地回报投资者,回报股东。”靳勇刚说。

  新材料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中国铝业生产的主要产品——原铝,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电力等多个关键领域。中国铝业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葛小雷介绍,为了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实基础,公司今年来在精铝、非冶金级氧化铝、伴生金属等关键技术环节均有突破。

  “我们已经突破了5N级高纯铝的技术垄断,目前产量全球第一,未来要在非冶金级氧化铝、高温催化剂、陶瓷等新材料方面,以及高纯高精材料方面加大布局和发展力度,把关键核心材料掌握在自己手中。”葛小雷表示。

  “过去我们很多原料中的伴生金属提取不出来,很多好东西都当成废料排到废渣里去了。经过这几年的科技攻关、技术进步,我们具备了很多伴生金属的生产能力。”葛小雷介绍,以金属镓为例,镓作为生产半导体、光伏面板的材料之一,近年来通过技术进步,中国铝业成功实现变废为宝,将金属镓从生产流程中提取出来。目前,中国铝业已成为全球产能领先的金属镓生产企业。此外,其他伴生金属也正随着技术的进步逐渐被提取出来,例如锂、钒等。

  数字化转型成为内生新动能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2020年9月,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对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六个大项、十八个小项的详细部署,要求国有企业从真正获得转型价值出发,从产品、生产运营、用户服务、产业体系四个方面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

  中国中车和中国铝业都是央企数字化转型的优秀代表,通过持续不断的数字化体系建设,两家企业的运营效率均得到大幅提升。

  “中国中车将数字化战略放在了‘十四五’时期‘五化’战略之首。我们要通过转型,把企业转化成数字化驱动的高质量成长企业,实现公司业务空间的增长。”靳勇刚表示,中国中车在整体战略的规划过程中,进行了反复讨论和思想的大统一,最终确定数字化转型之路是公司的必由之路。据了解,为尽快落实数字化转型,中国中车开展了19项重大工程,推动了70多项重大子项目落地,其中包括智能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等核心项目。

  葛小雷表示,中国铝业身处传统产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通过数字化提升公司竞争力,已成为公司一项重大战略。据介绍,从顶层设计出发,中国铝业制定了数智化“1234X+N”行动方案,以一个数据标准体系为核心,项目管理体系、运维管理体系两级管理体系为支撑,智能工厂建设规范、工控网络安全规范、互联网络安全规范三个管理规范为指引,统一经营管理平台、统一生产管控平台、统一供应链系统平台、统一数据中台四个统一平台为主体,以分批次建设多业态智能工厂,N个科技与安全智能化项目为路径,全面建立公司数智化支撑体系,利用数字技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过去我们一个产能50万吨的氧化铝企业,可能需要将近1万名员工,现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我们最先进的广西防城港企业,200万吨的氧化铝产能只有不到600名员工。”葛小雷介绍,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工艺流程的改进,公司的劳动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另一个更直观的数据是,电解铝企业按平均每人每年产出铝锭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由2015年前的200吨大幅提升至目前最高1000余吨,人均产出可达到七八百吨,大大提升了劳动效率,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靳勇刚认为,数字化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从数字化设计开始,贯通到整个数字化制造过程、数字化管理流程,再到运维的数字化以及客户管理系统等。只有实现整套系统的数字化建设,才有可能实现数字化驱动的企业成长。据透露,关于数字化转型成效,中国中车管理层最关注的,就是各下属企业的数字化平台是否实现统一,研发人员基于数字化的设计是否能够直接贯通到生产一线。